渼陂古街的“苏维埃”展

知青教授踏歌行

关于渼陂古村的整体介绍,详见此前发布的《渼陂:庐陵文化第一村》。本篇,只介绍有关苏维埃展览的一些情况。 <div>村里的这栋万寿宫,据说是江西省乡村中规模最大的万寿宫之一。而万寿宫,正是当年的赣西南苏维埃、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div><div>就此,亦可见出渼陂在中国革命史中的历史地位。</div><div><br></div><div>其实,“省政府”有这么一栋万寿宫,应该算是有点“奢侈”和“富丽堂皇”了。君不见,当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不也就是瑞金叶坪的一家宗族祠堂么。</div> 这里文字介绍中的所谓陂头,也就是渼陂。<div>所以,毛泽东1930.2.6-9在这里召开的“二七”会议,也被称作“二七”陂头会议。</div><div>万寿宫乃“省苏”即“省政府”旧址,亦有介绍。</div> 关于“赣西南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网上可不好查。<div><br><div>百度,一搜索,便成了“二苏大”,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代表大会。那,是1934年1月在瑞金召开的。</div><div>于是,借助于DeepSeek,才得到下面的回答——</div></div>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Dee</b><b>p</b><b style="font-size: 20px;">Seek 的回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br></b></p><p class="ql-block">您好!您提到的“<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赣西南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b>”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它是毛泽东同志“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实践中的一个关键节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下是关于这次大会的详细情况:</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会议基本信息</span></p><p class="ql-block">· 会议全称:赣西南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历史叙述中,常按其序列称为“第二次代表大会”)</p><p class="ql-block">· <b>召开时间:1930年3月22日至29日</b></p><p class="ql-block">· <b>召开地点:江西省吉安县富田镇</b>(当时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p><p class="ql-block">· 主要背景:在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的影响和推动下,赣西南地区的红军和地方武装迅速发展,土地革命深入开展,建立统一政权机构的条件已经成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会议主要内容与决议</span></p><p class="ql-block"><b>1. 成立统一的赣西南苏维埃政府</b>:</p><p class="ql-block"> · 大会正式选举产生了赣西南苏维埃政府,由曾山担任主席。曾山是当时赣西南地区的主要领导人之一。</p><p class="ql-block"> · 这个政府的成立,将之前分散的、各县级的苏维埃政权统一起来,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覆盖30多个县、近400万人口的核心革命根据地。</p><p class="ql-block"><b>2. 通过了一系列重要决议</b>:</p><p class="ql-block"> · 土地法:大会通过了《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土地法》,系统地规定了“没收一切豪绅地主阶级及祠堂庙宇社会的田地、山林、池塘、房屋”并分配给无地少地农民的政策。这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p><p class="ql-block"> · 军事问题:大会决定集中各地的农民武装,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后改称红三军),由黄公略任军长。这是赣西南地区的主力红军部队。</p><p class="ql-block"> · 经济与文化政策:还讨论了发展苏区经济、文化教育、扩大红军等一系列问题。</p><p class="ql-block"><b>3. 贯彻了毛泽东的战略思想</b>:</p><p class="ql-block"> · 这次大会的召开和决议,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关于“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的思想。赣西南苏区的巩固和发展,为后来中央革命根据地(即中央苏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历史意义与影响</span></p><p class="ql-block"><b>1. 标志着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形成</b>:从此,赣西南地区有了统一的、强有力的苏维埃政权领导,革命斗争进入了有组织、有纲领的新阶段。</p><p class="ql-block"><b>2. 是中央苏区的雏形:</b>赣西南苏区是后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中央苏区的核心组成部分。这次大会可以被看作是创建中央苏区的一次重要预演。</p><p class="ql-block"><b>3. 实践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b>:这次大会的成功,证明了在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地区可以建立巩固的红色政权,并以此为依托进行长期的革命战争。</p><p class="ql-block"><b>4. 为反“围剿”战争奠定了基础</b>:统一的政权和主力红军的组建,使得赣西南苏区有能力应对国民党军队的军事“围剿”,为随后到来的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提供了坚实的后方基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结来说,赣西南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的关键会议。它不仅在组织上统一和巩固了赣西南苏区,更在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东固 •赣西南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最早的根据地之一,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的起点之一,在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和军队建设做了早期探索。特别是以农民协会为形式的“人民当家作主”模式在此得到实践,根据地形成后,选举产生了各级地方苏维埃政权,召开了区、县、乡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展了赣西南土地法立法实践,对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完善作了大量宣传发动、工作准备和实践探索,也取得了一些开创性独特成果,积累了原创经验,为“一苏大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年,东固和渼陂,是一体化的。</p><p class="ql-block">它们之间的距离,约50公里。</p><p class="ql-block">而渼陂和富田(即著名的“富田事变”所在地),相距只有24公里。</p> <p class="ql-block">本陈列主要展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的探索与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东固•赣西南的萌芽与实践、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吉安实践与创新等方面内容,对于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开创新时代人大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p> “苏维埃工农兵代表大会”,也就是“苏维埃代表大会”。 这里的东西,则属于知识性介绍了。 作为江西党史和江西苏区史资料,还是有保存必要的。 26-27这天,住在悦来客栈上。<div>在客栈楼上,朝左右方向各拍了一张街景。</div><div>渼陂游客稀少。半个月前,在有“千古第一村”美誉的流坑,同样如此。<br></div><div>据说,过几天,国庆节期间,是个高峰。</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