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下午,在海口海港学校的综合教室,展示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美术课。由海口海港学校冯勋副校长执教的《韩熙载夜宴图》美术鉴赏公开课,紧扣“盛宴下的孤影”主题,构建“情境导入—分层鉴赏—深度探究—价值升华”的教学逻辑,在 40 分钟内实现 “知识传递 — 能力培养 — 素养落地” 的递进,充分展现校长对美术学科教学的深度把控与创新思考。</p>  <p class="ql-block">(一)悬念设疑,进入情境</p><p class="ql-block">      冯校长突破传统说教模式,借助动态画卷视频营造“穿越南唐夜宴”的沉浸式氛围。随后抛出“韩熙载为何设宴?顾闳中为何画宴?”的核心悬念,将课题定位为“解密夜宴真实谜底”。这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为后续探究奠定情感与认知基础,体现校长对“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实践落地。</p>  <p class="ql-block">(二)漫步夜宴,分段鉴赏</p><p class="ql-block">      此环节引导学生梳理画面内容,明确叙事逻辑。校长以“若你记录宴会会画什么”的生活化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对比画作“听乐—观舞—暂歇—清吹—散宴”的五段式叙事结构。同时关联韩熙载人物背景,追问“设宴对象与目的”,让学生在主动思考中厘清画面叙事逻辑。</p>  <p class="ql-block">(三)作品鉴赏,形式分析</p><p class="ql-block">      本环节聚焦“如何画”的专业维度。校长从空间构图(连环画式+屏风隔断)、人物刻画(工笔重彩写实)、色彩运用(朱红/石青/石绿典雅配色)展开解析。并用“人物服饰纹理清晰可见”“线条如铁丝般挺拔”等通俗表述,将“工笔重彩”“铁线描”等专业术语转化为学生易懂的语言。这平衡了学术深度与学生认知水平,展现校长兼具学科专业性与教学通俗性的教学能力。</p>  <p class="ql-block">(四)深度探究,破解谜题</p><p class="ql-block">      这是课堂亮点所在。校长以“问题链”搭建思维阶梯:</p><p class="ql-block">       政治视角:“李煜为何派画家窥探韩熙载?”</p><p class="ql-block">      人性视角:“夜宴是真实狂欢还是韩熙载的自保戏码?</p><p class="ql-block">      现代视角:“若你是韩熙载,如何应对‘表象与真实’的困境?”</p><p class="ql-block">      引导学生对比“画面之欢与画外之忧”“宾客盈门与韩熙载内心孤寂”,突破“解读韩熙载复杂心境”的教学难点。校长在此过程中注重倾听学生观点,适时补充南唐政治危局背景,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理解作品深层意蕴,体现校长对“学生主体性”与“教师引导性”平衡的精准把握。</p>  <p class="ql-block">(五)作品评价,价值升华</p><p class="ql-block">      冯校长从艺术(工笔重彩典范)、社会(南唐政治文献)、生活(人性与权力的启示)三个维度总结作品价值。同时回顾“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美术鉴赏四步法,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鉴赏逻辑。这实现从“读懂一幅画”到“会赏一类画”的能力迁移,展现校长对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长远考量。</p>  <p class="ql-block">  本课中,冯校长将美术鉴赏与历史(南唐政治)、心理学(韩熙载心理分析)、现代生活场景深度融合,打破学科壁垒,让学生体会艺术作品的多元价值。同时运用动态画卷视频等数字化资源,解决静态画作“距离感”问题,符合当下学生的视觉学习特点。这种教学探索为学校教师提供了“传统与现代结合、学科与生活贯通”的教学思路,助力学校构建更具活力的课堂教学生态。</p>  <p class="ql-block">  我校王高平书记和李荣庚校长全程专注听课记录。</p>  <p class="ql-block">  校长亲自走上美术课堂,不仅体现对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视,更以实际行动践行“教学为首、质量为本”的办学理念。在课堂中,校长展现出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调控能力与学科专业素养,为全校教师树立了“深耕教学、勇于创新”的榜样。这有助于激发教师投身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推动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