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乌兰夫的夫人、老战友--云亭图文转自:乌兰夫纪念馆乌兰夫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工作领导人。编者语:云亭乌兰夫夫人、革命战友,此文于1983年7月出版的土默特史料第十集秀秀亲书文中重要革命记述:“云亭妈妈是土默特蒙古族。早在三十年代,她支持了丈夫、子女的革命工作。”......</p><p class="ql-block">“一九四三年,云亭妈妈到了四所,我母亲也在那儿。我们两家住邻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艰苦的境况下,毛主席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军队、学校、干部、工人、老百姓,都有生产任务,全党开展大生产运动。云妈妈在保育小学是教育战线的模范保育员,在大生产中又走在前头。每天,她起得最早。天刚亮,就听见云妈妈的纺车嗡嗡地唱起来。夜深了,她还就着小油灯在纺线线。她纺的纱,粗细均匀,松紧适度,交纱多。</p><p class="ql-block">年终评选,云妈妈被评为劳动英雄。</p><p class="ql-block">春节时,毛主席宴请各路英雄模范,云妈妈是参加这次盛会的唯一蒙古族。</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听了她的事迹介绍后说:“是个了不起的好同志,总是战斗在第一线。”</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编者近日看到42年前1983年书写的此书文,感谢当年书写革命前辈秀秀和当年编辑出版先贤与今时阅者:</p><p class="ql-block">让我们一起认识革命前辈秀秀与她的革命母亲,让我们一起认识云亭乌兰夫夫人、革命战友等那一代革命者,真正意义的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守好江山责任重大。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p> <h3>忆云亭妈妈</h3></br><h3><br></br> 秀秀</h3></br><h3><br></br>云亭妈妈是土默特蒙古族。早在三十年代,她支持了丈夫、子女的革命工作。</h3></br><h3>一九四〇年冬,党组织把她送到延安直属中央保育小学,从此她挑起了教育革命后代的千斤重担。那时候,我是全校最小的孩子,是唯一的幼儿班学员。</h3></br><h3><br></br>云妈妈是一年级的保育员。她的班里有四十名学员,我是云妈妈班里的预备学员。<br></br>在保育小学,孩子们称保育员为阿姨,对教课的老师称教员。只有几位特别得到孩子们敬爱的阿姨,才赢得了“妈妈”的爱称。云亭妈妈就是其中的一位。<br></br>保育小学有几百名孩子,全是革命者的后代。许多孩子是革命烈士的遗孤。有些孩子的父母还在战火纷飞的前线。<br></br>党中央选派了最优秀的保育人员到保育小学来工作。他们之中有苗族、回族、满族、壮族、朝鲜族、蒙古族和汉族。孩子们除了以上民族外,还有藏族,瑶族、黎族以及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小朋友。</h3></br><h3>保育小学真是一个团结、友好、愉快的大家庭。三年级以下的孩子,都由保育员帮助料理生活。当时,敌人对解放区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延安那么个小地方,集中了许多的机关,学校、工厂,生活相当艰苦。