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母亲河畔甘肃博物馆 了解甘肃厚重的历史文化

亓四

<p class="ql-block"><b>甘肃省博物馆</b>坐落于金城兰州黄河河畔,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前身是1939年成立的甘肃科学教育馆,1956年改名为甘肃省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8万余件(套),在这些文物中,人头形器口彩陶瓶、青铜器、铜奔马和铜车马仪仗等皆是蜚声海内外的文物珍宝。</p> <p class="ql-block">尤其是东汉的<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铜奔马、</span>魏晋时期的<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驿使图"画像砖</span>,已<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分别成为中国的旅游标志和中国邮政的标识</span>。此外,馆藏的黄河古象化石是目前我国最大、最完整的剑齿象骨架化石。亚洲最大的蜥脚类恐龙合川马门溪龙化石标本,也是闻名世界、影响巨大。</p> <p class="ql-block">目前馆内有<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甘肃丝绸之路文明"、"甘肃彩陶"、"甘肃古生物化石"、"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红色甘肃"五个基本陈列,</span>反映甘肃厚重的历史文化。我们依次观展,大饱眼福,简述如下。</p> <p class="ql-block"><b>一、甘肃丝绸之路文明:</b>甘肃是古代中国通向西方的门户,"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基本陈列。该展览汇集了甘肃省内考古发现的顶级珍藏,囊括了彩陶、青铜、玉石、金银器、简牍、木器、纺织品、唐三彩、泥塑、壁画、写经、瓷器等400余件历史文物精品。</p> <p class="ql-block">铜车马仪仗队</p> <p class="ql-block">展览分为丝绸之路的前奏、丝绸之路的开拓、丝绸之路的繁荣和丝绸之路的绵延四个单元,以丝绸之路发展史为脉络,主要展示甘肃丝绸之路发展过程中文明的演变和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驿使图</b>是嘉峪关魏晋墓群出土的魏晋时期彩绘砖画文物,绘制于公元3世纪前后,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该砖画长34厘米、宽17厘米,以米色为底,黑色轮廓线勾勒,画面描绘一名驿使乘红鬃马疾驰传递文书的场景。驿使头戴进贤冠,身着右襟宽袖衣,左手持棨传文书,面部五官缺失嘴巴象征古代邮驿的保密性特征砖画中马身涂黄并点缀红斑,马尾扬起,四蹄腾空,通过动态对比展现驿传效率。</p> <p class="ql-block">该文物作为中国古代邮驿制度的早期图像实证,1982年被选为《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纪念邮票图案,<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1994年起应于中国邮政储蓄绿卡卡面,</span>驿使图为研究魏晋时期通信体系、绘画技艺及丝路交通史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马踏飞燕,</span>又称铜奔马,是汉代工艺品,<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1983年定为中国的旅游标志,</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86年定为国宝级文物。</span>现藏甘肃省博物馆,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展示古代工匠技艺。</p> <p class="ql-block"><b>二、甘肃彩陶 :</b>甘肃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彩陶的故乡。距今八千年左右,我国渭河流域的先民开始制造和使用彩陶。优美的造型、缤纷的色彩、绚丽的图案融汇一体,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产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力水平,又展示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表达了人们的信仰和美学观念。</p> <p class="ql-block">甘肃彩陶从距今八千年的大地湾文化,经仰韶、马家窑,到齐家、四坝、辛店、沙井,延续了五千多年的漫长岁月,构成了一部辉煌灿烂的彩陶发展史。其中马家窑文化彩陶的数量、种类、制作水平与艺术成就,都是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达到了彩陶艺术的鼎盛时期,谱写了我国彩陶文化艺术史上的华美篇章。</p> <p class="ql-block">该展览展出400余件不同时期的彩陶精品。分为文明曙光﹣﹣大地湾文化彩陶、锦绣初绽﹣﹣仰韶文化彩陶、彩陶之冠﹣-马家窑文化彩陶、余辉流艳﹣﹣青铜时代诸文化彩陶、陶苑奇葩和陶艺再现六个部分,系统地反映了甘肃远古彩陶文化的概况。</p> <p class="ql-block"><b>三、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展:</b>甘肃自古就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是佛教经西域向中原传播的中转站,佛教艺术在这里与我国传统艺术相互交融。东晋十六国以来,传教、取经、译经以及讲经者不断在甘肃停留著述,佛教艺术最先在这里生根发芽。全省现有石窟寺(含摩崖造像)219处,文物点236个(包括石窟寺229个,摩崖造像7个),以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武威天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最富盛名。</p> <p class="ql-block">甘肃省博物馆所藏佛教艺术品数量众多、价值极高、影响广泛。在馆藏16件(套)国宝级文物中,佛教文物即占了5件(套)。"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展展出的147(套)佛教权氏造像塔文物,有石窟寺造像、单体造型、造像碑、造像塔、画像砖、经卷以及其他杂项佛教文物,几乎涵盖了佛教文物中的所有类型。以时间为线索,分为"佛法东渐""胡风汉韵""盛世梵音""花落人间""花萼同辉" "敦煌遗珍"六个单元,跨越十六国时期,至明清近1700年的历史,全方位展示了绚丽多姿的甘肃佛教文化。</p> <p class="ql-block"><b>四、红色甘肃 :</b>甘肃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省份,在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甘肃特支的成立,南梁烽火的燃起,陕甘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胜利会师,西路军河西鏖战,以及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进军等一系列鲜活的革命历史进程,谱写了甘肃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步步实现由衰败走向复兴的伟大历史画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甘肃省人民政府印"红色甘肃"展览,通过"火种篇""抗争篇""铁流篇""激荡篇""曙光篇"五个单元,系统地反映了在革命年代,苦难深重的甘肃各族人民是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步步走向辉煌的伟大革命历程。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形象地再现了革命先辈前赴后继、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p> <p class="ql-block"><b>五、甘肃古生物化石 :</b>"甘肃古生物化石"展以地球生命演化史为主线,展出了大量甘肃境内发现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展览包括地球厅、海洋动物厅、恐龙厅、黄河古象厅四个展厅。分别介绍了地球与生命进化和地质时期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发现的各类古生物化石,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和相关知识。展出的珍贵化石有三叶虫、菊石、马门溪龙、剑龙、禽龙、鹦鹉嘴龙、黄河古象、铲齿象、和政羊、四棱齿象、巨鬣狗、剑齿虎、古长颈鹿等。展览通过科学知识与艺术形式的结合,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引导人们走进科学的王国,达到"寓教于乐"的宣传效果。</p> <p class="ql-block">地球厅图片</p> <p class="ql-block">恐龙厅</p> <p class="ql-block">大象厅</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参观感受:</b><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秋日的下午,我们一行七人怀着激切的心情参观了甘肃省博物馆。一进入博物馆,就被那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物深深吸引。在博物馆里,我看到了许多精美的彩陶和青铜器等展品。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span><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马踏飞燕"。</b><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这匹铜奔马造型矫健优美,充满动感,让我感受到了古代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无穷智慧,也实现了上学在语文、历史课本里学习这些内容时想见实物的梦想。我驻足观赏了很久,从不同角度拍了好几张图片,心中充满了对祖先的敬佩之情。我觉得,甘肃省博物馆不仅展示了甘肃地区的历史文化,更让我们了解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走出博物馆时,夕阳为“马踏飞燕"的雕塑镀上了一层金边,回望此馆,它不仅是文物的仓库,更是文明的基因库,作为新时期的我们或许无法复制古人的技艺,但可以传承他们开放包容的精神,为新时代“一带一路”续写华章。</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20250916)</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