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概要及五原县历史沿革(一)

大龙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3 style=""></h3><h3 style=""></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编者前言及说明</b></h1> <b>本美篇主要向读者介绍</b>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国历史概要,二是现今内蒙古五原县历史沿革。 <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中国历史概要</b></h1> <b>中国以华夏文明为源泉</b>、以中华文化为基础,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且正在复兴的伟大文明国家。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已有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div><div> <b> (一)中国历史主要朝代</b><br> <b>依据政权更迭、</b>历史事件、地域控制及文化认同等多维度标准,史学界将中国历史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朝代,分别是:<br> <b> 1、三皇五帝(</b>距今约11700-4100年):是中国原始社会已经高度发展,华夏民族进入文明社会非常关键的起始奠基阶段,炎帝和黄帝成为华夏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唐尧虞舜禅让制时代被后人盛赞为古代太平治世,为夏王朝的诞生创造多个层面的基础条件。<br> <b>2、‌夏朝‌(</b>前2070-前1600年):夏是黄河中游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由十多个姒姓部落所组成的联盟,由于首领大禹治水有功,经众多部落首领推举并被舜帝禅让成为部落联盟共主,建立了夏王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家天下世袭制王朝、奴隶制国家。<br> <b>3、‌商朝‌</b>(约前1600-前1046年):先后经历了先商、早商、晚商三个阶段,是奴隶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度,前期为兄终弟及,后期为典型的父死子继。因发现大量的甲骨文以及青铜文明的高度发展,使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世所公认、确定不移的信史时代。<br> <b>4、‌周朝‌</b>(前1046-前256年):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西周(前1046-前771年)是奴隶社会的繁荣强盛时期,实行分封制和井田制。东周(前770-前256年)是奴隶社会逐步瓦解时期。东周又分为春秋(前770-前476年)和战国(前475-前221年)两个阶段。<br> <b>5、‌秦朝‌</b>(前221-前207年):‌结束了自战国以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首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和大一统国家的统治基础。秦朝的前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前770-前207年)。<br> <b>6、‌汉朝‌</b>(前202-公元220年):分为西汉(前202-公元8年)和东汉(公元25-220年)两个时期,汉朝是大一统封建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自汉以后,华夏族被称为汉族,语言被称为汉语,文字被称为汉字。在西汉与东汉之间,还有新朝和玄汉两个短暂的政权。<br> <b>7、三国</b>(220-280年):是魏国(220-265年)、蜀汉(221-263年)、吴国(222-280年)的合称,从220年曹丕建魏,到589年隋朝统一,是中国历史上国家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br> <b> 8、‌晋朝‌(</b>266-420年):分为西晋、东晋两个时期,西晋(266-316年)也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的大一统王朝。东晋(317-420年)则偏安江南半壁江山,同时在中国北方先后出现16个割据政权,称之为五胡十六国(304-439年)。 <br> <b>9、南北朝</b>(420-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南朝(420-589年)是指南方东晋灭亡后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439-581年)是指北方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朝代。南北朝是国家南北分裂、政权互相对峙,同时社会出现胡汉交融、民族融合的时期。<br> <b> 10、‌隋朝‌</b>(581-618年):是国家再次实现统一的大一统王朝。隋朝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300多年的动乱分裂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多项大的改革,创立五省六曹制和推行科举制,修建大运河,深刻影响到唐朝与后世的政治制度,成为东亚地区的政治楷模和文化中心。<br> <b>11、‌唐朝‌(</b>618-907年):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中原王朝,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使唐朝国力达到鼎盛,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唐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在唐朝前期的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女皇帝。705年李唐王朝复辟。<br> <b> 12、五代十国</b>(907-979年):是历史上一个大分裂阶段。五代(907-960年)是指唐朝以后北方相继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十国(902-979年)是指唐末至宋初出现的10个地方割据政权: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南汉、荆南(南平)、北汉等。