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活动给了我………

二胖子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b>这次活动给了我团结的力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八1 王曼歌)</b></p><p class="ql-block"> 礼堂的灯光次第亮起,我站在后台,望着那片红色的舞台,心中哼着我们即将演唱的歌曲——《当那一天来临》。手指不自觉地绞在一起,心跳如擂鼓。</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初中生涯的第一次集体演出。走进礼堂,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木质座椅气味,与舞台上流转的灯光交织,营造出庄严而热烈的气氛。我们班身着统一的白衬衫和深蓝西服,整齐列队,宛如一片宁静的海。候场时,我能感受到身边同学紧绷的呼吸和刻意压低的交谈,紧张在无声中蔓延。</p><p class="ql-block"> 终于轮到我们班上场。舞台灯光骤然打亮,刺得我微微眯起眼。我站在第一排中间,能清楚地看见我们班指挥轻颤的指尖。音乐响起,她的手臂缓缓抬起,动作渐渐舒展,如春风拂过柳梢。起初,我的声音有些发虚,像是漂浮在空中。但当左右传来同学们坚定有力的歌声时,一股力量油然而生。我们齐声歌唱,原本分散的音流渐渐汇聚,如数条溪水奔涌入江,江水逐渐澎湃。</p><p class="ql-block"> 唱到歌曲高潮部分,所有人的情绪都被点燃。节奏变得铿锵有力,如战鼓擂响。我们不自觉地挺直脊背,歌声愈发嘹亮:“放心吧祖国!放心吧亲人!为了胜利我要勇敢前进!”那一刻,我的内心澎湃着难言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掌声如潮水般涌来。退场时,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激动与自豪。我们获得了二等奖,虽然没有夺得桂冠,但在回校的路上,没有人沮丧。夕阳透过窗户,洒在每个同学的脸上,我能看见他们的喜悦。</p><p class="ql-block"> 这次合唱让我真切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当个人的声音融入集体,当心灵与灵共振,我们创造出的不仅是动人的歌声,更是难以忘怀的春青春记忆。这段经历如同一粒种子,在我心中发芽,让我懂得团结的真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b>这次活动给了我珍惜的启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八1 张凯媛)</b></p><p class="ql-block"> 在清爽金黄的九月丰收季,一群少年踏着晨雾,站在了采摘大棚前。阳光透过大棚投在地上,也照亮摩拳擦跃跃欲试的同学们的脸庞。</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学校的带领下前往种植园进行社会实践的采摘活动。我们陆续采摘了苹果、花生、红暮、蘑菇等农作物,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采摘花生。</p><p class="ql-block"> 我们站在田垄上,老师讲解要用手把花生的叶子拢在一起,再使出全身之力拔花生,通常拔出的花生上还带有泥土,要拂去后一颗颗拔下花生果实。大家都冲到地里去拔花生了,我盯上了其中一个根系发达的大花生,我捏紧花生的叶子,深吸一口气,重心后移,双手一起用力。随着“嗵”的一声,泥土飞溅,一大株花生出现在我眼前,我连忙用手指拍打着花生,想拂去泥土。不一会儿,我的手指上,指甲里都沾上了土,我又一颗颗揪下花生果实,把它们放在袋子中。九月份天气还没有完全凉快下来,不一会儿,我被太阳烤得出了汗,而我双手又沾满了泥土无法擦汗,只能无奈地让汗流到眼睛里,勉强用手腕蹭一下额头上的汗,流汗的痒夹杂着流到眼睛里的酸疼,简直是太痛苦了。但我仍不罢休,我又找到了下一个目标,我用同样的方法试图拔出它,却被这个牢牢扎在土中的花生的茎划破了手,只能单手拔花生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只拔了半个多小时的花生,我就已经“负伤多处”,同学们也叫苦连天。我于是联想到我们生活中所食用的菜、坚果,一定都是有人这样辛苦的采摘下来,又洗干净,才到了我们手中。我们体验社会实践只需要拔半个小时,而农民们却每天都要在田地里辛勤劳作,日复一日。这次活动使我意识到了要珍惜自己的食物,因为它们都是别人辛苦种下、采摘的心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b>这次活动给了我精神的淬炼</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八1 丁文希)</b></p><p class="ql-block"> 九月的阳光仍带着夏日的余温,但比阳光更炽热的,是这场军人讲座中传递的精神力量。当那位身着军装的退役老兵站在讲台上,讲述他在边疆的坚守岁月时,我仿佛触摸“责任”与“信仰”的模样。