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叶卡捷琳娜行宫

榕林

<p class="ql-block">叶卡捷琳娜宫,又称凯瑟琳宫或“叶宫”,位于圣彼得堡以南约25公里的普希金市(旧称“皇村”),是俄罗斯最奢华的巴洛克-洛可可风格皇家郊园之一,1990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坐落在圣彼得堡涅瓦河边上的,叶卡捷琳娜行宫,长306米,58 座大厅(即“国宾级礼仪厅”),总房间数约 223 间;二战销毁大部分,目前修复对游客开放 32 座大厅。</p> <p class="ql-block">天顶壁画</p> <p class="ql-block">建造与沿革</p><p class="ql-block">1717年:彼得大帝为第二任皇后叶卡捷琳娜一世修建简易木质避暑别墅,被视为宫殿之始。</p><p class="ql-block">1752-1756年:伊丽莎白女皇聘请意大利裔建筑师拉斯特雷利,将旧殿彻底拆除重建,以蓝、白、金三色为主调,耗用黄金逾100吨,形成今日306米长的巴洛克立面。</p><p class="ql-block">1762年后:叶卡捷琳娜二世发动宫廷政变登基,对内部进行古典主义改造,并把原几何式花园改成英国式自然园林,同时增建卡梅伦柱廊、冷水浴室等古典小品,皇村遂成为其夏季常住行宫。</p> <p class="ql-block">皇村自18世纪起就是沙皇家族最钟爱的郊外居所,亚历山大一世、尼古拉二世等皆在此居住或避暑。1937年为纪念诗人普希金(曾在皇村中学就读)诞辰100周年,皇村正式更名为“普希金市”,叶卡捷琳娜宫亦被视为俄罗斯文学与皇室文化交汇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叶卡捷琳娜宫(皇村)是一座“巴洛克-洛可可艺术大全”,但宫内真正被视作“镇馆之宝”的并不仅限于油画或雕塑,而是以下几种跨材质、跨文化的“复合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建筑与装饰特色</p><p class="ql-block"> 两层主体加教堂及厢房,屋顶矗立五座镀金洋葱穹顶;蓝墙白柱金饰,被游客戏称为“金发碧眼”。湖蓝底色配纯白浮雕与金饰,中央隆起巨大金色圆顶教堂,被视为欧洲最奢华的洛可可外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叶卡捷琳娜宫融合了俄罗斯帝国鼎盛时期的政治象征与巴洛克-洛可可艺术巅峰,是到访圣彼得堡不可错过的皇家遗产。</p> <p class="ql-block">行宫侧门,旅游团队参观叶卡捷琳娜行宫入口</p> <p class="ql-block">叶卡捷琳娜行宫门口的人像雕塑</p> <p class="ql-block">叶卡捷琳娜行宫墙壁装饰,瓷器+浮雕</p> <p class="ql-block">室内:以“金色走廊”串联各厅——琥珀厅、接待大厅、红柱厅、绿柱厅、绘画厅、骑士宴会厅等,满覆金箔、镜面、雕刻与油画,是欧洲最华丽的洛可可空间之一。</p> <p class="ql-block">金色舞厅(即“大厅”或“接待大厅”)850平方米天顶组画的主要创作者是18世纪意大利画家 Giuseppe Valeriani,他在穹顶与墙面绘制了以“俄罗斯”“和平”“胜利”为主题的寓言组画 。</p> <p class="ql-block">意大利巴洛克天顶传统的“透视延伸”</p><p class="ql-block">Giuseppe Valeriani 来自威尼斯画派,他把提埃波罗式的“无限天空”构图搬到室内:在穹顶中央开出一个“洞口”,云朵、天使和寓言人物仿佛冲破屋顶升入蓝天,观者仰视时产生建筑顶部被掀开的错觉。这是典型的巴洛克“幻境天顶”(trompe-l’œil)手法,用来强调皇权通天、帝王荣耀。</p> <p class="ql-block">这组天顶画表面是“威尼斯巴洛克+巴黎洛可可”的混合体,内核却完成了一次“俄罗斯化”:用轻盈华丽的欧洲语言,讲述沙皇“不战而治”的政治宣言,是俄罗斯帝国鼎盛期对西欧艺术进行本土化改造的典型案例。</p><p class="ql-block">洛可可是“把巴洛克的重炮拆成首饰”——用更轻、更亮、更甜的视觉语言,为18世纪欧洲贵族打造了一个逃离现实、沉溺浪漫与享乐的“象牙微雕世界”。洛可可是18世纪初在法国萌芽、随后风靡欧洲贵族圈的艺术与装饰风格,常被视为巴洛克向新古典主义过渡的“轻量级”阶段。它的核心特点可概括为“小、亮、弯、柔、粉”五个关键词。</p> <p class="ql-block">天顶画流行“幻境式”(trompe-l’œil)透视,让天花板仿佛打开通向天空。</p><p class="ql-block">镶嵌细工(细木、瓷板、铜鎏金)与镜面结合,扩大空间反射,制造“水晶宫”效果。</p> <p class="ql-block">接待大厅穹顶与墙面由意大利画家G. Valeriani和俄国宫廷画家F. Meda合绘,主画面《俄罗斯的凯旋》把沙皇伊丽莎白比作古典女神,四周环绕寓言式胜利场景,是目前俄国保存最完整的18世纪宫廷纪念性天顶画。</p> <p class="ql-block">“中国风”青花瓷壁炉(骑士宴会厅)</p><p class="ql-block"> 高3.5 m的整壁青花瓷砖壁炉由英国工匠Cameron设计、广州定制烧制,图案取材《耕织图》与《清明上河图》场景,是18世纪欧洲“中国风”在俄国宫廷的罕见大型实物。</p> <p class="ql-block">中国客厅漆板与象牙象棋</p><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一世中国客厅保存着黑漆描金屏风、广东彩漆茶叶箱及珊瑚象牙象棋,均为18-19世纪通过恰克图贸易输入的宫廷藏品,体现俄皇室对东方工艺的收藏热度。