<br> <b>13、‌宋朝‌</b>(960-1279年):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时期,北宋(960-1127年)属于统一中国大部的中原王朝,同时期并立的还有辽朝(916-1125年)和西夏(1038-1227年)。南宋(1127-1279年)偏安江南一隅,同时并立的有金朝(1115年-1234年)和西夏。<br> <b>14、‌元朝‌</b>(1271-1368年):是首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疆域面积达1372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历史上的极盛时期。元的全国政权被明朝推翻后,元廷退守漠北,史称北元,成为与明朝对峙的草原游牧政权一直延续到1635年,被后金所灭。<br> <b>15、‌明朝‌(</b>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使明朝达到鼎盛期。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里程碑,书写了中外友好交往的千古佳话。明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r> <b>16、‌清朝‌</b>(1636-1912年):是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清朝入关后,历经康雍乾三代走向鼎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把中国传统封建社会推向最高峰。1840年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多次遭到外国列强入侵,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br> <b> 17、中华民国</b>(1912-1949年):是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后建立的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1927年之前是北洋军阀政府统治阶段,之后是国民党蒋介石国民政府统治阶段。1949年中国共产党推翻南京国民政府,中华民国结束在大陆的统治,逃亡到台湾成为地方割据政权至今。<br> <b> 18、中华人民共和国</b>(1949-至今):简称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以汉族为主体、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是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至今。<br> <b> (二)中国历史社会分期</b><br> <b>史学界把中国历史</b>分为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把中国社会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br> <b>1、中国古代史</b>,始于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前,是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br> <b>2、中国近代史</b>,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后,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近代史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br> <b> 3、中国现代史</b>,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其中:1949年至1978年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奠基阶段,1978年至今是改革开放阶段。<br> <b> 4、中国原始社会</b>,起自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至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氏族公社又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br> <b> 5、中国奴隶社会,</b>起自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至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结束,历经夏朝、商朝、周朝(西周和东周前期)三朝。<br> <b>6、中国封建社会</b>,起自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至1840年鸦片战争前结束,历经周(后期)、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早中期)各朝代。<br> <b>7、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b>(见中国近代史)。<br> <b>8、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b>和社会主义社会(见中国现代史)。<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三)中国历史朝代歌(口诀)</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第一首</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夏商周秦汉三国,西东两晋南北朝,</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隋唐五代有十国,宋辽夏金元明清。</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第二首</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隋唐五代有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第三首</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三国魏蜀吴,两晋前后延。</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南北朝对立,隋唐五代传。</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宋元明清后,共和开新篇。