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埃德加・斯诺,我想采访你</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八(5)班 徐甜</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望中华红色革命的历史长河,一位美国记者带着满腔热血毅然迈进战争现场,只为揭开那不为人知的中国秘密。此时我怀揣崇敬,想采访他几个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穿越时空,我最先想问的是1936年那个深秋,你踏上陕北土地时心情是否紧张。那时,外界对红军的描述满是误解。您为什么敢带一支钢笔、一台相机就闯入这片被闭锁的土地?是好奇,是勇气,还是从传闻里摸到了中国革命的脉搏?我猜您会笑着拿出那张泛黄的采访笔记,说你看见毛泽东同志在窑洞里伏案写文章,看见红军和老乡一起纺线的军民鱼水情,便知道这里藏着中国的希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还想问,为了那本改变世界的书,您在陕北住了四个月,记下无数细节:彭德怀用缴获的降落伞做背心,小红军骄傲地背着比自己还高的步枪…… 这些琐碎的日常为什么比宏大的口号更让您动容?我想您会微微仰头思索,随后有力地答:“共产党眼神里的坚定,比任何武器都更有力量,也让我坚信,这支队伍一定能够改变中国命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您可能会眸中闪着光,期待地、急切地问我如今的中国如何。我会自信地告诉您,您当年在书中憧憬的 “人人有饭吃,有学上”,早已变成现实;快捷的高铁穿梭在你曾徒步走过的黄土高原;延安的窑洞旁建起了现代化人人可学的学校;中国的 “星星之火” 不仅照亮了自己,还帮助了许多国家。中国人民正用繁荣延续胜利,用和平铭记历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斯诺记者,您的笔打破偏见的墙,让世界看见真实的中国。而今天的我们,阅读着《红星照耀中国》,用自己的方式续写您笔下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毛泽东,我想采访你</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八(5)班 杨一晗</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能穿越时空,我最想见到的人就是毛泽东,我怀揣着满心的敬仰与好奇,期待与这位伟大的革命领袖展开一场对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站在延安的窑洞里,看见了正望着远方的毛泽东,他面容和蔼,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智慧。我鼓起勇气,提出了第一个问题:“毛主席,在革命最艰难的时刻,面对敌人的围追截堵,条件如此艰苦,是什么支撑着您和红军战士们坚持下去的呢?” 毛泽东微笑着,说:“是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是为了让广大人民摆脱压迫,过上好日子的初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接着问:“在众多战役中,四渡赤水堪称经典,您当时是怎样做出那些精妙的决策的?” 毛泽东缓缓说道:“战争形式多变,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四渡赤水时,我们充分利用了敌的矛盾与弱点,避虚击实,调动敌人,从而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这一切,都离不开对战局的分析与对战士的信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又好奇地问:“您一生酷爱读书,在这么忙碌的革命生涯中,为何还如此重视学习呢?” 毛泽东笑着说:“读书能让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我们共产党人要不停学习,才能更好地领导革命,为人民谋福祉。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才能在复杂的局势中找到正确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我满怀敬意地问:“毛主席,您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了一生,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毛泽东坚定地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中国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希望你们年轻人能接过革命的接力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采访结束,我沉浸在与这位伟人的对话中,他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激励着我为了理想,为了祖国的强大,努力学习,拼搏奋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次印象深刻的访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八(5)班 赖诩菲</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个晚上,偶然间我看到了“宇辉同行”的直播——余华与董宇辉对谈“九岁的委屈与九十岁的委屈”,这场没有华丽辞藻的访谈,成了令我一次难忘的精神相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董宇辉开篇便问:“您为何关注‘委屈’这种微小情绪?”