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婚姻围城与女性选择:重思曾仕强“隐忍论”的当代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传统家庭观念与现代个体意识碰撞的今天,曾仕强先生关于女性婚姻的观点引发了广泛争议。他认为“智慧的女人宁愿守着没有感情的婚姻也不离婚,因原配对孩子真心;离过婚的女人和谁过都一样”,这一论调将婚姻的价值捆绑于“孩子利益”与“再婚无望”的预设之上,看似为女性提供了“务实”的生存策略,实则忽视了婚姻的本质内核与女性的个体尊严。在当代社会,“再不幸的婚姻也要忍着”绝非必然选择,判断婚姻存续的关键,应在于是否真正实现了“对孩子负责”与“对自我尊重”的平衡,而非单纯以“隐忍”定义“智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婚姻的本质来看,曾仕强先生的观点混淆了“婚姻形式”与“婚姻功能”的边界。婚姻的核心价值本是情感共鸣与责任共担,当一段婚姻失去感情基础,只剩下冰冷的“形式存续”,其对家庭成员的伤害往往远超离婚本身。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成长所需的并非“完整的家庭外壳”,而是“健康的家庭氛围”——长期处于冷战、争吵或冷漠中的孩子,更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其安全感的建立与人格的健全,反而不如在父母平和分离后、各自给予高质量陪伴的环境中成长。反观现实,许多坚守“无爱婚姻”的女性,看似是为孩子保留了“原配家庭”,实则是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孩子的成长捆绑在枯萎的关系里,这种“牺牲式隐忍”,既剥夺了自己追求幸福的权利,也可能让孩子在压抑的氛围中误解“婚姻本该如此”,为其未来的亲密关系埋下隐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离过婚的女人和谁过都一样”的论调,更是对女性主体性的弱化与对婚姻选择的误解。这种观点预设了女性在婚姻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忽视了个体在婚姻中的成长与选择能力。现实中,许多女性在结束一段不幸婚姻后,并非陷入“重复循环”的困境,而是通过自我反思与成长,更清晰地认知自我需求,最终找到真正契合的伴侣。婚姻的质量从不取决于“是否再婚”,而取决于双方是否具备经营关系的能力与相互尊重的意识。若按照曾仕强先生的逻辑,将离婚女性的人生价值限定在“婚姻结果”而非“自我成长”,无疑是在固化“女性依附婚姻”的传统认知,与当代社会倡导的“女性独立”理念背道而驰。事实上,真正的“智慧”并非被动接受不幸,而是有勇气结束错误的关系,并有能力在未来的选择中规避过往的问题——这既是对自我的负责,也是对孩子传递“勇敢追求幸福”的积极价值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我们并非否认婚姻中“责任”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孩子的抚养责任。但“对孩子负责”绝不等于“牺牲自我忍辱负重”,而是要在婚姻存续与否的选择中,以“孩子的长远利益”为核心考量。当婚姻已沦为“战场”,父母之间的敌意与冷漠对孩子的伤害,远大于“父母分离”这一事实本身。此时,女性选择离婚并以平和的方式与前夫共同抚养孩子,反而能为孩子创造更健康的成长环境——孩子会从母亲的选择中学会“尊重自我”,从父母的理性沟通中理解“责任与爱无关形式”。反之,若女性一味“忍着”,将自己的委屈与痛苦传递给孩子,甚至将孩子视为“隐忍的理由”,只会让孩子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形成“婚姻是痛苦的”负面认知,这恰恰与“为孩子好”的初衷背道而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当代社会,女性的婚姻选择早已不再局限于“隐忍”或“离婚”的二元对立,而是拥有了更多元的可能性。真正的“智慧女性”,既不会盲目追求“婚姻形式的完整”而牺牲自我,也不会冲动离婚而忽视孩子的利益,而是会以理性的态度审视婚姻:若关系尚有修复的可能,便与伴侣共同努力,为家庭注入情感活力;若关系已无挽回余地,便有勇气结束错误,以成熟的方式处理后续问题,既保障孩子的成长需求,也不放弃自我的人生追求。曾仕强先生的观点或许源于对传统家庭稳定的重视,但在个体意识觉醒的今天,我们更应倡导“以人的幸福为核心”的婚姻观——婚姻的价值在于“滋养人”而非“束缚人”,女性的智慧在于“懂得选择”而非“被动隐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而言之,曾仕强先生“宁愿守着无爱婚姻也不离婚”的观点,在当代社会已难以成立。婚姻的存续与否,不应以“是否隐忍”为标准,而应以“是否有利于个体幸福与孩子成长”为核心判断。女性无需将自己困在“不幸婚姻”的围城中,更不必相信“离过婚就没有幸福”的论调。真正的幸福,从来不是“忍着活下去”,而是有勇气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对孩子负责的同时,也不辜负自己的人生——这,才是当代女性应有的婚姻智慧与人生态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