</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图片展示</b></h1></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图</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国历史各朝代统治年数表</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华夏五千年历史朝代持续时间</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二、内蒙古五原县</b><b style="color: inherit;">简介</b><br></h1> <b>现今内蒙古五原县</b>是编者的家乡,是编者出生及早年生活的地方。五原县地处后套平原腹地,后套平原是一个古今中外、闻名于世的好地方。所以,编者钟情于在介绍中国历史时特意介绍一下五原县的历史沿革。为此,先向读者简介一下现今五原县的概况。<br> <b> 现今五原县隶属于内蒙古</b>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以下简称巴市),位于内蒙古西部、巴市南部,黄河几字湾最北端,南依黄河、北靠阴山、地处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溉区~后套平原腹地,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毗邻巴市临河区、乌拉特前期、乌拉特中旗和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等四个旗县,县域总面积2503平方公里,下辖8个镇1个乡,县政府驻地隆兴昌镇。截至2024年末,五原县常住人口21.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4%;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3.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69万元。<br> <b> 五原县处于以京津为龙头</b>的“呼市-包头-银川-兰州”和沿黄沿线经济带上,跨入“呼市-包头-鄂尔多斯市”2小时经济圈,是内蒙古向北开发的重要通道,是国家一类进出口陆岸甘其毛都口岸的必经之地。境内交通便利,包兰铁路、京藏高速、110国道、212省道、黄河堤防公路横贯全境。巴彦淖尔飞机场位于天吉泰镇境内,距县城仅50公里,将要建成的包银高铁、五原刘召黄河大桥,更使五原成为重要的现代交通枢纽。<br> <b>古郡五原富饶美丽</b>,人文璀璨,是河套历史文化、商业聚集、民族融合的中心。境内地势平坦,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被誉为河套雪花粉之乡、巴美肉羊之乡、葵花之乡、瓜菜番茄之乡,素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塞外江南、河套粮仓”之美誉。<br> <b>著名景点有:</b>内蒙古五原抗战纪念园及五原抗日烈士陵园、内蒙古巴美湖国家湿地公园、冯玉祥誓师纪念广场及五原誓师台、五原县葵花广场、五原印巷及鸿雁湖湿地公园、五原县河神公园、五原县体育生态公园、五原县植物园、河套农耕文化博览苑、五原县隆兴湖、五原博物馆、五原四大股普济寺庙、五原拉僧庙、五原宇鑫温泉水上世界、五原县天籁湖景区、五原县塔尔湖度假村等。<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三、河套平原简介</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 <b>我的家乡五原县</b>地处河套平原或后套平原腹地。那么,河套平原和后套平原有什么区别?它的地理位置在何处?在中国历史上叫什么名称?具有何种战略地位?编者在此也一并介绍如下。</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b>(一)河套平原相关地理概念</b></div></div> <b> 1、河套地区:</b>黄河在流经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5省区时形成一个几字形大弯曲,在这个几字形大弯曲的北部就是河套地区,大致位于宁夏贺兰山以东、内蒙古阴山以南、山西管涔山(属吕梁山脉)以西、陕北白于山以北的广大地区,总面积约有10万多平方公里。<br> <b> 2、河套平原:</b>在上述河套地区内黄河两岸的平原被称为河套平原,西南起自宁夏中卫县的沙坡头,东北到内蒙古清水河县的喇嘛湾,位于宁夏和内蒙古境内黄河沿岸几字弯北部及其周边流域。河套平原又分为西套平原、后套平原和前套平原三个组成部分。在现今行政区划上,包括:宁夏自治区的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中卫市部分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的大部分,巴彦淖尔市南部,鄂尔多斯市北部等地域,总面积有3-3.5万多平方公里。<br> <b> 3、西套平原:</b>又称宁夏平原或银川平原,位于宁夏自治区中部,贺兰山以东、鄂尔多斯高原以西,北起石嘴山,南至中卫县沙坡头,以青铜峡为界又可分为卫宁(中卫、中宁)平原和银吴(银川、吴忠)平原,总面积约0.8-1万平方公里。<br> <b> 4、前套平原:</b>又称土默川平原(即敕勒川)或呼和浩特平原,位于内蒙古中南部,西起包头市郊区东乌不拉沟口,东至蛮汉山,北靠大青山,南濒黄河两岸,地理范围涵盖今包头市至呼和浩特市及周边区域,总面积约1万多平方公里。<br> <b>5、后套平原:</b>又称后套或大后套,位于内蒙古西南部,北抵阴山山脉的狼山、乌拉山,南临黄河,西起内蒙古磴口县巴彦高勒镇及乌兰布和沙漠,东至包头市西郊,含有保尔套勒盖、后套、三湖河3个灌溉区域,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后套平原的主体部分处于大几字湾最北部乌加河与黄河主河道之间的小河套内,区位优势尤为显著,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灌区和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2019年,河套灌区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是国家和内蒙古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div><b> 还要特别指出,</b>人们在很多时候,又把“前套平原”和“后套平原”,统称为“东套平原”;还有时候,狭义上的“河套平原”被用于仅指东套平原或者后套平原。<br> <b>(二)河套地区在历史上的名称变化</b><br> <b>战国及以前</b>,河套地区及其它部分北方地区被统称为“朔方”,即“大北方”或“遥远的北方”之意。<br> <b>战国至秦汉时期,</b>河套地域被称为“河南”“河南地”。