这场讲座,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p><p class="ql-block"> 为我们进行讲座的退役将军,凭借幽默风趣的语言与真实生动的照片,向同学们展现了抗战时期的历史与人民解放军的勇敢无畏。八次自卫反击战的英勇,狭小猫耳洞中的不屈,丛林中潜伏数天的顽强……一个个令人刻骨铭心的故事,伴随着一个个生动活跃的场景映入了同学们的脑海。其中,有一个故事最令我印象深刻,至今仍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 那是硝烟弥漫的一天。一名战士在向前线的路上飞奔。烈日照在他的脸上,反射出的是一副坚韧不拔的面容。猫耳洞艰苦卓绝的生活,数次九死一生的浴血奋战已使他从年轻新兵成长为沉稳老练的战士。他的眼睛望向战场,脑中想的却是对和平的向往。可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一个未被清理的地雷出现在他的脚下。他猛地低头,但为时已晚。那一刻,战士那双明亮的双眸中透露出无数情感:对无法继续报效祖国的不甘、对日夜相处的战友的不舍、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可却没有一丝畏惧。“轰!”地雷炸了。战士飞了出去。</p><p class="ql-block"> 可他并没有死。</p><p class="ql-block"> 再次睁开眼,战友陪伴在他身旁。原来,是战友们顶着敌机扫射,冒生命危险将他抬上担架,送往救治。担架上,双脚传来的疼痛蔓延至受伤战士的全身。可他为了战友的安全,强忍疼痛,没有发出丝毫声响。最终,战士成得到救助,装上了假肢,并为继续在边防事业坚守了数十载。</p><p class="ql-block"> 故事讲完了,全场鸦雀无声。有的同学显露出震撼,有的同学表现出敬佩,还有的同学泪水已溢出眼眶。忽然,讲台上的将军笑了。他缓缓地掀起了自己的裤腿,露出闪着寒光的金属假肢。一秒的寂静后,是雷鸣般的掌声。</p><p class="ql-block"> 讲座结束了。我望向窗外。秋日的校园格外宁静,但我的心中已燃起一团火。这次活动给了我精神的淬炼——让我知道了军人的勋章是用汗水与忠诚铸就的,让我明白了“爱国”“勇敢”“坚韧”的真实写照,更让我看到了那份传承下来的奋斗与责任落在了我的肩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这次活动给了我解摸时光温度的机会</b></p><p class="ql-block"><b> (八2 康盛涵)</b></p><p class="ql-block"> 推开社区非遗活动复古的雕花木门,顿时,一缕板蓝根的香气飘来。</p><p class="ql-block"> 当我看见网上帖子:跟着非遗传承人学染布——古法染布技术,出于好奇,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动身前往。正是这种心态,成就了一场我与非遗的邂逅。</p><p class="ql-block"> 活动开始,古法染布技艺非遗传承人李奶奶走到台上,认真地展开一张靛蓝色布料,开口道:“这就是用古法染布技艺染的布,是用发酵的板蓝根上的色,这过程得慢慢来。”这让我更加好奇:植物也能染出如此灵动的颜色?</p><p class="ql-block"> 可直到我上了手,才明白那句“慢慢来”的含义。</p><p class="ql-block"> 第一步,先将白布浸入清水中泡半个小时,使白布的纤维充分舒展,李奶奶说这是在给布喂水,浸布时要时时用东西压着在使布充分浸水。</p><p class="ql-block"> 第二步是调色,先将用板蓝根做成的蓝色染料过滤,使其中没有任何碎末,再向其中加入石灰粉,可我一个手滑就倒多了,李奶奶笑</p><p class="ql-block">眯眯地走过来说:“非遗是匠人工心,绝非冲劲儿。”说着,又帮我加了一点染料。接着就是不断的搅拌,搅拌,直到石灰粉完全溶于染料中,如一碗星空落在碗中。</p><p class="ql-block"> 下一步便是最要的染色环节了。将布从清水中捞起,并浸八染料中,等待几秒后,再捞出来晒干,正当我准备喘一口气,休息一下时,李奶奶却说:“古法染布,最基础就是七次,鉴于时间有限,我们就只做七次。”“七次只是基础?天哪!”就这样,我一次次上色,又晒干,再上色,再晒干……终于,当太阳落下,晚霞为大地镀金时,我做完了七次的上色和晒干。我的布也从浅蓝过渡到了深蓝。</p><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步骤便简单了,用白醋浸泡染布二十秒以便固色。 </p><p class="ql-block"> 最后,再用针线在染布上绣上自己的姓氏,李的奶笑称:“这样,这块布就真正属于你了。”</p><p class="ql-block"> 我捧着自己染的布走在回家的路上,布的蓝如把整个夏天的颜色都映了进去,可谁又能</p><p class="ql-block">想到,如此灵动的色彩竟只是出自一株小小的原植物。晚风吹过染布,带着草木的气息。原来非遗从不是博物馆里冰冷的食品,而是我指尖感受到的布料温度,是每一个步骤里藏着的耐心与匠心。