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收您一百元,菜价十七点五元,找给您八十二点五元,您点好!”每次买菜看到摊贩和顾客用现金交易既耽误时间,又容易出现找零错误,我就感到好奇:“现在还有多少人在使用现金?现金在摊贩一天的营业额中占有多大的比例呢?”和摊贩们交流,他们说:“没多少现金,一天一两千元营业额中现金也就一二百元,大约占百分之十左右。都是些不会用手机的老年人在用现金”</p><p class="ql-block">是的,随着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的普及,现金这种传统的货币将要逐步退出流通。可是,今天我看到一组数据:2024年5月末,中国的广义货币(M2)余额为301.85万亿元;狭义货币(M1)余额为64.68万亿元;流通中货币(M0)余额为11.73万亿元。也就是说,目前我国仍然有11.73万亿元的现金在市场上流通。怎么会有这么多现金在社会上流通呢?是谁拥有这么多的现金呢?我们一家几口,平时留在家里的现金一般在一千元左右,这个钱一般不使用,除非用于出人情的礼金。</p><p class="ql-block">现在还有什么地方是手机不能支付的呢?我竭尽脑力,思来想去可能有这几种情况:</p><p class="ql-block">1. 老年人,特别是农村和偏远地区的老年人,他们经历了物质匮乏、以现金为主要交易工具的年代,对纸质货币有天然的信任感和亲切感。我老岳父,在生命垂危的时候,手里始终捏着两千元现金,只有钱在手里,他才觉得活在安全中。也有许多老人不熟悉电子支付,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或者对复杂的扫码、密码、人脸识别操作感到不信任,所以不用移动支付。</p><p class="ql-block">2. 有“应急储备”心理的人。受传统观念或危机意识影响,认为“家中有粮,心中不慌”。现金是他们“应急储备”的一部分,担心遇到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大规模停电、断网等极端情况,导致电子支付系统瘫痪。在这种情况下,现金是唯一的硬通货。我有个朋友,在客厅桌子上放一个信封,上书:“梁上君子,家中确实没有其它现金和贵重物品,请不要乱翻,免得我再整理。两千元聊表心意,您拿去用吧!”这是现金的一个特殊用法。</p><p class="ql-block">3.中国的人情社会中,现金在某些场合具有不可替代的仪式感。红包和礼金:在婚礼、寿宴、春节等传统节日,赠送纸质红包是重要的习俗。大量崭新连号的人民币是表达心意和彰显面子的方式。</p><p class="ql-block">4. 试图规避监管的人,这可能是现金最多的地方。因为现金交易具有匿名性,难以追踪。对于涉及贪污、受贿、非法经营等活动的个人,将财富以现金形式存放,是逃避金融监管、洗钱和藏匿非法所得的重要手段。一些小型企业或自由职业者可能通过收取现金来隐瞒收入,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p><p class="ql-block">所以,我们只要管理好人民币,推行数字货币,贪污受贿、偷税漏税、黑色交易等很快会现出原形,并能使这些非法行为得以杜绝。</p><p class="ql-block">有这么好的办法为什么扭扭捏捏到现在都不快速推进呢?——晚上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