<br> <b> 东晋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b>,这个地域又被称作“河曲”“河西”。<br> <b>隋唐时期</b>,这个区域主要被称为“河曲”。<br> <b>明清时期</b>,这个区域开始被冠以“河套”之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说:“明世所谓河套,亦应包括今前后套,与秦汉时所谓河南地等同”。<br> <b> 蒙古语中的“套”</b>就是“胳膊肘弯曲的地方”,“河套”就形象地表达了“黄河拐弯的地方”的地理意义。清代何炳勋在《河套图考·序》中说:“河以套名,主形胜也。”指出河套名称的得来,是由于黄河从青铜峡流出后至河曲附近又折而南流,形成一个“几”字形的大弯曲,像一个套子,所以,被黄河套住的这一个地区称为“河套”。<br> <b> (三)河套地区在历史上的战略地位</b><br> <b>河套地区的地理位置</b>处于中国的北部边疆,在唐朝以前的中原王朝因为都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及其附近,能否有效的控制河套地区涉及到中原王朝中央政权的安危,在历史上又处于中原农业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的过渡地带,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br> <b>河套平原既是水草丰盛之地</b>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又可以开垦土地发展农业生产,这种得天独厚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成为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长期争夺的焦点区域。当大一统中原王朝强盛时,就能够控制后套地区并实施有效的管理,当大一统中原王朝初建和衰弱没落时、或者国家处于大动荡大分裂时,北方地区的游牧民族政权或地方军阀就趁机占领了这一地区,所以河套平原(含五原县地域)在中国历史上其行政隶属关系曾多次易手、且非常复杂。</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四、本美篇编辑说明</b></h1><div> <b>本美篇在结构上</b>分为文字说明和图片展示两个部分。<br> <b>(一)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b><br> <b> 1、中国历史各朝代梗概介绍</b>:含朝代名称,存续时间及享国年数,朝代基本定位;传位几代几帝、开国皇帝、失国之君;本朝代主要历史事件;本朝代疆域简要描述及国土面积大小、都城;本朝代行政区划体制简介等。<br> <b>2、今五原县历史沿革:</b>即现今五原县地域在各朝代时的行政隶属关系简介。</div><div> <b>(二)图片展示的主要内容</b><br> <b>1、中国历史各朝代</b>代表性人物的画像。</div><div> <b>2、中国历史各朝代</b>疆域地图、行政区划地图。<br> <b> 3、今河套平原在各朝代</b>时所在的地方行政区划地图。<br> <b>4、今五原县地域在各朝代</b>时隶属关系地图。<br> <b>5、图片的文字说明在上</b>,图片展示在下。</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图片展示</b></h1> </div></div></div></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内蒙古五原县地图</b></div><div>(下图1是五原县地图;下图2是五原县行政区划示意图;下图3是五原县部分地名图)</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河套地区地图</b></div><div>(下图1、2是河套地区位置图(秦朝时称为河南地);下图3是河套平原是由西套平原、前套平原、后套平原三部分组成)</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内蒙古后套平原地图</b></div><div>(下图1是河套地区水系示意图,其中左上角红色圆圈内是后套平原的位置及水系;下图2是后套平原地势图;下图3是后套平原行政区划图;下图4、5是后套平原灌溉区划及水系示意图)</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第一章 三皇五帝时期</b><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1节 原始社会与三皇五帝</b></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7px;"> 一、中国的原始社会</b></h1><b> 中国的原始社会</b>,起自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约公元前2070年夏王朝的建立。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氏族公社又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br> <b>元谋人是已知的中国</b>境内最早的人类。约70-20万年前的北京人(燧人氏)是原始人群时期的典型。约3-1.8万年前的北京山顶洞人已经过着母系氏族公社的生活。距今约六七千年前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和黄河流域的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距今约6000年至4500年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则反映了父系氏族公社的情况。<br> <b>二、三皇五帝时期</b><br> <b>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后</b>,中国人迎来了三皇五帝时代,那时的社会形态是原始社会,最高统治者是部落联盟首领,继位实行的是禅让制。三皇五帝就是部落联盟的首领,并不是真正的帝王,他们率领华夏民族开创了中华上古文明,因其杰出而被后世尊为帝或王。<br> <b>三皇五帝,</b>既是三皇与五帝的人物合称,也代表着中国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br> <b>原始意义上的三皇,</b>是指远古三皇,即: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后增补伏羲氏等7人为三皇,但其说法不一。三皇时期是华夏文明的初始时代,大约处于公元前9700-前3000年,其代表人物主要是: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祝融氏、神农氏(炎帝)、轩辕氏(黄帝)等。