观黄永玉艺术馆:于笔墨间见生命真趣

昵称:伊畔耶夫

<p class="ql-block">  在湘西的烟雨深处,凤凰古城宛如一幅徐徐铺展的水墨长卷,青瓦白墙隐现于 mist 薄雾之间。而黄永玉艺术馆,恰是这画卷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不单是艺术的归宿,更是灵魂的栖居地。这里,笔墨不止于纸端,更在时光的褶皱中低语,与一座城、一个人的生命气息悄然相融,绘出一个炽热而真趣盎然的精神宇宙。</p> <p class="ql-block">  凤凰古城黄永玉艺术馆位于凤凰古城的万寿宫内,万寿宫原为江西会馆,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该艺术馆展厅面积几百平方米,共两层。一楼介绍黄永玉的生平,二楼展出其艺术作品。馆内有黄永玉为家乡创作的《销魂的九夏芙蓉三湘烟水》《沱江两岸》《故乡荷塘》《永不回来的风景》四幅真迹,还有其墨宝、版画、雕塑、珍贵影像等,全方位展示了黄永玉的艺术成就和人生历程。</p> <p class="ql-block">  踏入馆前,两块风格迥异的标牌已如开场序曲,悄然揭示主人的性情。右向左书写的红底白字“黄永玉艺术馆”,庄重中透出古意,仿佛从旧日书简中走出;而飞檐下悬挂的深木金书匾额,则与雕花窗棂低吟浅唱,共谱一曲中式门楼的雅韵。翘角轻扬,红灯笼摇曳,光影斑驳间,仿佛听见他童心未泯的笑声,正迎接着每一位步入其艺术世界的访客。</p> <p class="ql-block">  推开艺术馆的门,仿佛踏入一位“艺术顽童”用笔墨构筑的精神宇宙,那些色彩浓烈的画作、镌刻时光的手稿与照片,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一场关于艺术与生命的深度对话。</p> <p class="ql-block">  馆内陈设如其人,看似随性洒脱,实则自有章法,一如他笔下不拘成法的线条。墙上展板如岁月书签:青年时的影像映照热血,与齐白石的合影凝结师道传承,手稿题跋间流淌文心,而《端午饮酒图》上“不可不醉,不可太醉”的诙谐落款,更是生活哲思的妙笔轻点。泛黄的照片与墨迹静默陈列,却如低语般讲述着一位艺术家如何在风雨如晦的年代,以热爱为灯,照亮前行的路。</p> <p class="ql-block">  他的画作,是灵魂的直抒胸臆。猫头鹰圆睁的双眼戏谑而清醒,似在嘲弄世相;荷花于浓墨重彩中怒放,迸发出生命的艳丽与倔强。我伫立于那幅自画像前——他执笔凝神,笔锋未落而意已远,仿佛仍坐在灯下挥毫,专注而自由。墙上的花鸟跃动,浮雕中的舞者翩跹,玻璃柜中花瓣飘落于水墨山川之上,每一笔、每一形,皆在诉说自然的呼吸与生命的律动。</p> <p class="ql-block">  从邮票上灵动腾跃的灵猴,到插画中奇想天开的异兽,再到“凤凰岸”三字洒脱不羁的笔意,处处奔涌着他天马行空的创造力。这些作品从不端坐于高阁,而是以童趣之眼观世,以赤子之心落笔。它们不只是被观赏的艺术,更是灵魂的回响,在笔墨真趣中,构筑起一个超越时空的精神宇宙——那正是黄永玉留给凤凰最深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  黄永玉的艺术创新令人震撼。他笔下的荷花颠覆了传统水墨的淡雅,以“以黑显白”的手法铺陈浓墨,再泼洒出艳而不俗的色彩,将荷花蓬勃的生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完全跳出了文人画的孤傲范式。那幅著名的猫头鹰,圆睁的双眼藏着童真戏谑,又暗蕴深刻思考,这种“以俗破雅”的表达,恰似一把钥匙砸开了传统国画的边界。从《阿诗玛》插图用七种色彩叠印开创现代版画新范式,到90岁仍探索立体主义中国画,他用一生证明: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不被定义的突破。</p> <p class="ql-block">  更动人的是作品背后的生命力量。展区里,他与齐白石的合影定格了对传统的谦逊继承,而湘西吊脚楼元素与钢结构交融的馆舍建筑,恰似他人生的隐喻——从湘西小城的少年到享誉世界的艺术家,坎坷岁月从未磨灭他的赤诚。《端午饮酒图》中“不可不醉,不可太醉”的题字,《世界长大了,我他妈也老了》的戏谑落款,都透着历经沧桑后的通达与真率。即便在特殊年代,他仍能在牛棚中写诗,这份对生活的热爱,让每一件作品都充满温度。</p> <p class="ql-block">  离馆时暮色渐沉,那些画作里的色彩与风骨仍在心头流转。黄永玉留下的不仅是艺术珍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以顽童之心对世界,以坚韧之骨对挫折,以创新之手对传统。这或许就是艺术最本真的意义——让观者在笔墨间读懂生命,在传奇中汲取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