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古建筑潞安府城隍庙与上党门

水煮鱼加冰

<p class="ql-block">  潞安府城隍庙坐北朝南,一进三院,前有神道,南北向中轴线长408米,由南往北依次有六龙壁、宏门、木牌楼、石牌楼、山门、重楼(玄鉴楼)、戏楼、献亭、城隍殿、寝宫及各院东西配殿、廊房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 中轴对称布局‌:沿南北向中轴线依次展开,轴线分明,左右对称。</p><p class="ql-block"> 元代建筑特征‌: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椮,采用减柱法,梁架简练,前檐斗拱为六铺作重拱计心造。</p><p class="ql-block"> 明清修葺‌:虽历经明清修缮,仍保留元、明、清三朝建筑特征。 ‌</p> <p class="ql-block">  樹化石(硅化石)发现于长子县南陈乡壑子村附近山上,裸露在地层表面的有几十棵,这是其中最大的一棵,高十八米,直径零点五米,其完整性为全国之罕见,经有关专家鉴定,距今已有二亿五千万年之久,是研究我国地质地貌的珍贵资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中大殿为元代原构,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建,面阔五间,进深六橡,殿内采用减柱法,仅用内柱四根梁架简略,用材硕大,前檐斗拱六铺作重拱心造。檐柱,内金柱为石制抹棱小角方柱。整座建筑元代风格十分浓厚。殿内塑有城隍神彩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玄鉴楼,明代建筑。由主楼、东西耳楼、倒座戏楼、抱厦组成。玄者,阴也,黑也,代指阴间;鉴者,镜也,察也,意指洞察秋毫、惩恶扬善;"玄鉴"有"深奥微妙"、"可以为鉴"之意。主楼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六椽,二楼与倒座戏楼相连。戏楼坐南面北,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是给城隍神祭祀唱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寝宫为明代原构,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面阔明三间暗五间,前檐出廊,梁架结构六橡通檐,殿内塑有诚隍夫妇及侍女像。斗拱下有明代壁物,内容为城隍故事。东西耳殿为慈航求、马王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上党门 位于长治市西大街的府坡街北端,是隋代上党郡署的大门。上党门始建于隋开皇年间。唐玄宗李隆基任潞州别驾时,在衙署内大兴土木,增建飞龙宫、德风亭。讨论最盛时亭堂楼宫有280余间。金元之际毁于兵火。明洪武三年(1370)重建上党门门庭,后又增建钟鼓楼。弘治三年(1490)重修。1932年再次重修。</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