<br> <b>原始意义上的五帝</b>,是指远古五方上帝,即白、青、黄、炎、黑五帝。后增补轩辕氏(黄帝)等8位上古帝王作为五帝”,说法也不一致。五帝时期是华夏文明逐渐成熟的时代,大约处于公元前3000年至2100年,其代表性人物主要有: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琐、帝喾、尧、舜等。<br> <b>三皇五帝的起止时间</b>约为公元前9700-前2100年。考古学上的相关文化层为仰韶文化、大地湾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等。所属地区在今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河南、陕西、山东、浙江、湖北、山西等地。<br> <b>三、炎黄二帝与唐尧虞舜</b><br> <b>中华文明5000年的说法</b>,一般认为是起于炎帝和黄帝时期,在考古学上应该属于仰韶文化晚期到屈家岭文化以及整个龙山文化。<br> <b>炎黄时代,是华夏文明</b>从“多元萌芽”走向“核心汇聚”非常关键的一个奠基起点阶段。距今约5000年前后的炎帝、黄帝和蚩尤,是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两个或三个血缘关系相近的部落联盟的首领,也是古籍中记载的第一代君主。黄帝部落在阪泉之战中打败炎帝部落,在涿鹿大战中又打败了蚩尤部落。后来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在黄河流域长期生活、繁衍,构成了以后华夏族的主体成分。传说蚩尤部落后来分化成为好几个少数民族。因此,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人文先祖。炎帝、黄帝和蚩尤共同成为中华民族的三位祖先。<br> <b>尧舜时代,是华夏文明</b>从“多元邦国联盟”向“早期王朝国家”过渡转型奠基阶段的代表。距今约4500年前后(狭义范围是公元前2300-2070 年)的尧帝和舜帝,是黄河流域华夏族部落联盟的杰出首领。在尧帝时代建立了最早的国家机构,它是后来奴隶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最早雏形,都城先后在北唐(今山西太原市)和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被称之为古唐朝或陶唐王朝。舜帝时代建立的国家机构其政治体制、治理结构及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都城蒲阪(今山西永济市),被称之为虞朝。“唐尧虞舜”时代为夏王朝的诞生提供了社会结构、治理模式与文化认同等多个层面的基础条件,是中华文明“形态成型”的重要历史时期。尧舜时代对应于考古学上的龙山文化、陶寺文化、王城岗遗址等。<br> <b>虞朝在典籍中多称“华</b>”,与夏朝合称“华夏”。唐尧虞舜的时代,被古人称之为太平盛世,尤其是统治者传位的禅让制被历代所交口称赞。<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图片展示</b></div></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皇五帝图表</b></div><div>(下图1是三皇五帝图表;下图2是三皇五帝直系图表)</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皇五帝世系表</b></div><div>(下图1、2是三皇五帝世系表;下图3是上古神话人物关系图)</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炎黄二帝塑像</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和</b><b>尧舜二帝画像</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下图1是炎黄二帝塑像,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黄河风景名胜区向阳山(始祖山)上,背依邙山,面向黄河;下图2是尧帝画像;下图3是舜帝画像)</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炎黄时代主要部落</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及</b><b>考古文化对应分布图</b></div><div>(下图1、2是上古炎黄时代主要部落分布与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对应图;下图3是炎黄时代逐鹿大战示意图)</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国考古文化</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部分遗址一览表</b></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国考古文化遗迹分布图</b></div><div>(下图1是中国古代考古遗址分布图;下图2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示意图;下图3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炎黄时期-龙山文化如繁星闪烁覆盖中原图;下图4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部分遗址分布图)</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国新石器时代</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考古文化区域分布图</b></div><div>(下图1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区域分布图-公元前3300年炎黄时期;下图2、3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区域分布图-公元前2500年尧舜时期)</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2节 河套地区的考古文化</b></h1><b> 一、从考古学角度看河套地区<br> 河套地区蕴藏有极其丰富的煤炭资源</b>,由此说明河套地区在很久以前具有非常好的生态环境条件。<br> <b>从人类考古学的角度来看</b>,河套地区是中外学者最早在中国发现古人类遗址的地方。河套地区已发现的史前人类聚落遗存大体可分为早、晚两大阶段,分别相当于仰韶文化时代和龙山文化时代。地点主要分布在东流及南流黄河两岸上,北起阴山、大青山,南至陕北,东至乌兰察布市岱海和黄旗海一带的广大区域。人类聚落的生活方式既有农耕聚落、也有狩猎聚落和渔猎聚落。<br> <b>河套地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河套人”和阴山岩画。