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草四国,马达加斯加(五)穆隆达瓦

方久•贵宝专家

<p class="ql-block">清晨乘坐独木舟穿越红树林,去参观穆龙达瓦原始而纯朴的小渔村。独木舟被人工推向海边,静悄悄的融入一片汪洋大海。橹板拨水的声音轻得像春蚕啃食桑叶,一下又一下,眼望着清彻的海水,远眺打渔的船帆,心像被海水泡过软软的,又被风托得轻轻的。在无垠里忘却自我,<span style="font-size:18px;">沉醉于自然美景中,心情愉悦。</span></p> <p class="ql-block">船队中一艘独木舟引起了我的注意,定睛看去摇橹的竟是个小小的身影,不过五、六岁的孩子,他神情自若有模有样摇着手中的橹,父亲坐在船尾,一头一尾支撑这条船前行。那孩子的动作算不上熟练,胳膊还太纤细,每一次扳动橹杆都要使出全身的力气,像一株迎着海风生长的小小芦苇,柔弱却透着股倔强的韧劲。看着这个孩子脑海浮现中国孩子身影,真乃天壤之别。</p> <p class="ql-block">这个被大海环抱的海上渔村,保留着最纯扑的生活模样。渔村停靠的许多小船,是渔民生活的伙伴,虽简陋却承载着家人的生计和希望。渔民熟练地修补破旧的渔网,那是岁月沉淀的本能。孩子们在一旁嬉笑玩耍,笑声清脆悦耳,丝毫不受生活艰辛的影响。村里茅草和木板搭建的房屋错落有致,虽然简陋,但每一间都充满了家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小渔村的生活满是艰辛,沙草地边,头顶重物的人们跋涉,简陋茅屋旁,妇女抱着婴儿,眼神藏着生活的不易。<span style="font-size:18px;">孩子见到糖果争抢的情景令我难以忘怀,那争抢里藏着太多纯粹的渴望。</span>破旧的居所、质朴的衣着,光脚的孩子,处处透着生存的压力。但人们仍以坚韧的姿态面对生活,简单的非洲鼓、质朴的舞蹈,就是乐趣。</p> <p class="ql-block">穆龙达瓦科米尼私人保护区与当地水利和森林保护部门合作成立的狐猴救助保护区,称为动物收容所。帮助老、弱、病、被族群驱逐的狐猴,有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这些动物在收容所中,成长,康复并且逐渐驯化,直至回归到它们的自然栖息地。动物大多数由第三方或保护协会救助带回,这里也供游人参观。</p> <p class="ql-block">保护区首先印入眼帘的是狐猴,本想好好观赏感受狐猴的可爱机灵,却不料几只狐猴突然跳上肩头,瞬间浑身发紧直冒冷汗。帽檐下,眼睛因惊吓瞪大,墨镜也挡不住慌乱,双手僵在身前不知咋动,后背被抓得发痒,心“砰砰”狂跳,脸上强装镇定,实则满是无措,这种“热情”的互动,惊吓远多过惊喜,只想快点 “摆脱” 这些小家伙 。</p> <p class="ql-block">但是也有些胆大且从容不迫的人与狐猴热情互动,这位男士与狐猴很惬意玩耍。他神情自若,肩头两只狐猴乖巧趴卧,手掌也有一只安静停留。阳光透过枝叶洒落,男士似与这些灵动的生灵相融,没有丝毫惊惶,只有对自然与生命的从容接纳,画面满是和谐,尽显人与动物共处的温馨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马达加斯加穆隆达瓦的大市场,充满着质朴的烟火气。简陋棚顶下,摆满谷物、豆类、草药、香料、还有哪毛茸茸的猴面包和红红的长型西红柿。摊位错落,人群穿梭拥挤。老旧的建筑、简易的陈设,路边的缝纫机摊点,像极了中国七八十年代乡镇里的情景。虽不繁华,却也有真实的生活温度,是当地生活最本真的模样 。</p> <p class="ql-block">穆隆达瓦的西海岸是莫桑比克海峡,马达加斯加最美的日落。它就像一颗遗落尘世的明珠,是大自然给予这贫困土地最慷慨的馈赠。当傍晚的微风轻轻拂过,漫步在莫桑比克海峡的沙滩上,等待着那一场视觉盛宴的落幕。海浪轻拍着海岸,发出温柔的声响,像是低声向我诉说这片土地的古老故事。</p> <p class="ql-block">太阳像一位优雅的舞者,缓缓地向海平面靠近。那光芒不再是刺眼的炽热,而变得柔和而温暖,给世界披上一层金色的薄纱。夕阳如温柔的纱幔,轻柔地覆盖在这片滩涂。情侣静坐,身影被染成暖金,那姿态藏着说不尽的缱绻。一旁,舞者单腿立地,双臂向天,似在与落日对话。海浪轻吟,余晖漫洒,浪漫与诗意交融,定格成时光最动人的剪影。</p> <p class="ql-block">在这如梦似幻的日落时分,世间的一切都变得宁静而美好。没有城市的喧嚣与纷扰,只有大自然纯粹的声音和动人的色彩。我静静地站在那里,沉醉在这美景之中,心中的烦恼与疲惫都被这温暖的夕阳一一驱散。我想,这就是穆隆达瓦日落的魅力所在,它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让每一个有幸目睹它的人,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与生命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