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font color="#ff8a00">【山径文学社作品】(漫漫长路)</font></h5> <h5><font color="#39b54a">(山径文学社是1985年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一群少数民族青年自发组建的群众性业余文学组织。)</font><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div></h5><h5><font color="#b06fbb"> 【导读】谁是偶像?不是富豪,不是明星,不是网红。艰苦年代,湖南南山,屠敏仪与郑明高呕心沥血贡献巨大。他们才是我们心中的偶像!</font></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女强人和老黄牛南山传奇</b></font></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br></div><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肖殿群】</font></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div> <h3><p></p></h3><h3><span style="color: inherit;"> 1957年,(湖南城步南山)垦荒“大部队”撤走了,“一百零八将”留在南山艰苦坚持。1959年,他们接到上级命令:分配南山农场种植五千亩水稻和旱禾。农场党委书记石崇斌“牛脖”一硬: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事,开除党籍我也不干!</span></h3><br><p></p><p> 反党、反“以粮为纲”、反“三面红旗”的石崇斌被拉到县城批斗了两天两晚,关禁闭反省了半个多月,并被当作“绊脚石”调离了南山。<br><br></p><p> 于是,在1700多米高山上垦出的250多亩田地,都被种上了水稻。可是,这些水稻只长苗,不扬花,不结籽,最后颗粒无收……<br><br></p><p> 然后又一道命令下来,放一把火将稻苗与山上茅草一齐烧光,搞刀耕火种。可是撒下八千亩玉米种,又成了乌鸦野鸡的口粮。后来几场大雨,更将剩下的玉米种都冲走,在山沟里堆积着……<br><br></p><p> 就这样,从1956年到1973年,整整十八年时间,南山办过农场、园艺场、林场,种过水稻、旱禾、玉米,栽过苹果、梨树、茶叶,植过杉树、楠竹、马尾松……六上六下,屡败屡战,却始终没有找到一条出路!<br><br></p><p> 1973年的一天,南山农场党委书记杨沛仁偶尔发现南山脚下有四户苗民靠养牛过日子,他们牧养的牛群膘肥体壮。杨沛仁眼前一亮:我南山四十八坪漫山遍野都是天然牧草,四十八溪水流终年不断,如果在南山发展畜牧业,不是天时地利、得天独厚吗?<br><br></p><p> 心动不如行动。南山人立即展开试验……1975年,南山农场更名为南山牧场(1979年又更名为湖南省南山种畜牧草良种繁殖场)。<br><br></p><p> 不料,新的问题又来了:南山天然牧草虽然丰足,但营养价值较低,而且山上的枯草季节长达半年,从外地和国外引进的牛羊不适应当地水土,南山喂养的牛羊出现了“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的怪现象。<br><br></p><p> 曾经长征过南山并留下开发南山愿望、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王震将军急了。他亲自从北京等地调来一批从事土壤、牧草和畜牧研究的专家教授。<br><br></p><p> 于是,“女强人”屠敏仪和“老黄牛”郑明高来了……<br></p><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div><p></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湖南农大原副校长屠敏仪 2019)</font></h5>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屠敏仪,女,汉族,1939年11月出生于上海。1961年从苏北农学院毕业后,在呼伦贝尔担任农牧技术员。1974年,屠敏仪举家南迁,担任南山牧场技术员、农艺师……<br><br><div> 屠敏仪在南山,不但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而且不信神不信鬼不信邪。她搞起畜牧农艺科研来,不但爱钻“牛角尖”,而且“胆子钵钵大”;不但思路清晰宽广,而且做起事来“一根筋”,喜欢追根究底,不弄清原委不罢休。南山人都尊重她,称她为“女强人”。<br><br></div><div> 1975年5月,南山人为屠敏仪垦出了南山牧场第一块牧草引种试验地(0.5亩),开始搞牧草引种试验。1976年夏天,又开辟了4亩牧草引种试验地,后来成为南山草地改良示范基地。<br><br></div><div> 从此,屠敏仪把自己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引种牧草的试验上。暑天她一身是汗,蹲在牧草试验地里观察检测、记录试验牧草的生长情况;雨天她一身是泥,蹲在牧草试验地里捉虫拔草;冬天她一身是雪,蹲在牧草试验地里观看检测牧草的越冬能力……<br><br></div><div> 1979年,屠敏仪40岁了。为了抢季节,减少步行时间,原本柔弱的她竟然学会了骑摩托,这在当时的南山甚至整个苗疆都罕见。从此,在蜿蜒的牧道上,在碧绿的草场上,南山人经常看到她驾着摩托匆匆来去的身影。<br><br></div><div> 不知摔过多少跤、失败过多少次,甚至她外甥女上山砍柴遇歹而亡,都没有吓倒这个坚强的女人。有一次,屠敏仪的一块试验地被歹徒毁了。昨天还是一块青绿的牧草,今天变成了一块黄土。屠敏仪这才瘫坐于地,伤心地哭了。<br><br></div><div> 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经过屠敏仪等技术人员5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南山引种牧草试验终于成功了!