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罗布人

吴越的小圃花开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33万多平方公里的面积、恶劣的气候、肆虐的沙尘、变幻不定的地形,古往今来令人望而生畏, “塔克拉玛干” 在维话中就是“进得去出不来”的意思。<br><br> 沙漠边缘坐落着一个古老的村庄——罗布。长期的与世隔绝,使罗布人远离了现代生活方式,较好地保持着原始风貌。<br>美丽的塔里木河缓缓地从村外流过,高耸的胡杨林环绕着村庄,在艳丽的阳光下花絮飞旋轻舞。碧水蓝天,千年胡杨呵护着古老的村庄,宛如充满诗意的田园画。<br> 村头的胡杨树婀娜多姿,青春不老,承载着一段美丽的传说。<br> 寨门如一张巨脸,似笑非笑,充满神秘。简陋的木栅把村子围了起来,陈旧的茅屋分布在村中,村里不大,人又越来越少了,建筑也不多。<br><br> 树干上简易塔盖,便成了罗布人的家,每当洪水降临,他们便栖身树上,以不变应对万变。<br><br> 一个个用木段拼成的小门,蕴藏着罗布人对人生的理解和祈望。图腾很简捷,也很隐晦。左边的门略为高大,显得阳刚,是男门,而头部散发状的木段便是女子的发辫,构成女门。人们参观时进门男左女右,以示男女有别,而待返回时,则全部从女门走出,其中的寓意不言自明。<br> 再往里走是罗布人的祭台,一日带着八星,带着古老的传说。<br> 村里建筑都用红柳枝条围成,村落的正中还有巨大的火坑,夜晚村里人常常围坐在篝火边载歌载舞,倾述他们心中的快乐。<br><br> 古老的塔里木河以千年不变的节奏静静流淌,从雪山走来,滋养着沙漠的儿女们。<br> 塔里木河畔的罗布人已习惯于捕鱼生活。他们的捕鱼方式颇为简单:先选好低洼地,扒开河堤放河水流入,过上一段时间水洼中的小鱼便长大了,且一条条肥得流油。<br> 也有用自制小舟去水中游弋的,塔里木河没有滔天巨浪,不轻易发怒,更不轻易吞噬罗布人。渔家人日子虽简单也平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br> 随着塔里木河上游得不断开发,这儿的生态环境悄然在改变,罗布人的生活也悄然在改变。<br> 塔里木河的河水一年年减少,鱼也越来越少,在有限的食物面前,越来越多的罗布人不得不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村寨,去他乡谋求新的生存方式。人去楼空,如今的罗布村只余下最后一户居民。<br> 放眼四周,几百年来,罗布人的邻居们都伴着漫天扬尘沉寂在风沙中。楼兰只余下一个个土丘和呼啸着的凌厉寒风。小河早也人去楼空,露出沙丘的墓桩在无声地述说着曾经的辉煌。<br> 离开罗布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描绘小河墓地的一幅图画:残阳如血,干枯的胡杨树在寒风中孤独地挺立着,四野一片荒瘠。回首远眺,只有孤独的胡杨与流沙相伴,胡杨树活千年不死,死千年不倒,倒千年不朽,然而,罗布村面临的将是怎样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