余华没直接作答,反倒讲起契诃夫的《万卡》:九岁的万卡被老板打骂,却只在信里说‘爷爷,快来接我’,孩子的委屈藏在想回家里,具体又真切。”他又提《青玉》里的老狂人,守着空屋对腌菜絮叨一生遗憾:“老人的委屈是时光磨的空荡,可这两种情绪能穿百年,让我们读着伤心又心疼——文学的本质,就是把个人小情绪变成众人共通感受。”这话让我想起了各种小委屈,余华似看穿心思:“别觉得委屈小,《活着》里福贵的苦,本质也是一次次失去后的委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谈及从牙医转型作家,余华坦诚的可爱:“起初是不想每天闻消毒水味,后来发现写作能跟自己对话,把堵在胸口的情绪排解开。”他眼里发亮:“写作是我对抗虚无的方式。文字能让几十年后的人说‘我也有过这种感觉’,这比社交更有意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让我会心一笑的是他解读《变形记》,家里高尔变成甲虫,第一反应竟是担心迟到——这不就是现在的社畜?卡夫卡早写透了荒诞里的委屈。”弹幕瞬间刷屏,我也瞬间懂了,“经典不是遥远的文字,而是照见日常的镜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直播尾声,董宇辉问观众能收获什么,余华说:“下次感到委屈别躲,那是你还在乎生活。文学,就是帮你把这份‘在乎’变成温暖自己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闭电脑,看向渐渐柔和的夜色。余华曾写道:“文学就像一盏灯,在窄门之外为迷路者照亮方向。”这恰恰是这场访谈的注脚。它没教我如何“读懂文学”,却让我学会如何用文学“读懂自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些藏在日常里的情绪,都慢慢拥有被照亮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个印象深刻的访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八(5)班 陈景铭</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日傍晚,我通过那一方屏幕见到了他——王兴兴,宇树科技的创始人,一个让钢铁学会运动的人。本以为他会以一堆艰涩的术语来彰显他们团队的强大。却被突然的一句话语击中了内心:“我们做的不是冰冷的机器,是赋予它运动的生命。”这句话像是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一个我从未想象过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访谈中,王博士谈起他对机器人的独特看法。他说,很多人看到机器人,首先想到的是齿轮、代码和金属的冰冷触感,但他看到的,是另一种可能。他描述团队如何为机器狗设计步态,那语气不像工程师在调试参数,反倒像一位父亲,温柔注视着孩子蹒跚学步的第一步。他追求的,不是让它的每一次抬足、每一次小跑,都呈现出一种近乎本能的流畅与生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让我震撼的,是一个细节。他们最新一代机器狗在测试时,突发性地被从侧面轻轻推了一下。就在那一瞬间,它没有僵直地倒下,而是下意识般地微微调整步伐,迅速找回了平衡,就像一个真正有生命的动物。王兴兴说,团队所有人那一刻都屏住了呼吸,随后实验室里爆发出欢呼。那不是为一项技术难关的攻克,而是为一次“生命感”的诞生。在那个瞬间,算法与代码仿佛退去了冰冷的外衣,显露出一种灼热的、渴望生存的温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原来,最前沿的科技,最终守护的,是我们最古老、最珍贵的情感与梦想。而那在实验室里奔跑的钢铁之躯,承载的正是一群造梦者跳动不息的火热之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次印象深刻的访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八(5)班 林楷添</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六下午,我坐在表弟略显凌乱的书房里。九岁的他正趴在桌上写作业,鼻尖几乎碰到作业本。我打开点读笔准备录起我的第一次访谈,开始了一场关于学习压力的访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你们平时作业多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表弟头也不抬:“昨天写到九点半。”他指了指数学练习册,“这本是周末作业,但周五晚上就布置了。”练习册上密密麻麻的红叉格外刺眼,最上面用红笔写着“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师会批评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会”,他终于抬起头,推了推眼镜,“但每次发试卷,同学们都会互相问分数。