</p> <p class="ql-block">墙壁装饰,浮雕加瓷器,它不仅是18世纪俄罗斯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的巅峰之作,更像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每一寸墙面都在诉说着皇权与艺术的极致融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睡醒的天使”与“睡觉的天使”雕塑一对,</p><p class="ql-block"> 位于主楼梯转角,由洛可可雕塑家I. Dedre创作,白色大理石与镀金铜翅组合,象征“白昼与黑夜”,是俄罗斯最早一批室内外结合的装饰性圆雕。</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堡叶卡捷琳娜宫的“绿色餐厅”是1770年由叶卡捷琳娜二世为其子保罗一世(当时为大公爵)与第一任妻子娜塔丽娅修建,室内以淡绿色墙面配白色石膏浮雕为主调,装饰图案取材于庞贝古城壁画,呈现古典建筑、希腊花瓶、葡萄藤架及古装人物等主题,全部由雕塑家伊万·马图斯创作,整体风格素雅清新,是整座金碧辉煌的叶宫中唯一没有用金箔装饰的厅室,被誉为“辉煌中的素雅”。</p> <p class="ql-block">金碧辉煌的墙面装饰</p> <p class="ql-block">皇室肖像体系</p><p class="ql-block"> 肖像馆集中陈列Antropov、Rokotov、Levitsky等18世纪俄国画家的帝王肖像,其中1765年Antropov所作《叶卡捷琳娜二世全身像》被定为“国家极重要文物”,女皇手持权杖、身穿加冕袍,是后世复制最广的官方形象。</p> <p class="ql-block">彼得第一任妻子是叶夫多基娅·费奥多罗芙娜·洛普欣娜,出身贵族,1689年结婚,因反对彼得的改革而被疏远,最终被送入修道院。</p><p class="ql-block">后来娶了叶卡捷琳娜一世,这个行宫就是彼得大帝送给她的。</p> <p class="ql-block">叶卡捷琳娜一世(彼得大帝遗孀)</p><p class="ql-block">彼得第二任妻子是叶卡捷琳娜一世(原名玛尔塔),原为立陶宛女俘,后成为彼得的情妇并受宠,1712年正式结婚,1725年彼得死后即位为女皇。</p> <p class="ql-block">叶卡捷琳娜二世原名索菲娅·奥古斯特,她并非土生土长的俄国皇室成员,而是出生于德意志的一个公爵家庭,她的父亲是安哈尔特-采尔布斯特公爵克里斯蒂安·奥古斯特。</p><p class="ql-block">叶卡捷琳娜二世能够当上俄国女皇,既是因为她通过联姻进入了俄国皇室,也是因为她个人的智慧、魅力和政治手腕,以及当时俄国宫廷内部的政治动荡,为她提供了夺取权力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伊丽莎白女皇)加冕像</p> <p class="ql-block">琥珀厅(“世界第八大奇迹”)</p><p class="ql-block"> 用6吨来自波罗的海的天然琥珀、蜜蜡及金银镶条拼成三面墙板,色调从柠檬黄到深金红渐变,并嵌有钻石、祖母绿等宝石;1941年被德军整体拆走,2003年才按档案1:1复建完成。</p><p class="ql-block"> 厅内同时陈设18世纪镀金木雕边框、镜面与水晶吊灯,被视为“全球最大琥珀镶嵌装置艺术”。</p> <p class="ql-block">琥珀原为普鲁士国王赠予彼得大帝的琥珀壁板,经伊丽莎白与叶卡捷琳娜二世扩建后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战期间失踪,2003年俄政府按原样复建完成,现为镇宫之宝。</p> <p class="ql-block">琥珀厅里的精华雕刻</p> <p class="ql-block">绘画厅“剪裁式”油画墙</p><p class="ql-block"> 厅内四面墙被1745-1760年间在荷兰、意大利市场购得的50余幅小尺寸油画“拼图式”铺满,题材涵盖宗教、神话题材与风景;因墙面不够,当年甚至将部分画布边缘裁切以适应镶板尺寸,形成独一无二的“油画马赛克”效果。</p> <p class="ql-block">波尔塔瓦战役</p><p class="ql-block">冬宫·彼得厅</p><p class="ql-block">油画 + 镶嵌画,另有提及吊棚上方还有《波尔塔瓦战役》和《森林之战》两幅画作,描绘与瑞典的两次重要战役。</p> <p class="ql-block">大白色餐厅=“国宴包厢”,金碧白亮、猎物静物,是向外人炫耀的帝国门面;</p><p class="ql-block">小白色餐厅=“女皇私房菜”,白粉柔柔、爱神葡萄,是权力核心圈的深夜食堂。“白底镀金+美食油画+蜡封鲜果”三大件,让白色餐厅成为“看得见香味”的巴洛克厨房剧场。</p> <p class="ql-block">绿色餐厅=淡绿底色+白浮雕“庞贝壁画”+古典对称+少量金饰点缀,是叶卡捷琳娜宫里最“养眼”的罗马学院派餐厅,也被称作“女皇送给儿子的古典教科书”。</p> <p class="ql-block">绿色餐厅墙壁装饰,绿色餐厅的墙壁=淡绿平面+纯白庞贝浮雕+丝绸手绘嵌片,构成18世纪俄国最清新的“考古风”餐厅墙面。</p> <p class="ql-block">叶卡捷琳娜行宫后面是皇家花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