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捉蜻蜓</b></p><p class="ql-block">刘景才(苦口药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小时候,只记得可以在货郎担子上,买个拨浪鼓,拿在手中转来转去,发出当当当的单调的响声。转上几天,没有新鲜感了,随手扔在没人注意的地方,任它丢失损坏烂掉直至消失……</p><p class="ql-block"> 最有趣儿的玩儿法,还是自己到野外去捉蜻蜓,回来用妈妈缝衣服的线,系住它们的肚子拿在手上看着它们飞。</p> <p class="ql-block"> 最好捉的是那种蓝色的小蜻蜓,其实又叫“豆娘”,它们飞得很低,专拣那些低矮的蓝白色的小野花儿嬉戏,只要它落稳了,用拇指和食指便可以捏住。</p> <p class="ql-block"> 数量最多的“红辣椒”可就不那么容易捉了,这种蜻蜓的名字,是因为它们那红红的肚子,就像秋天红透了的尖辣椒一样,所以才被我们小孩子如此命名。它们飞得高些,那些蓝白色的小花儿它们才看不上眼呢。只有在那高大的蒿草顶端上,有时才可以看见它们停留,两只大眼睛就是他们的脑袋的全部,贼得很,不会轻易让你靠近的。</p> <p class="ql-block"> 不过,我们小孩子也有对付它们的好办法。拿一颗长长的高粱杆儿,把顶端劈开一节,找一段小棍儿把它支成三角形,到处去缠绕蜘蛛网,这就是我们那个时代最原始的“网络”。我们用它就可以悄悄地靠近那些“红辣椒”,然后突然横扫过去,把它们黏住。于是我们手中的那条线上,往往要栓住一串儿一串儿的“红辣椒”。</p> <p class="ql-block"> 最难捉的,是那极少见的“青头楞”和“飞机头”,它们在高空飞的时候,蓝色的身体,和天上的飞机十分相似,只是“青头楞”的两只大眼睛,与“飞机头”的蓝眼睛不同,它的眼睛像没有熟透的绿色黄豆一样,还闪闪发光呢!它们总是飞得比房子和大树还高,速度也快,往往是你刚刚发现它,还没等靠近,它已经矫健地掠过墙头去了邻居家,不要说我们没有翅膀的小孩子捉不到它们,就是那有翅膀的燕子也很少能捉到它们,我就常常看到那些燕子妈妈,总是叼着“红辣椒”回来喂它们的宝宝,很少有“飞机头”,可惜它们叼回来的,也都是死了的“红辣椒”。</p><p class="ql-block"> 不过,我们还是有办法捉到“青头楞”和“飞机头”。就是早上不要贪睡,趟着露水,到它们经常出没的蒿草丛中去找。一旦他们受到惊吓,就会起飞,可是因为它们的身体和翅膀都被露水打湿了,起飞就变成了挣扎,我们就可以随手抓到。在小伙伴儿没还没钻出被窝儿的时候,你手里牵着一条不停有力飞舞着的大“青头楞”或者是大“飞机头”,看着他们那羡慕的眼神儿,自己早就把那趟露水的辛苦抛到脑后,心里别提有多得意了。</p> <p class="ql-block"> 唉!几十年后的如今,想起那些小小的“豆娘”、“红辣椒”、“青头楞”、“飞机头”……,也会惋惜它们太可怜了,那么多的小生命,都被我们童年的无知给摧毁践踏了。都怪我们小时候没有受到过害虫与益虫;生态平衡;对生命要有爱心这些教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