连续三年飞机播种了以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草为主的禾本科、豆科混播草场4.6万亩;人工种植牧草9万多亩。极大地鼓舞了南山牧工种草养牛的积极性。南山之上,漫山遍岭芳草翠绿,碧波如茵,牛羊成群,实在惹人喜爱。<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南山之上碧草连天牛羊成群)</font></h5>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女强人”屠敏仪的青春在南山闪光。她与郑明高完成了牧草引种试验项目,1980年获国家农牧渔业部科技成果三等奖;她与郑明高、刘绍杞完成了大面积飞机播种牧草项目,1982年获国家农委、科委科技成果一等奖;她与郑明高、刘绍杞完成了种草养畜开发山区自然经济项目,1983年获国家农委、经委、科委、农业部、林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她与刘绍杞完成了南山山地草场改革引种及改良和发展养牛业的技术项目,1983年获国家农牧渔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她与郑明高、刘绍杞完成了降低地面处理费用利用飞机播种试验,1984年获国家农牧渔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br><br><div> 在试验实践的同时,屠敏仪笔耕不止。她写下《南山草山开发与利用》、《南山草场两种牧草害虫的调查报告》、《南山绒毛草品种试验及生产试验报告》、《人工草场的施肥研究》、《中国南方草地畜牧业的发展》等10余篇优秀论文,在国内外期刊杂志上发表,既为南山牧场大面积草场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中国南方广阔的草山开发提供了宝贵经验。<br><br></div><div> 1980年,屠敏仪出席中国草原学会饲料生产研究会成立大会并当选为理事;1981年被派往澳大利亚考察学习、传经送宝;1983年出席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座谈会,荣获“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85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获五一劳动奖章,并被《工人日报》评为“全国十大先进人物”之一;当时的湖南省委书记毛致用还以《志在四方》为题,亲自撰文介绍她的优秀事迹……<br><br></div><div> 后来,屠敏仪担任了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南山牧场所在县)副县长、南山牧场场长。1985年5月,她调任湖南农学院副院长……<br><br></div><div> 在写作本文查找资料的时候,笔者找到一首屠敏仪在南山牧场用心血谱写的歌:<br><br><font color="#167efb"> 南山南山我爱你!我爱你牛奶流淌如山泉,我爱你羊毛如云白绵绵。我爱你光荣的昨天,我爱你灿烂的明天。我愿化作一把土,与这里的山岭相连;我愿化作一棵草,永远装扮你的春天!</font><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屠敏仪有一位死心塌地的人生追随者,他叫郑明高,浙江人。<br><br></div><div> 1959年,郑明高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国家农业部工作。笔者不知道他和屠敏仪是什么时候什么地点相识相恋成婚的,我只知道,1961年10月屠敏仪到了呼伦贝尔谢尔塔拉后,郑明高毅然放弃了北京的优越条件,决心追随她北去。仅两个月后,当郑明高扛着简陋行李来到呼伦贝尔谢尔塔拉的时候,屠敏仪哭了,郑明高却嘿嘿地笑了……<br><br></div><div> 1974年秋,郑明高和屠敏仪又一同转战江南,来到了陌生的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那些年,南山还没通公路。郑明高挑着一担行李,屠敏仪肩背书籍和生活用品,手里拉扯着孩子,还请人用竹椅抬着年近70岁的老母亲,经过5个多小时的攀登,硬是咬着牙一步一步爬上了八十里大南山。<br><br></div><div> 那时,南山喂养的牛羊死亡率高达27%。郑明高一到南山,立即举办牲畜防病学习班,倾尽全力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传授给南山的兽医、饲养员和当地百姓。哪头奶牛病了,他将所有学员都带过去,亲自诊断治疗,边做边讲;哪头奶牛死了,他又将所有学员都带过去,亲自解剖,找出死因,反复叮嘱今后的注意事项和防治措施。很快抑制住牛羊的病死率,大大提高了牛羊存活率。<br><br></div><div> 防治牛羊疾病的问题解决后,为了开发商品菜牛,郑明高又一心扑在菜牛杂交配种的研究上。他在谢家坪中队挑选了30头本地黄牛做基础母牛,选择那些从国外引进的夏洛来、安格斯、西门塔尔公牛,取其体液进行人工配种。郑明高亲自蹲守观察母牛的发情动态,亲自动手配种,亲自接生,亲自称重记录。他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雪天一身冰,被牧民们亲切地唤作“老黄牛”。<br><br></div><div> 一次,郑明高在给十八号黄牛配种时,那头黄牛突然哗啦啦泻出了很多稀牛粪,泻了他一脸一身。一旁的助理员当场吐出了“黄胆水”,而郑明高只是笑了一笑,洗洗脸,漱漱口,换身衣裤继续干。<br><br></div><div> 又有一次,郑明高给二十八号那头被唤做“野马”的黄牛配种,好不容易将它赶上配种架。郑明高刚抓住“野马”的尾巴,那黄牛突然腾起臀部一个飞腿,就将郑明高踢成重伤。</div><div><br></div><div> 还有一次,郑明高坐拖拉机去城步县城购运兽药,不幸翻车了。人们将郑明高抬回来的时候,他的七十老母扑上来,哇地一声就哭了……</div><div><br></div><div> 后来,郑明高研究的黄牛杂交配种终于成功了!杂交配种生产出来的菜牛,仅一岁零八个月,出栏体重即达300-350公斤;而本地自然生产的黄牛,三年出栏体重才150-200公斤!