</p><p class="ql-block"> 这次活动给了我一把钥匙,让我打开了通往过去的门,也让我明白,那些代代相传的手艺,从来都不是过时的旧物,而是能被我们握在手里、缝进生活里的时光印记。现在我的桌角总放着那块方巾,提醒我:有些美好,值得我们慢慢来,用心感受与传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b>这次活动给了我砥砺前行的力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八2 解骄洋)</b></p><p class="ql-block"> 指挥同学的手在空中定格了三秒,她没有说话。那一刻,整个教室静得只能听见自己的心跳。</p><p class="ql-block"> 然而,仅仅在几天前,我们班的表现堪称“灾难”。四十种音调相互冲撞,不和谐的声音在教室中冲荡。抱怨与怀疑如汹涌的潮水般不断涌现,同学们纷纷嘟囔着:“我们真的能行吗?”</p><p class="ql-block"> 那是我们第一次合唱节排练,当浮噪与气馁发酵时,指挥同学用行动为我们上了一节名为“坚持”的课,就如同一块“磨刀石”,将“坚持”二字深深刻入了我的脑海中。</p><p class="ql-block"> 每当排练中断,指挥总是轻轻落下手,用真诚的目光注视着我们:“没关系,我们再来。”我清楚地记得,她高举的手臂从平稳到颤抖,汗水慢慢浸湿了她的刘海,但眼神却始终坚定如一。从她身上,我体会到了坚持的真谛——坚持不是轰轰烈烈的宜言,而是一次次愿意重新开始的勇气。</p><p class="ql-block"> 班主任的陪伴则如春风化雨。她牺牲休息时间,每次排练都安静地坐在教室前方。虽然不懂音乐,但她却用全神的倾听表达支持。当各个声部终于唱准音调,她眼中闪烁的欣慰光芒胜过千言万语。</p><p class="ql-block"> 在她们的影响下,同学们的态度悄然转变,抱怨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专注的练习声。我们学会彼此配合,互相倾听。杂乱的声音逐渐和谐,散乱的节奏也变得愈发整齐。</p><p class="ql-block"> 比赛当天,站在舞台上的我们心中充满从容。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台下爆发起热烈的掌声。那一刻,我明白了:这份成功不属于某一个人,而是属于每个坚持到最后的同学。</p><p class="ql-block"> 这次活动给了我砥砺前行的力量。它让我懂得了:人生的突破,往往源自平凡日子里的不懈坚持。就像合唱这样,每个人都坚守自己的位置,就能奏出最美的乐章,这份在坚持中收获的成长,将永远激励我勇敢面对前方的挑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b>这次活动给了我收获</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八2 孙玮桐)</b></p><p class="ql-block"> 在申报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时,我和同学小解主动选择了“探究法国大革命历史与制作断头台模型”。这是个听起来有点“冷门”的主题,但它最后让我收获了远超预期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起初我们满怀信心,可真正动手才发现困难重重。制作模型时,切割机功率太小,切割齿轮在水板上转了一圈又一圈,可木板却毫发无伤;课题要求计算闸刀下落的重力,但那时的我们连重力是什么都很陌生,更不知道重力该如何计算……一个个问题犹如一团团乌云笼照罩在心头,令人压抑得喘不上来气。</p><p class="ql-block"> “既然选择了就要勇敢面对。”小解的话语让我燃起了斗志。切割机切不断木板,那就换个工具。我们拿出美工刀片,沿着木头的纹理向下切开,木头轻松地 被分成了两半,当笔直光滑切面的呈现在我的眼前,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一次简单的动手也让我领悟到,我们看到的事物是多元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是只有一种。</p><p class="ql-block"> 越过了最艰难的“坎坷”,其他问题也变得微不足道了。在计算闸刀下落的重力时,我们上网查阅了多种资料,学习了计算公式并解代入模型闸刀重量。最终,问题游刃而解。</p><p class="ql-block"> 汇报那天,我怀着忐忑的心态站上讲台,看到台下同学一张张好奇且期待的表情面庞,我瞬间变得不再忐忑紧张,讲解PPT的嗓音也变得平稳流利起来。演讲结束,教室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还有同学夸赞我们的模型逼真。我和小解相视一笑,互相击掌。</p><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让我明白,主动选择的挑战或许难走,但每一次解决问题的过程,都是在为自己搭“梯子”。所谓成长,就是带着目标,一步步把“不可能“变成“我能做到”。</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