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将军刘林:铁道兵两个师的奠基者

铁兵缘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袁武学</b></p> <p class="ql-block"><b>题记:</b></p><p class="ql-block"> 接到铁道兵战友网文学创作中心【兵网国庆征文】的通知,得知将举办“铁道兵战友网庆祝新中国成立76周年暨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征文”活动,心中十分欣喜与赞同。值此双庆之际,以文字为媒,弘扬爱国精神、传承铁道兵文化、展现时代新貌,意义深远。</p><p class="ql-block"> 遥想9月3日,天安门广场举行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阅兵,气势恢宏,令人心潮澎湃。思之再三,遂决定选取曾投身抗日战争的铁道兵十师老英雄刘林为题材,将我在采访中亲耳聆听、亲眼所见的事迹落笔成文,草成《铁血将军刘林:铁道兵两个师的奠基者》一文。这既是对征文的积极响应,更是对铁道兵部队中无数抗日英雄的深切致敬。</p><p class="ql-block"> 文章回顾刘林将军自红军时期至新中国建设阶段的革命历程,重点展现他作为华东警备第五旅(铁道兵第十师前身)和步兵第九十六师(铁道兵第七师前身)首任领导的重要贡献。谨以此文缅怀铁道兵先驱,传承“忠诚、勇敢、担当、奉献”的铁道兵精神,向新中国成立76周年致敬。</p><p class="ql-block"> 袁武学</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28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刘林(1964年)</b></p> <p class="ql-block">在铁道兵的光辉史册中,有这样一位传奇将军——他13岁参加红军,从贺龙身边的“红小鬼”成长为威震敌胆的指挥员;他亲手创建了华东警备第五旅和步兵第九十六师,这两支部队后来发展为铁道兵第十师和第七师,为新中国的铁路建设和国防事业立下汗马功劳。他,就是刘林——一位用一生诠释“忠诚、勇敢、担当、奉献”的铁道兵先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传奇人生,缅怀那段铁血岁月。</p><p class="ql-block"><b> 一、少年从军——贺龙身边的“红小鬼”</b></p><p class="ql-block">1917年1月,刘林出生于湖北沔阳县(今仙桃市)周家帮的一个贫苦农家,原名刘秋香。8岁时,他就给地主放牛,在饥寒交迫中度过童年。</p><p class="ql-block">1930年1月,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前身红三军路过他的家乡。年仅13岁的刘林,听说红军是为穷苦人打天下的队伍,便毅然报名参军,成为一名“红小鬼”,被分配到军部警卫连,担任贺龙的警卫员。</p><p class="ql-block">初到部队,他因身材瘦小不敢骑贺老总的大红马。贺龙笑着鼓励:“你这个伢子,连马都不敢骑,还打什么仗!”这句话,让刘林鼓足勇气翻身上马,也开启了他一生的戎马征程。</p><p class="ql-block">1932年冬,刘林被调到红七师十九团当警卫员。当时,洪湖根据地正遭受“肃反”扩大化的冲击,许多忠诚的革命者被错误杀害。刘林因替受害同志鸣不平,被当作“改组派”押赴刑场,幸得贺龙怒吼相救。</p><p class="ql-block">1933年冬,他升任连长,在豫西作战中重伤,又是贺龙派人将他从战场上救下。两次救命之恩,他铭记一生。</p> <p class="ql-block"><b>二、长征洗礼——血战德荣护主力</b></p><p class="ql-block">1934年10月,刘林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冬,他随红二方面军长征,担任七师十二团二营营长。在红二方面军主力部队要经过必经之地甘藏边境的德荣时,胡宗南要求前方国民党地方武装的“五马部队”抢先占领德荣重镇,堵住红军,不让红军走出草地,妄图一举歼灭。</p><p class="ql-block">刘林接到“夺城死守”的命令后,当即命令部队跑步前进,抢先赶到了德荣县城。根据地形,迅速做出了部署:路北的山上由四连打侧击,五连、六连及营部率机枪连占据正东及北面城墙,正面防守,六连同时作为预备队。兵力刚部署完,敌人的先头部队即已抵达,有大约3、4个团的兵力,约3000余人。刘林命令部队,把敌人放入距离我方阵地前沿100米内再开火,待敌人抵近后用石头砸、砖头扔。战斗打得异常激烈残酷,一上午打退了敌人5次进攻,下午又打退了敌人两次进攻,战斗持续了一天,直到当晚8点半左右,接到师部命令撤出。此仗以少胜多,共歼敌400余人,成功掩护了大部队通过,受到贺龙、关向应等首长的高度赞扬。</p> <p class="ql-block"><b>三、抗日烽火——智勇双全护学员</b></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爆发后,刘林历任八路军一二〇师教导团五队队长、七一四团一营营长、副团长、团长,参加了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陈庄战斗、晋西北1940年夏季“反扫荡”等著名战役。</p><p class="ql-block">1939年6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抗大陕公等学校迁移晋东南的决定》,7月,7000名抗大师生告别延安向敌后挺进。为隐蔽行动,保存这支八路军的骨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坚力量,中央决定将这支抗大力量改称“八路军第五纵队”,由校长罗瑞卿,政治部主任张际春、参谋长王智涛等率领。队伍中有参加轮训的各部队指挥员,有令人尊敬的蔡畅、康克清等大姐,有学者、教授艾思奇、任白戈、徐懋庸及大批的民主人士和鲁艺的艺术家等等。八月底,“五纵队”到达晋中,需要继续东进冀中敌后办学。中央决定由八路军一二0师负责完成护送学员的任务。</p><p class="ql-block">刘林此时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八旅七一四团副团长、代理团长,领受了护送“五纵队”继续东进这一光荣艰巨的任务。