这个科研项目的成功,对改造本地黄牛、提高商品率起到了很大作用。<br><br></div><div> 郑明高一边做科学研究,一边进行理论总结。他单独或与其他技术员合作,写出了一系列的科研论文,如《南山牛羊疾病防治研究》、《奶牛集中配种产犊科学研究》、《菜牛杂交配种研究》、《奶母牛不孕症治疗试验》、《奶牛焦虫病防治报告》等论文,都获得了科研部门的奖励,为南山牧场的牛羊饲养管理、疾病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经湖南省防检部门鉴定,南山奶牛的疾病完全被控制住,发病率仅0.52%!<br><br></div><div> 感情上互相依靠,生活上彼此关照,学术上各有专攻,工作上支持配合,夫妻俩携手前进,这是郑明高和屠敏仪二人的真实写照。屠敏仪主攻牧草改良,郑明高主攻牛羊疾病防治和菜牛杂交,夫妻俩配合得天衣无缝。在屠敏仪的牧草试验地里,人们经常见到郑明高的身影;在郑明高的牲畜防病学习班和菜牛杂交配种场,也经常看见屠敏仪过来帮忙。平时,夫妻俩还一起研究同一课题,如上文提到的一系列科研项目;又如《人工草场的施肥研究》、《南山绒毛草品种试验及生产试验报告》等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论文,都出自郑明高屠敏仪二人之手。<br><br></div><div> 1979年第一批南山奶粉出厂,屠敏仪亲手煮水调粉,郑明高给老母亲端上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老人脸上笑成了一朵花。1984年8月12日,屠敏仪郑明高在南山牧场同时宣誓入党。1985年,屠敏仪郑明高告别相许相伴11年、洒过无数汗水与泪水的八十里大南山,双双调往长沙湖南农学院……<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郑明高和屠敏仪相随在南山、奋斗在南山,事情已经过去四十年了。当年,他们艰苦奋斗比翼齐飞的身影,成了南山之上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线;如今,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相依相伴、勇做奉献的感人事迹,已经成为我们恒久的记忆、永远的敬仰!(2023.11.14)</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随;<br></font></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问人生此情何寄?此情在伊在南山!</font></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div><font color="#39b54a"> <b>【尾韵】</b> 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高举金杯把赞歌唱--<br><br></font></h5><h5><font color="#39b54a"><b>《赞歌》</b>(二饼力哥)</font><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div></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font color="#167efb"> <b>【作家简介】</b>肖殿群(1961- ),男,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曾两度从教,两次入伍,两番从政,两回试商;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山径文学社创始人之一,历任社长、主编。至2025年,著有长篇历史小说《先河》、《搏命梅山女》;编有《山径诗文集》、《山径诗文续集》、《肖殿群短文选》、《邵阳学院早期中文四教授诗文选》等多部文集和山径文学社成员多部网发长篇小说。</font></h5><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h5><h5><font color="#b06fbb"><b>【推荐阅读山径文学社作品】</b></font></h5> <h5>点击链接“天下南山”系列文章-<a href="https://mp.weixin.qq.com/mp/appmsgalbum?__biz=Mzg5MzE3NjI3Ng==&action=getalbum&album_id=3570507693686915074#wechat_redirect"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点击此处</a><br></h5><div><br></div><h5>点击链接肖殿群作品-<a href="https://mp.weixin.qq.com/mp/appmsgalbum?__biz=Mzg5MzE3NjI3Ng==&action=getalbum&album_id=1734886725803393027#wechat_redirect"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点击此处</a><br></h5><div><br></div><h5>点击链接《山径文学社小记》-<a href="https://www.zdushi.com/news/show_2866548.html"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点击此处</a><br></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别忘了关注我)</font></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font color="#b06fbb">【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font><br></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