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窗情

静水流深E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时光易逝,同窗难忘,不经意间想起了一凡,思绪又飘向了那个难忘年代。</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和一凡是六十年代时的小学中学同学。小学时我们俩并不在一个班,她是六年级二班的,我是六年级一班的,我们都是学校的少先队大队干部,她是大队长,我是副大队长。我们同时还都是自己班级的班长和中队长,是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的得意学生,同学的带头人,日常活跃在校园的各项活动中,也因此常在一起,成为关系密切的好朋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小学毕业后,我们考入了同一所中学,并一同进了重点班。开始她担任过一段时间的班长,后来受她父亲历史问题的影响,从二年级下学期就不再让她当班长了,只做学习委员。入团也更轮不上她了,在那个唯成分论的年代,家庭出身和社会关系有点问题的,都很难被吸收入团。但班主任和同学们都没因为这些情况而疏远和冷落她,而是像往常一样关心和信任她。她对此也很淡然,学习工作仍然充满着热情和积极性,大小集体活动中依然活跃着她的身影。</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因为家庭出身好,第一学期就加入了共青团,成为班里最先入团的同学,并且又很快成为班级的团支部书记和学校团委委员,受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这些都没有使我们的关系拉远,而是依然保持着亲密的友谊,她虽然入不了团,但对我和团支部的工作一直是坚定的支持者。</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  班级合影 前排左五凡 二排左四作者</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年里她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和年级里一直名列前茅,第一名的位置始终被她保持着。我考得最好的一次平均分也比她差了0.99分,是第一名与第二名档次拉得最小的一回,其余时候的第二名成绩都差了三四分,甚至更多。</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学习上,她是名副其实的学霸,思想上也较我们同龄同学更为成熟和沉稳。也许是因为特殊的家庭背景吧,使她处事待人很谨慎,她从不背后议论人,尽管我们一直都把她当做知心朋友,在她面前毫不拘束地议论着学校或班里的人和事,但她从来都不妄加评论,只是静静地听着,而要谈起学习活动上的事,她就随意多了。</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前排右起:凡、琴、作者 后排左起:芬、华</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b>她家离我家比较近,没事时我经常去她家玩。她家只有一间屋子,厨房卧室兼而有之,屋门对着炕,屋地比较宽敞。她还有一个上小学的妹妹,学习也特别好。她母亲是一名助产医生,晚上经常值夜班不在家,不值夜班时到家也都很晚了,常常要到八九点以后才回来,有时甚至到十点多,她和妹妹只能守在家里等着。那时她爸爸因历史问题关在监狱里。尽管她妈妈很不放心,可又不能因此而耽误工作。</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她和妹妹的处境很令我同情,考虑到我家离她家比较近一些,就经常约上离我家更近点的好友芬,晚饭后去她家陪她做个伴。有时芬有事去不了,我就一个人去。每次我们都是等到她妈妈下班回来后才离开。我们离开时,外面往往已经黑得什么也看不见了,当我一个人时,黑咕隆咚的路上,让人有点儿胆怯,只有壮着胆子,头也不回地赶紧往家走,生怕半路上突然冒出个人来。她妈妈值大夜班的时候,和她最要好的琴就住在她家和她做伴。久而久之,我们几个就都成了比较贴心的好朋友。</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 班级聚会合影 二排右一凡 右六作者</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有一段时间,她父亲因为心脏病保外就医,就回到了家里住。我和芬晚上就不再去她家了,只在星期日或放假的时候去她家。去她家时,经常碰上她爸爸用一个大平底锅,给她姐妹俩烙馅饼吃,一张张黄澄澄的馅饼散发着扑鼻的香味。她爸爸也让我们吃,都被我们谢绝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她爸爸那人很清瘦,眼睛很大,也很和蔼,但很少和我们讲话。一凡也从来不对我们提起她父亲的事,包括每次填写的学生登记表,父亲的一栏也总是空着。我们也从来不打听和过问。其实大人的事和我们都无关,我们也不去关心,我们只在乎同学间的相互信任和友谊。</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全班同学团结友好的大氛围下,每个同学还都有一两个关系更为相近的好朋友,课余时间习惯在一起活动。我也不例外,我和一凡、芬、琴、华、灵等几个同学,由于性情相近,爱好相同,常凑到一起说说笑笑,玩玩乐乐,有时还在一起探讨一些学习上的问题,一起复习,一起参加活动,甚至连中午饭都在教室里一起吃,久而久之关系也就越来越近起来。更主要的是大家的思想都很积极上进,集体的事情都走在前面,对团组织充满向往和热爱,这就使我们的关系和感情更具有了凝聚力。</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 聚会照片 右凡 中作者</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初中毕业后,我们这个班的大多数同学都报考了高中,一凡、芬、琴、华等人都顺其自然地进了高中。而我迫于家庭经济的压力,不得不选择报考了中专,我们也不得已分道扬镳,各奔前程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朝同窗,一生情怀。此后多年,我们之间依然保持着联系,也曾多次相聚相逢。每一次的联系和相聚,包括那些书信往来,都是友情的一次加深,友谊的一次延续。</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青春短暂,记忆长存。三年的中学校园生活留下了很多难忘的镜头,每每想起来都恍如昨天一样。那份纯洁朴素的同学友情,无疑是青春记忆中最亮丽的色彩,它没有因为时光的流逝而清浅,像一坛陈年的老酒,珍藏在心底,越久越醇厚。</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