在彭绍辉旅长的亲自指挥带领下,从八月底到九月中旬,刘林精心组织、严密实施,挑选精干护送力量,从前方侦查、行进警戒、运输保障、后方支援等各个环节,一丝不苟地组织护送。多次突破狮子村、汾河、王封庆、康家会等敌据点、封锁线和天然屏障,先后6次往返同蒲铁路,护送7000余名抗大学员穿越重重封锁,安全抵达冀中,创造了行军史上的奇迹,受到了中央首长及罗瑞卿校长的高度赞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47年刘林任胶东军区5旅旅长</p> <p class="ql-block"><b>四、华东警备第五旅——铁道兵第十师的前身</b></p><p class="ql-block">1944年,刘林进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任江汉军区一团团长兼江陵指挥部指挥长,参加了开辟鄂豫皖边根据地的斗争。1945年日本投降后,又率江汉一团参加了反击国民党在湘鄂边界围堵我江汉军区独立旅(旅长彭绍辉,政委廖汉生)的战斗。1945年9月参加了中原突围,经河南、河北绕道,1946年到达山东军区。先后任胶东军区三旅副旅长、八十一师副师长、南海军分区副司令、司令、胶东警备五旅旅长。</p><p class="ql-block">1949年春,为加强山东沿海海防和城市治安,中央军委命令组建华东警备第五旅,刘林任首任旅长。该旅由东海军分区独立二团、烟台警备部队、胶东军区独立团等改编而成,主要任务是配合主力解放山东全境,守卫烟台至威海一线海防。</p><p class="ql-block">刘林上任后,立即投入部队建设:深入基层指导大练兵,提升战斗力;构筑海岸防御工事,打造坚固海防;亲自指挥青即战役,从即墨打到崂山;率部参加长山列岛战役,创造陆军战胜国民党海军的奇迹。</p><p class="ql-block">这些战役不仅肃清了山东境内的国民党残余势力,也为新中国海防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1950年11月,华东警备第五旅扩编为步兵一〇一师,1953年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第十师,后成为铁道兵第十师——这支部队的基础,正是刘林一手奠定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48年刘林任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司令员</p> <p class="ql-block"><b>五、步兵第九十六师——铁道兵第七师的前身</b></p><p class="ql-block">1949年12月,刘林任华东野战军32军96师首任师长,奉命南下参加渡江作战。福建解放后,他又担任闽北剿匪指挥部指挥长,统一指挥上饶、南平、建瓯、建阳等地剿匪。</p><p class="ql-block">在一年多的艰苦作战中,刘林率部克服山区密林、地形复杂等困难,彻底肃清了匪患,保障了当地人民的安宁生活。</p><p class="ql-block">1952年5月,步兵第九十六师与八十六师合并,组建铁路工程第七师(后改称铁道兵第七师)。刘林作为96师的创始人,为这支部队注入了严明的纪律和顽强的战斗精神。铁七师成立后,立即开赴内蒙古大兴安岭,在零下50℃的极寒条件下抢建铁路,随后又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成为铁道兵的重要力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刘林任32军96师师长时与32军政委彭林(左)在福建剿匪前线</p> <p class="ql-block"><b>六、和平年代——海防建设与民兵楷模</b></p><p class="ql-block">1950年,刘林调任苏南军区参谋长,后任江苏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等职,在江苏工作35年。他培育的海安县角斜镇红旗民兵团成为全国民兵预备役的典范,受到国防部表彰。</p><p class="ql-block">在文革期间,刘林积极推动南京长江大桥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确保了大桥在1968年顺利通车。</p><p class="ql-block">刘林一生参加大小战斗20余次,两次重伤,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0年3月29日,这位为新中国奋斗一生的老将军在南京逝世,享年83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刘林档案资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刘林珍贵遗物</p> <p class="ql-block"><b>七、精神永存——铁道兵旗帜永不落</b></p><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1日,我怀揣着撰写“十师故事”的满腔热忱与执着,到南京刘林老首长的住所,与他的二儿子儿媳座谈交流,查阅了老首长的珍贵资料。看着眼前的一件件实物,听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对未曾谋面的老首长,我的崇敬之情愈发浓烈。</p><p class="ql-block">老首长的一生,是为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精神如同一座巍峨的丰碑,永远屹立在我的心中。他用一生践行了铁道兵精神——忠诚于党、不畏艰险、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他不仅是铁道兵第十师和第七师的奠基者,更是全体铁道兵人的精神楷模。今天,我们铁道兵战友缅怀刘林将军,就是要传承他的精神,在新时代继续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作风,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p><p class="ql-block">在新中国成立76周年的光辉时刻,我们向刘林将军致以崇高敬意!铁道兵的旗帜永不褪色,老将军的精神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者袁武学与刘林的二儿子、儿媳座谈留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