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美篇号:20325267</h1> <h1>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内,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 山西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汉族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h1> <h1>平遥古城南城门—迎薰门外景</h1><h1> 平遥古城墙是国内仅存的完整的古代县级城墙之一。最早的夯土城垣相传为西周大将尹吉甫所筑。平遥城墙从明洪武三年(1370)开始,经历代不断的改建、扩建、增建而形成现存规模,平面呈方形,轴线全长6142.63米,建有城门六道,瓮城六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墙高10米左右,城墙底宽9-12米,顶宽3-6米,墙身素土夯实,外包青砖,墙顶外侧建有2米高的挡马墙,内侧筑有低矮的女儿墙,外墙每隔40-100米筑有马面一个,上有敌楼共72座,垛口3000个。</h1> <h1> 平遥城墙1988年1月13日被公布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平遥古城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城墙为其重要组成部分。</h1> <h1>南城墙及马面、敌楼</h1> <h1>城墙外的护城河及卫士(雕塑)</h1> <h1>南城门近景,城门上匾额镌刻“迎薰”二字。</h1> <h1>南城门城楼</h1> <h1> 城楼悬挂“四省通衢”牌匾,表明了平遥古城交通便利是重要的交通枢纽。</h1> <h1>瓮城内景<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h1><h1> 瓮城是古代城市主要防御设施之一,建在城门外的小城,形状或圆或方,高厚与大城相同,圆者似瓮,故称之为瓮城。若敌军攻进瓮城,也因瓮城内地方狭小而不易于成规模进攻,不仅延缓了敌军的进军速度,而且还会遭受守军居高临下的还击,也就是所谓的瓮中之鳖。</h1> <h1>高大的古城大门</h1> <h1>地面的门挡石</h1> <h1>地面上遗留的古车辙</h1><h1> 古代,由于马车车轮边框外包青铜和铁,因此对路面摩擦相对较大,而平遥古城明清时期贸易繁多,车马出入频繁,年常日久形成了深深的车辙印,在古城下西门、下东门、南门,车辙就有保存,现南门古车辙总长为47米,这些深深的车辙印是平遥古城商贸发达,经济繁荣的重要遗迹。</h1> <h1>南城门门洞</h1> <h1>南城门城内外景</h1> <h1> 城门左侧拱门上镌刻“朝晖”二字,从此进入可登临城墙一睹城楼、城墙之雄壮之美。由于时间尚早,未能登城留有遗憾。</h1> <h1> 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p>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p></h1> <h1>右侧拱门上镌刻的是“锡霞”二字</h1> <h1>乘古城游览车从南门直达北门城墙</h1> <h1>平遥古城北城门—拱极门近景</h1> <h1>北门城楼下登城入口已开启</h1> <h1>从小拱门进入沿台阶登上北城墙</h1> <h1><br></h1> <h1>北城墙城楼</h1> <h1>平遥城墙概述</h1><h1> 平遥古城墙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县级城池,相传,平遥城墙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现存的平遥城墙,平面略呈方形。周长6.2公里。整座城墙由墙身、马面、挡马墙、垛口、城门以及瓮城构成。墙身高平均为10米,底宽8-12米,顶宽2.5米-6米。城门六道,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城门都建有重门瓮城。城墙顶部的附属物包括:敌楼、角楼、城楼、魁星阁、文昌阁、点将台。六座瓮城内都建有庙宇。环城共有敌楼72座,垛口3000个。城内有马道,城外有护城河。</h1><h1> 平遥城墙规模庞大,保存完好,在古代军事防御和建筑技术上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1965年5月24日,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平遥城墙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平遥城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3日,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作为平遥古城重要组成部分的古城墙也同样成为全人类共有的文化财富。</h1> <h1>城楼的前面为瓮城</h1> <h1> 城墙漫步,思绪万千,耳畔响起咚咚战鼓,喊杀振天的古战场,将士们奋勇杀敌的身影在脑海里浮现。</h1> <h1>城墙的垛口向人们述说着过去的故事</h1> <h1><br></h1> <h1>站在城墙远眺,古城尽收眼底。</h1> <h1>青砖灰瓦,鳞次栉比。</h1> <h1>垛口外看,城外是另一番景象。</h1> <h1> 城楼、角楼、敌楼是一座城池高空防御的主要设施,平遥城墙共有六座,创修于明代,清代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修补重建,后毁于战火,现存城楼复原于九十年代。</h1> <h1>城楼前水缸满满,古建防火,马虎不得。</h1> <h1>顺台阶走下城墙</h1> <h1>平遥古城北门—拱极门远景</h1> <h1>北城墙城楼</h1> <h1>城楼下有下沉式拱门可进入瓮城</h1> <h1>平遥古城北城墙</h1> <h1>城墙上镶嵌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保标志</h1> <h1>墙外护城河</h1> <h1>卫士雕像</h1> <h1>北城墙城楼与瓮城外景</h1> <h1>瓮城拱门匾额镌刻“拱极”二字</h1> <h1>北城墙及敌楼</h1> <h1>瓮城拱门门臼</h1> <h1>瓮城城门</h1> <h1>北门瓮城门洞</h1> <h1>从拱门穿过沿左侧台阶可直通城内北大街</h1> <h1><i>摄影、编辑、制作:</i><p><i>银杏叶(雷庆)</i></p><div> </div></h1><h1>2025年8月22、23日拍摄</h1><h1><br></h1><p><b>谢谢您的浏览观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