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腾飞的china</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写在共和国76华诞之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弓</p><p class="ql-block">如果把76年压缩成一天,这一刻正好是午夜前的最后一分钟。如果把一分钟拆成六十秒,每一秒都闪着钢花、稻浪、轨枕与焰火。于是,我想在时间的钢轨上,每隔一段就按一次“慢放键”,让飞速前进的现实稍作停顿,让人们听见历史的心跳。</p><p class="ql-block">1949—1958: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按下电钮,五星红旗升上22米高的旗杆。那一刻,北京的天空28响炮齐鸣。1952年,成渝铁路通车。第一声国产汽笛如川江号子,把“蜀道难”喊成“蜀道通”。1956年,第一辆“解放牌”卡车驶下长春生产线,中国不能造汽车的历史在此终结。</p><p class="ql-block">微光·1954:山东姑娘吕玉兰报名支边,带着一把铁锹、一本《新华字典》去了北大荒。夜里零下40℃,她把冻伤的脚塞进战友怀里取暖。二十年后,她抚摸着万亩麦浪说:“我脚上的疤,是共和国最早的年轮。”1959—1978:1964年,罗布泊上空腾起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张爱萍将军在电话里只报六个字:“邱小姐出嫁了。那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发出了中华民族的怒吼和呐喊。1971年,联合国大厦升起五星红旗,28年的封锁被彻底击碎。外媒新闻稿统统爆料同一个内容:“出乎意料”。</p><p class="ql-block">追问·1978:1978年12月,安徽小岗的18个农民按下红手印。契约上歪歪扭扭的签名像18颗钉子,把“人民公社”钉进博物馆。有人问:“你们不怕杀头?”严俊昌答:“杀我的头,能换全村饱肚子,值。”这不是简单的分田到户,是把“所有权”还给人民。共和国第一次承认:饥饿不是社会主义。</p> <p class="ql-block">国际上的胜利鼓舞人心,大大促进了国内各项事业的进步。</p><p class="ql-block">1979—1998:1978年,深圳蛇口炸响“开山第一炮”,改革开放让中国以世界罕见的速度奔跑:宝钢铁水、乡镇企业、义乌小商品,把“短缺”逐出日常。1980年,北京友谊商店售出第一罐外汇券可乐,开放的气泡第一次触碰国人味蕾。1984年,张瑞敏挥锤砸碎76台不合格冰箱,“质量立国”由此落锤。1984年,张瑞敏砸烂76台有缺陷的冰箱。铁锤落下,砸醒的不是青岛电冰箱总厂,而是整个中国制造:“质量”不是标语,是砸向自己眉心的回音。1990年,浦东稻田里长出三天一层楼的“浦东速度”。同年,黄浦江东岸的稻田里,三天长出一层楼的“奇迹”让世界侧目。外媒写道:“中国人把庄稼种进了天空。1997年,香港回归。零时零分,米字旗落下,五星红旗升起。1999年,澳门回家,殖民体系在亚洲彻底谢幕。</p><p class="ql-block">特写·1997:1997年6月30日23时59分,香港会展中心。英军乐队最后一遍《上帝保佑女王》奏到一半,号手突然哽咽。0时0分,五星红旗升起,国歌响起。台下,80岁的招商局老员工庄世平泪如雨下:“一百年,我们没借过别人的钟,今天,一秒不差。”1999—2011:2003年,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里举起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21小时飞行,他只在日记里写了一句话:“地球真美,祖国真小,小得刚好装在心里。”2008年,北京奥运:李宁凌空绕场一周,点燃主火炬。那一夜,广州城中村9岁男孩林浩把自家14寸彩电搬到巷口,50个打工者围成一圈,像围着一个缩小的星球。林浩后来考上北航,他说:“点火那秒,我脚底下像也踩着一团火。”</p> <p class="ql-block">思辨·2010:2010年,中国GDP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外媒用“历史性的转变”形容,却没人看见转变背后的“历史性的忍耐”:是2亿农民工把户籍留在村口,把高楼扛在肩头;是3000万产业工人把“Made in China”贴到全世界,却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加班表上。这不是简单的数字超车,这是把“人口”变成“人手”,再把“人手”变成“人才”的万里长征。2012—2025:2019年,嫦娥四号落在月背。38万公里外,玉兔二号留下第一道车辙。地面室里,85岁的欧阳自远院士攥着纸巾,像给孙女擦泪:“月亮啊,我们来了,不吵你,只看看你。”2020年,武汉封城76天。4月8日零时,江汉关钟声敲响。出租车师傅王利摇下车窗,对着空无一人的长江大桥喊:“武汉,我接你回家!”那一刻,钟声、汽笛、哭声、笑声,一起挤进共和国的日历。</p><p class="ql-block">2025·一分钟:今天,中国每一分钟,创造GDP1.65亿元,生产粮食1430吨,收发快递96万件,复兴号前进5.8公里,5G基站新增1.2座,新能源汽车下线12辆……14亿个“一分钟”汇成新的奇迹。但比数字更动人的,是数字背后的呼吸:老兵在观礼台颤手敬礼,孩子在校园仰头升旗,工程师为一颗螺丝熬夜,农民在北斗导航下精准播种:中国人每一分钟都在为自己的祖国添一克重量、一毫米高度。1949年,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布,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2025年,我们站在珠海航展的歼-36旁,站在塔克拉玛干3046公里绿带边,站在“爱达·魔都号”邮轮的甲板上——终于敢回答:“站起来,只是序章;富起来,是注脚;强起来,是正在进行的动词。”共和国不是抽象名词,是14亿个具体呼吸的叠加;不是纪念碑上的浮雕,是我们此刻敲下的每一个字、迈出的每一步。</p><p class="ql-block">愿我们珍惜她的每一分钟,也交出我们的一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