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子洞、白公馆2025.9.28

<p class="ql-block">渣滓洞是原为人工开采的小煤窑,因煤质差、渣多而得名,后被国民党军统改建为看守所,用于关押政治犯。</p> <p class="ql-block">1943年,国民党军统霸占该煤窑,将其改设为看守所,1947年曾一度关闭,同年12月重新启用。看守所位于歌乐山麓,三面环山,地形隐蔽,分为内、外两院:外院设特务办公室和刑讯室,内院为牢房(男牢16间、女牢2间)</p> <p class="ql-block">关押与屠杀</p><p class="ql-block">1948年起,江竹筠、许建业、何雪松等200多名革命者被关押于此。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在溃逃前对囚犯进行大屠杀,300余人被机枪扫射并纵火焚烧,仅15人逃生。 ‌</p> <p class="ql-block">白公馆起源与改造‌: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原名“香山别墅”,1939年被军统局买下并改建为监狱,增设地牢、刑讯洞等设施。‌‌</p> <p class="ql-block">功能演变‌:1943年曾为美军招待所,后恢复监狱用途;1949年“11·27”大屠杀中百余名志士遇害;新中国成立后改为战犯管理所;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建筑格局‌: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30平方米,含主楼10间房、辅楼5间房及刑讯洞16间,依山而建,高墙电网环绕。‌‌1‌</p><p class="ql-block">‌历史意义‌:关押过黄显声、宋绮云夫妇及“小萝卜头”宋振中等烈士,是小说《红岩》原型地,陈列革命文物如“五星红旗”复制品和烈士遗作。‌‌</p> <p class="ql-block">中午饭吃重庆火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