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作 者 : 罗 蓉 泽</p> <p class="ql-block"> 卖 橘 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又快到中秋时段了,不禁想起1977年卖“臭皮柑”的往事。早几年市里派到公社的农技员黄文选来到我队,建议我们在旱土里种植无核密橘。考虑到销售水果将是增加集体收入的一条门路,队委会便同意了。在部分知青居住的牛场(711矿原占用我队土地建的奶牛场房屋)之南约五六亩的一块土地上,我们购买种下了一百多棵橘树苗,因为树的间距有四米左右,树边的土地还可插种红薯。黄文选用他的嘉禾话讲:树种下去,三年就有果子吃了。几度春秋过后小树长得有两米之高,香气扑鼻的白色小花开过结出果实,到了收获的秋季。奇怪的是,这“橘子”哪里是橘子?个头大皮又厚,剥开尝一下,酸得人直吐口水,社员们都说这是臭皮柑,谁也不想要。于是队委会决定把这些橘子卖到公社收购站去,不料收购人员尝了一下觉得太酸而拒收。无奈,某一天我和老农陈世恩挑了担“橘子”坐上火车到郴州城去卖。我们在人口流动多的罗家井农贸市场边的工农饭店(后改建为御泉大酒店)前叫卖,却没有几个人来问来买。我便大喊起来:“橘子,橘子,好吃的橘子,大家来买橘子,一角钱一斤。”果然卖掉了一些。又有人问“这么大的橘子,酸不酸?”,我平时不扯谎不骗人,灵机一动就回答:“甜里有酸,酸中带甜,有助开胃化食,好吃好吃!”。尝过之后,有人买了,也有人不买。到了下午四五点钟了,一担八九十斤的橘子还有一小半没卖完,我和陈老汉只好“打道回府”。回到队上后我想起郴州有个罐头厂(园艺场),便去联系了一下。最终啊,队里派人把两千多斤的臭皮柑用手扶拖拉机运去,8分钱一斤卖了个干净。</p> <p class="ql-block"> 图片来自网络。多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