考得不好就假装上厕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书桌上的情景令我吃惊:右边堆着学校作业,左边是课外班的练习册,最上面是《奥数精讲》。旁边放着半块已经干硬的披萨,显然是昨天的晚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你喜欢上这些课外班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表弟沉默了一会儿,摆弄着橡皮:“奥数班是妈妈让报的。她说现在辛苦点,以后考中学的重点班就容易些。”突然他压低了声音,“其实我最想去球场打球,但妈妈说万一受伤了,会耽误学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访谈中最让我意外的是,他谈到每次考试前,都会肚子疼。“不是真的疼,就是一想到考试,就觉得难受。”他从抽屉中拿出一个小药盒,“这是妈妈准备的肠胃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访谈到一半的时候,姨妈推门进来,放下盘水果,表弟下意识坐直了身子,直到房门重新关上才放松下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你会和父母说累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摇摇头,因为他知道这个时代比他“卷”的人太多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爷爷,我想采访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八(5)班 杨磊</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爷爷,我想采访您。这个念头像一枚投入深井的石子,久久听不到回音。您离开那年,我四岁,如今我初二了,十年光阴把记忆磨得越来越模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时间允许采访,我的问题是笨拙而具体的:您的烟斗是什么味道?爸爸总说,您最爱在傍晚,点燃那支杨木烟斗,那股清凉爽快的烟气,飘满了整个院子。我翻遍了老屋的每一个角落,只找到一个锈迹斑斑的烟斗盒。打开时,里面早已没有味道,只有时间凝固后的尘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想问关于您的声音。邻居说您爱唱京剧,演包拯时声如洪钟。可在我的记忆里,只有您病中沙哑的咳嗽声。语文书上看到“乡音无改鬓毛衰”时,我拼命回想——您的口音。这个最简单的问题,却成了永远的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让我难受的是字。您曾是村里有名的秀才,可您给我写的满月贺卡上,字迹却因病颤抖得像蚂蚁爬。同学们炫耀祖传的家训字画时,我只能沉默。爷爷,我们之间断掉的,不只是十年的时光,还有一种本该由您来完成的家族传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爷爷,我终于懂得:有些采访不需要面对面。当我在您读过的书上看到折痕,在您用过的砚台里发现残墨,在您栽的老槐树下乘凉——采访已经在进行。您通过物质不灭的方式,一直在接受我的访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场跨越生死的采访教会我:生命的长度不是用年岁衡量,而是用传承来计量。虽然现在字迹歪歪扭扭,但每当我想到您在满月贺卡写的祝福时,我总会想到,坚持下去。您的字迹将在我的笔下重新呈现,笔墨承载着我对您的怀念与敬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您看,这场采访其实早已有了答案——我在成为您希望的样子,传承并未中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次印象深刻的访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八(5)班 刘嘉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是2024年9月21日下午7点20分,我要采访我的同学——小徐。至于原因,很简单:想了解一个体育生的背后故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什么会选择去体校呢?”我抛出第一个问题。小徐的眼神飘向前方,“小学三年级运动会,我拿了跳高、跳远第一,校田径老师问我要不要去参加田径队,我同意了。”她忽然笑了,“后来就真的爱上了,我又去了体校。跑起来的时候,感觉全世界只有风声和自己的心跳。”这份从童年延续至今的热爱,成为她练体之路的初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聊到训练中的困难,小徐的语气沉了沉。“状态不好怎么跑也没有进步,不想跑某个任务,坚持不下来;比赛失利……”她话锋一转,“但现在想想,那些困难不过是跑道上的弯道,咬咬牙也就过去了。每次我都用毅力坚持下去,根据比赛经验调整状态、调整心态认真训练。”在她的叙述中,我感受到:困难不再是绊脚石,而是让她跑得更稳的垫脚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你觉得练体育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追问。小徐站起身,伸了个懒腰,阳光在她的发梢跳跃。“一是让我变得更‘扛造’了,”她笑着捶了捶自己的腿,“身体和心理素质都提高了。二是让我看到了更多的世界,在比赛时,我感受到了世界的美丽与辽阔,还认识了好多来自不同地方的朋友,有了许多小迷妹。”