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连城县农业综合生产力 谱写乡村振兴现代化新篇章

Cindy

<p class="ql-block">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支撑,更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连城县作为“世界地瓜之都”“中国红心地瓜干之乡”,依托300多年的特色农业发展积淀,在红心地瓜、连城白鸭、兰花等产业领域形成独特优势。当前,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入选为契机,着力从根基筑牢、科技赋能、链条延伸、要素集聚四个维度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成为连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p><p class="ql-block">筑牢生产根基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首要前提。连城立足富硒土壤等资源禀赋,以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养殖夯实产业基础。在种植业领域,建成南方最大的全年不间断地瓜脱毒种苗扩繁基地,通过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轮作模式,将地瓜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亩产最高达6000公斤;下堡村等村落精准把握富硒优势,集中连片发展富硒水稻、地瓜种植,培育11个家庭农场和12户种粮大户,实现年产值700万元。在养殖业领域,通过国家级连城白鸭原种场开展“继代保种”,建成18个标准化养殖基地,年出栏量达510万羽;曲溪蛋鸡养殖基地引入国际先进智能化设备,实现投料、通风自动化,年产值已突破1亿元。同时,连城县持续完善农田水利与电力配套,投资344.28万元优化地瓜干食品园区电网,实现服务从“客户等电”到“电等客户”的转变,为农业生产提供稳定保障。</p><p class="ql-block">强化科技赋能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核心动力。连城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破解传统农业瓶颈的关键抓手,推动产业向“新”而行。在品种改良上,地瓜品种已拓展至鲜食、加工、菜用等多种类型,兰花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从50种培育至1200余种,还实现定制化培育;冠豸山铁皮石斛建成5000平方米组培中心,年培育瓶苗100万瓶。在生产技术上,隔川镇等区域推广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插秧技术和植保无人机作业,使插秧效率提升近10倍,药肥利用更加精准;地瓜种植全面普及机械化、智能化设备,彻底改变传统晾晒的低效模式。在科研平台建设上,兰花博览园设立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流动站,多项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为产业升级提供持续智力支持。</p><p class="ql-block">延伸产业链条是释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价值的关键路径。连城以“优化一产、深化二产、强化三产”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从单一生产向全链条增值转型。在精深加工环节,地瓜产业突破休闲零食局限,开发出主粮食品、功能保健品等两大品系160多个品种,占据全国80%以上市场份额,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近174亿元;连城白鸭产业创新开发“一拉自热”杯装汤产品,有效突破精加工瓶颈。在三产融合环节,构建“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电商”模式,集合100多家合作社与21家龙头企业,通过直播电商将地瓜干、白鸭等产品远销国内外;同步推进地瓜主题公园、兰花博览园建设,拓展“农工文旅”融合新业态,实现从“田间地头”到“诗与远方”的价值跃升。</p><p class="ql-block">集聚要素资源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保障支撑。连城通过政策扶持、主体培育、品牌建设等举措,凝聚产业发展合力。政策层面,出台连城白鸭产业专项扶持政策,对标准化基地给予15万元一次性奖励,并开放地理标志使用权;农民创业园通过完善配套设施,吸引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加速集聚,规划建设全品类交易中心完善产业链条。主体培育层面,培育三丰薯业、连天福生物科技等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上千农户参与产业发展,其中铁皮石斛产业助力60余名贫困户脱贫;忠六农业等企业投资2亿元建设花卉产业园,规划25座智能温室,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品牌建设层面,“连城红心地瓜干”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达35.92亿元,形成强大市场号召力。</p><p class="ql-block">农业兴则县域兴,农业强则民生安。连城县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实践,正是特色农业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未来,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持续深化科技与产业融合、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强化基础设施保障,必将推动连城农业从“特色优势”向“综合强势”跨越,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动能,书写“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新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