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贵州行 之一(贵阳)

知足知不足

<p class="ql-block">阳春三月,实现了我们的"醉美贵州"之行。带着对"夜郎古国"、"弥勒道场"及"阳明文化"的向往,对山川、瀑布、溶洞等瑰丽美景,及丰富多彩少数民族风情的憧憬,开启了以贵阳为起点和终点的难忘之旅。</p><p class="ql-block">错开登机时间,在贵阳我们先后游览了黔灵山公园、甲秀楼、青岩古镇和观山湖公园。</p> <p class="ql-block">确切地说,从飞机着陆贵阳龙洞堡机场开始,便开始在大脑中镌刻下了贵州行的美好记忆。</p><p class="ql-block">从飞机玄窗向外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机场草坪,稍远处群山起伏,山峦叠嶂。脚还没落地贵州,已经领略到了贵州的山川之美。</p> 出了机场,司机师傅载着我们直奔黔灵山公园。 <p class="ql-block">黔灵山公园位于贵阳市中心的闹市之中,是国内唯一一个天然的城市中心公园,集名山、秀水、幽林、古刹、猕猴于一身。时间原因,我们决定乘缆车登上山顶,以眺望贵阳市全景。</p><p class="ql-block">黔灵山作为城中之山,有着幽深茂密的森林。缆车上观看黔灵山,蜿蜒起伏,古木参天,藤萝缠绕,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阅尽黔南几处峰,四周山色影重重,黔灵秀绝犹如画,今古人传水云封","黔南第一山"实至名归!</p><p class="ql-block">光影中,古寺与植物,在净与静中,征服着浮躁与烦恼,不多时便让人内心祥和平静。据介绍,公园有植物1500多种植物,上千种植物可以药用;有千余只猕猴在林中攀岩跳跃;50余种飞鸟栖息林间。</p><p class="ql-block">有大片的森林绿植,成为城市的"绿肺",真是贵阳人民的福份。</p> <p class="ql-block">黔灵山公园的猕猴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公园的"网红"。通往弘福寺的路上,首先遇到几只可爱的"山大王"悠闲地觅食嘻闹,它们毫无怕人的迹象。</p><p class="ql-block">下山的路上一直有猕猴灵动玩耍,在近距离与猴子们接触中,即有怕被攻击的紧张,又有互动的轻松快乐,不知不觉中,已经夕阳西下。</p> <p class="ql-block">夕阳中,弘福寺的山墙上树影婆娑,红色的山墙在夕阳下,庄严而温暖。光与影的美妙,让我们在此留下了不同的造型与美好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猴子抢东西,敏捷精准,使人猝不及防。小姑娘手中的饮料,在她懵懵懂懂中,已被轻松拿下。猴子用手拾起果料不停地放到嘴里,杯子毫不留情地被甩出几米之外。猴子似乎感觉口感不错,撅起屁股舔食地上的液体,毫不掩饰贪婪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这两只猴子的造型,极像中国古代建筑屋脊的瑞兽,"一龙二凤三狮子…"哪种都没有眼前的猕猴来得灵动可人。</p> <p class="ql-block">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来过黔灵山,最先游览的是古佛洞。我们在寻找古佛洞途中,遇到仙人们于路旁为游人们祈福。</p> <p class="ql-block">已故国家副主席董必武为黔灵山题字"黔南第一山"。</p> <p class="ql-block">"弘福寺"为原全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题字。此寺是贵州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为全国定点开放的寺院。我们到达时山门已关闭。随在山门外,佛教道场的气场依然强大,加持着信徒和过往的人们。</p><p class="ql-block">弘福寺始建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赤松和尚建寺初衷为"弘福大愿,福我众生",故此得名"弘福寺"。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立护法碑,明确要种植树木,严禁砍伐树木竹林,以培植风水,以至今天山上树木成林,植被茂盛,可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p><p class="ql-block">自开山以来,弘福寺一直佛法兴旺。据介绍寺庙由三进大院组成,布局为甲字形。第一殿为天王殿,供奉弥勒佛像;第二殿为光阴殿,供奉千手观音;第三殿为大雄宝殿,供奉释迦摩尼。无耐,我们只得隔着铁栅栏门感受佛门盛地独有的庄严与禅意。</p><p class="ql-block">古寺前,山路蜿蜓,是一条可以通达山顶和山下的小道,道旁有"赤松道场"等石刻古迹。</p> <p class="ql-block">我们延着寺前的山路下山,途经黔灵湖旁的大道,离开了黔灵山公园。</p><p class="ql-block">下一个目的地——甲秀楼。</p> <p class="ql-block">甲秀楼是贵阳的标志性建筑,更是贵阳的名片。到贵阳没到甲秀楼,就如同到北京没去故宫和天坛一样,是每个外地人必打卡的地方,因此这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此地,想得到一张没有人影存在的照片几乎不可能。</p> <p class="ql-block">夜晚,甲秀楼风景区华灯初上,灯光璀璨,秀丽多姿,河水涟漪,楼阁在水中亭亭玉立,不愧"秀甲黔中"。</p><p class="ql-block"> 甲秀楼始建于明二十六年(1598)。时任贵州巡抚江东之,为绝水患,垒石成矾(鳌矾石),后于水中建阁。此阁颇有独占鳌头之势,且有"宛在水中央"的意境,他便将此楼提名"甲秀楼"。随即赋诗:"明河清浅水悠悠,新筑沙堤接远洲即,秀出三狮连凤翼,雄驱双骏踞鳌头"。"甲秀楼"寓意着这里风景甲秀贵州,同时还有"科甲挺秀"之意,期望贵州文化兴盛,人才辈出,富足发达。</p><p class="ql-block">甲秀楼是一座三层三檐的攒尖顶阁楼,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约20米,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为涵碧潭。楼侧则由石拱"浮玉桥"连接两岸,桥上建亭"涵碧亭"。