她顿了顿,认真地看着我:“而且我越来越明白,所谓的‘天赋’,其实是热爱加坚持的另一个名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并肩走在路边,路灯将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这次访谈就是一次短暂的“陪跑”,让我看到了体育生小徐在跑道外的另一种模样——有热爱的纯粹,有与困难周旋的韧性,更有在汗水里开出花的成长。这份印象,足够深刻,也足够动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次印象深刻的访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八(5)班 钱奕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生如旅,途中总有一些相遇如星光般璀璨,点亮我们前行的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访谈谁对于我而言,就是一道难题。看着班里这么多的人,一时犯了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想了许久,我决定访谈我的朋友。我问他:“我能访谈你吗?”他有点害羞,变得有点结巴:“没……没什么好访谈的吧!”我笑了笑说:“没事,总有值得访谈的地方,例如你的学习成绩、体育为什么这么好。”他谦虚地说:“比我好的人多了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也问出了第一个问题:“你体育为什么这么好,基本都是满分。”他笑了一下地说:“当然有独家技巧啊。”我眼睛放光地问:“快说,我挺好奇的。”他摸了摸自己的下巴说:“骗你的,哪有独家技巧,只不过日复一日的练习,哪有独家技巧,只不过是坚持与努力。”我说:“这不就是一种独家技巧吗?算了,我换个问题。”他比了一个好的手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摸了摸自己的下巴,眼珠转了一圈,想了许久,问出了下一个问题:“你的学习为什么那么好?”他迅速回答:“其一是老师教的好,其二是自己上课认真听,其三是课后复习,其四是课外拓展,最后是不会就请教。”听了他的回答,我大吃一惊,讲的清晰条理。我暗自窃喜,通过访谈我学会了两种技巧以及两种精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没有继续问,这次访谈到此结束,因为我已经收获了天大的惊喜,一种坚持与努力的精神,也许坚持努力不一定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但是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次印象深刻的访谈,如同一盏明灯,指引着我在学习与坚持努力的道路上,始终保持真诚与热爱,勇敢地去探索,去倾听,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个印象深刻的访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八(5)班 罗煜鑫</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写这篇作文,我鼓起勇气采访了一位快递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星期六上午,一位和善的快递叔叔来到我们家门口,放下了妈妈的快递,敲了敲门,然后准备离开。这时,我突然想起了这周的作文,于是鼓起勇气对快递员说:“叔叔,我能采访一下你吗?” 快递员听见后,有点奇怪地说:“采访我吗?可以是可以,但我还有些事,请你快一点行吗?” 我说:“行,谢谢叔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样,我就开始了十分钟的采访。采访一开始,我有点紧张,声音有些发颤。但快递员叔叔的耐心和随和很快让我放松下来。我问他一天要做的事有哪些,他告诉我:“我们每天早上七点多就要出发,把前一天准备好的包裹装上车,然后挨家挨户派送,一天要跑十几个小区,常常忙到晚上七八点才能回家。有时遇到恶劣天气,货又多,真的很累。” 他说这话的时候,眼里带着一丝疲惫,却依然笑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问他,最让他觉得辛苦的时候是什么?他想了想,说:“不是累,是怕送错或者丢件,那样客户着急,我也难受。” 这句话让我心里一震。原来,在我们抱怨快递慢的时候,背后是他们头顶着烈日、冒着风雨,把一个个包裹送到我们手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采访接近尾声,叔叔对我说:“小朋友,叔叔要走了,谢谢这么认真地采访我,我希望大家能多一点耐心,多包容一下我们快递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次采访虽然短暂,却让我收获颇多。它让我学会了尊重每一份职业,理解每一份辛苦。原来,在我们享受便利生活的背后,有许多像快递员叔叔这样默默付出的人。他们用自己的汗水,连接起城市的每一个角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第一次采访,不仅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更让我学会了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身边的人和事。</p>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