<br> 二、考古学·“河套人”</b><div><b> “河套人”,最初的研究</b>认为是3.5万年前生活在鄂尔多斯的智人,大概率是北京“山顶洞人”的前辈。有专家新的研究则认为,因为发现了9-10万年前“河套人”的活动遗迹,所以河套地区极有可能是非洲古人类向亚洲大陆迁移的重要驻足之地;大约在3万年前,河套人又分成两支离开了河套地区,其中一支向南向东迁移,进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成为农耕社会华夏民族的主体。另一支向北迁徙,成为北部草原地区随季节迁徙纵横驰骋的游牧民族。<br><b> 三、考古学·阴山岩画<br> 阴山岩画,</b>主要位于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境内阴山山脉的沟壑石壁之上,分布在东西约220公里,南北约60-12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点156处,较密集区19处,共5万余幅。从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历经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直至秦汉南北朝时期,延续八九千年时间。作画方式涵盖了敲凿、研磨、刻磨、凿刻、线刻等多种技法。题材包括动物、人物、飞禽图案及狩猎、乘骑、放牧、舞蹈、征战、巫师,还有日月星辰、符号、标记等,岩画反映猎牧人的生活面貌和宗教观念。岩画的创造者属匈奴、敕勒、突厥、党项、蒙古等原始部落民族。现在已经成为我国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图片展示</b></div></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河套地区的“河套人”部分图片</b></div><div>(下图1是位于河套地区鄂尔多斯河套人遗址公园大门景观;下图2是河套地区鄂尔多斯河套人文化博物馆;下图3是河套地区鄂尔多斯河套人遗址景观;下图4是河套人化石展品)</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阴山岩画1</b></div><div>(下图1是阴山岩画主要分布在巴彦淖尔市境内;下图2是阴山岩画现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图3是炭窑口地段的阴山岩画;下图4是阴山岩画图片)</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阴山岩画2</b></div><div>(下图1、2是阴山岩画中的太阳神岩画;下图3是阴山岩画-符号图案岩画;下图4是阴山岩画-群虎岩画;下图5是阴山岩画-狩猎岩画;下图6是阴山岩画-文字岩画)</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阴山岩画3</b></div><div>(下图是阴山岩画中以动物为主各种内容各色形态的岩画)</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亲爱的读者:美丽的鲜花送给您</b></h3> <b>本集美篇现在为未完成作品。<br>热烈欢迎您继续观看本人的其他美篇作品!!<br>下列12个美篇链接,请您用手指点击后,可以继续观看:</b><div><b>1、</b><a href="https://www.meipian.cn/5gkpbok6?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中国历史概要及五原县历史沿革(一)</a><br><b>2、</b><a href="https://www.meipian.cn/5gnlydjp?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中国历史概要及五原县历史沿革(二)</a><br><b>3、</b><a href="https://www.meipian.cn/5gzh4ya1?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中国历史概要及五原县历史沿革(三)</a><br><b>4、</b><a href="https://www.meipian.cn/5h6tv7g5?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中国历史概要及五原县历史沿革(四)</a></div><div><div><b>5、</b><a href="https://www.meipian.cn/5gkpbok6?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浅说五原(上集)</a><b><br>6、</b><a href="https://www.meipian.cn/5dicsf2a?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浅说五原(下集)</a><b><br></b></div><div><b>7、</b><a href="https://www.meipian.cn/47rrcdi0?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四大文明古国概要</a><b><br>8、</b><a href="https://www.meipian.cn/43gxujae?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中国历史朝代及其领导者</a><b><br>9、</b><a href="https://www.meipian.cn/48jesf22?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中国历史上十个大一统王朝概要</a><b><br>10、</b><a href="https://www.meipian.cn/4yf1860l?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世界历史十大帝国,您认为是哪些?(上)</a><b><br>11、</b><a href="https://www.meipian.cn/4yg2p65t?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世界历史十大帝国,您认为是哪些?(中)</a><b><br>12、</b><a href="https://www.meipian.cn/4yhdmbjm?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世界历史十大帝国,您认为是哪些?(下)</a><b><br></b><br><b>衷心感谢您观看本人的美篇作品!!<br>祝福您及家人幸福美满健康长寿!!<br><br></b><h1><b>文字及编辑:大龙<br></b><b>图片:来源于网上</b></h1></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