</p><p class="ql-block">甲秀楼始建至今,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修葺,现存在的建筑是清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楼额"甲秀楼"三字是宣统年间的谢石琴所书。</p> <p class="ql-block">青岩古镇和观山湖公园是我们离开贵州之前,游览的二个地方。</p><p class="ql-block">看完青岩古镇的游览导图,我们决定量力而行,从南侧进入古镇。</p> <p class="ql-block">一池碧水首先映入眼帘,定远湖在定远门的东北侧,她的存在,为青岩古镇平添了几分灵秀之气。</p> <p class="ql-block">青岩古镇是贵州的四大古镇之一,贵州文化的缩影,是电影《寻枪》、《我的长征》,电视剧《雄关漫道》、《长征》等的取景地。</p><p class="ql-block">青岩古镇的建镇史比贵州建省更早。明洪武二十五(1392年),贵州前卫便在此建立屯堡,且屯军百户。大约200年后,土司班麟贵父子将屯堡扩建为青岩城并建城楼。咸丰三年(1853年),青岩团总赵国澍率人用石头修建御敌城垣,依山势筑墙垒堡,城墙宽约三米,有炮台、垛口、敌楼及城门,城墙在起伏的山岭上绵延约二公里,牢牢地扼守着贵阳的南大门。</p><p class="ql-block">走近青岩古镇,"贵阳的长城"是第一道美丽夺目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青岩古镇的南门——定广门是四座城门中气势最为恢宏的一座。石砖砌成的城门和城墙,巍峨肃穆;三开间重檐歇山顶木制结构城楼,虽为飞檐翘角,与北方的重檐歇山顶建筑略有不同。走进城楼,依稀可见古城墙的遗址残迹,向人们讲述着昔日重兵驻守、严把城关的故事…</p><p class="ql-block">1993年贵阳市政府曾拨款重修定广门,因没有专家指导,大有失实之处。2000年,市政府再次拨款重修定广门,基本恢复了原貌,成为人们了解历史,休闲旅游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刘氐节孝坊是青岩古镇现存三座牌坊之一。始建于1896年。是为表彰周朝忠妻子王氐、儿媳刘氏抚育教养子孙的事迹而修建。石坊高9.5米,宽9米,正中横梁上刻有空雕"二龙抢宝"与"五龙图",惟妙惟肖,中间还镶嵌着圣旨立匾。</p> <p class="ql-block">青岩古镇地处交通要道,自清朝以后,由军事重镇逐渐变成繁华的商业集镇。临街的店铺,多是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小屋,屋顶盖青砖,门口有招牌、幌子,各行各业的人都在此谋生,崇尚各不同,军人尚武建黑神庙,读书人崇文建文昌阁…</p><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八路军交通站将革命干部的家属安排在青岩古镇,周恩来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和李克农的家属等都在此地居住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咸丰年间,天主教传进了青岩古镇,在姚家关修建了大修院,取名"伯多禄大修院"。民国年间,基督教内地会"福音堂"、"安息会"先后在青岩传教。</p><p class="ql-block">青岩古镇商贾云集,香火缭绕,佛门弟子也在青岩古镇修建了寺庙。</p><p class="ql-block">古镇虽小,但尊孔的、崇道的、尚佛的、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的都有。各种文化在这里得到了传播交融,各种思想在这里得以融汇发扬并得以扩散。</p> <p class="ql-block">贵阳的教育虽晚于中原,但自明清朝以来出自,人才辈出,后生可畏,曾出过文武状元、数量可观的举人和进士,青岩古镇同时也是一个文化色彩浓郁的古镇,青岩的状元街便是一个佐证。</p> <p class="ql-block">利用登机前的空余时间,我们走马观花地游紧了观山湖公园,这里树木茂盛,鲜花初开,是一个由观山湖和金华湖为主构成的生态休闲公园,与环湖长跑的人们相向而行,一路来到了辣椒广场,火红的辣椒塑雕像,鲜艳夺目,红红火火,喻意着贵阳的明天红火兴旺,富足发达!</p><p class="ql-block">通往机场的路上高楼林立,山城的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与二十多年前的贵阳判若两城(二十年前,曾因公差曾来过贵阳)。贵阳这座祖国西南的山城,能够有今天的成就实属不易。刚刚在观山湖公园展示窗让了解了贵阳的历史,今昔对比,感触颇多…</p><p class="ql-block">七百年前,元朝改贵州为顺元,建"顺元城",设八番顺元宣慰司都元帅府,0.97平方公里的顺元土城第一次贵山之阳定义了城市坐标。明朝将水西宣慰霭翠和水西宣慰宋蒙古歹(即宋钦)二土司合为贵州宣慰司,设司署于顺元城,改称"贵州宣慰司城"。</p><p class="ql-block">六百年前,水东土司女杰刘淑珍"卷裙走马四千里",远赴南京进觐见朱元璋,化解了西南边陲的战乱危机,留下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千古佳话。</p><p class="ql-block">五百年前,王阳明在修文龙场参学悟道,开宗立派,教化民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学说,成为中国思想史上的一次裂变,塑造了贵阳城市精神文化的内核。</p><p class="ql-block">四百年前,明清时期经过数次扩建,"九门西阁"的城市格局成为贵阳的最初模式。</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脱贫攻坚一个都不能少","西部大开发"的春风使贵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黔中无闲石,贵地多宝藏",贵州人发挥聪明智慧,在大山褶皱间,掘地挖藏、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于青山秀山间,取得了的巨大成就,让我们目睹了今天的醉美贵州。</p><p class="ql-block">醉美贵州之行,难忘之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考《贵阳史话》、《贵州》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