<br></br>许多孩子营养不良。有的孩子是从炮火连天的前线被抢救下来,送到保育小学时就有各种疾病,有的孩子是和亲人一起坐牢被营救出来转送到延安时已体弱不堪。正在发育成长的少年儿童,四十个人挤在一个大窑洞里,一遇传染病,许多孩子就抵抗不了。全校只有一位长征上来的老红军医生。罗军医是四川人,他只有三种特效药:即盐、碱、白矾。(盐:消毒、止痛、治百病;白矾:净水;碱:治胃病。)病了儿童不得不寄希望于阿姨们的精心护理。</h3></br><h3><br></br>一九四一年秋,我突然高烧昏迷,不省人事。眼睛睁不开,耳朵听不清。不知过了多少时候,一个又一个水珠滴在我的脸上,好凉快!流在我的嘴角,怎么是咸的?啊!是云妈妈的泪水吧。“孩子,你可醒过来啦,快喝点水,润调嗓子。”一小勺又一小勺,一天不知要喂多少次水?云妈妈从来不嫌累。她要照顾四十个小调皮,从早到晚忙个手脚不拾闲。一会儿跑来个小姑娘骄声说:“我也要喝水。”云妈妈慈爱地说:“喝吧!来,擦擦你的鼻涕!小蜻蜒,跑的时候别摔着!”我呼吸困难,云妈妈用温水给我擦洗前胸后背,我觉得心里舒坦多了。又一个调皮筋来缠:“我要玩水。”云妈妈假装生气地说:“小捣蛋,这点儿水够你玩的吗?早晨洗得多干净的手,快成小猪爪了,过来洗洗吧。”一天给他们洗多少只手,也不嫌麻烦。有病的孩子总是觉得全身难受,隔一会儿,云妈妈就给我换个地方,翻翻身,按摩按摩,既凉快又舒服。<br></br>早晨,嘀嘀哒哒的起床号响过以后,睡懒觉的孩子还不肯起床。云妈妈轻轻摇摇他的头:“小懒虫,起来吧!太阳晒着屁股了,再不起,早饭也吃不上了。”揉着睡眼的小懒虫们手忙脚乱地穿错了衣服。幸亏有云妈妈帮忙,才不至于迟到。<br></br>晚上,孩子们玩得太欢了,哪还想睡觉?磨着要听故事。几十双又黑又亮的小眼睛,象天空一闪一闪的小星星,亮晶晶的,静静地听云妈妈讲故事。有时云妈妈还给孩子们唱山歌哩。孩子们早已进人甜美的梦乡,云妈妈还在小油灯下给孩子们补衣服、钉纽扣、缝鞋带。四十个孩子,衣服、鞋袜都要按时洗、补。鸡叫两遍了,云妈妈才舒展一下劳累了一天的腰身,又该叫孩子们起来撒尿了。<br></br>夜里;我烧得更厉害了,直说胡话,却什么药也没有。<br></br>云妈妈把我搂在她那宽厚的胸膛上,用她的体温使我稍凉快些。她一边给我按摩一边说:“可怜的闺女,你这是害的甚病,烧得眼火炭似的。”一会儿,我又枕在云妈妈的左胳膊士,滚烫的脸蛋贴着她丰满的乳房,我不由地用手去抚摸,轻声唤着:“妈!妈妈!”心里感到甜丝丝的。我的眼泪流在她的胸上,云妈妈更紧地搂着我。一会儿,又把我换到右臂上。<br></br>医道高明的罗军医说我得的是“猩红热”,一定要把我隔离起来。两个星期以后,我才出全了红色疹子。我死里逃生,多亏云妈妈日夜操劳,精心调养。我一天天好了起来,可云妈妈的眼睛熬红了,嗓子嘶哑了,嘴唇干裂了。“猩红热”很快传染开了。已经十分劳累的云妈妈,又去护理别的患儿。她不分昼夜地操劳着,把她的母爱分给了每一个患儿。一连几个月,她住到另一座山下的隔离窑洞里,我多么想念云妈妈!有多心孩子的生命,是敬爱的云妈妈从死神手里拿回来的。我在保育小学得过几次可怕的传染病,每一次新生都是云妈妈精心护理的结果啊!</h3></br><h3><br></br>一九四三年,云亭妈妈到了四所,我母亲也在那儿。我们两家住邻居。</h3></br><h3>在艰苦的境况下,毛主席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军队、学校、干部、工人、老百姓,都有生产任务,全党开展大生产运动。云妈妈在保育小学是教育战线的模范保育员,在大生产中又走在前头。每天,她起得最早。天刚亮,就听见云妈妈的纺车嗡嗡地唱起来。夜深了,她还就着小油灯在纺线线。她纺的纱,粗细均匀,松紧适度,交纱多。</h3></br><h3>年终评选,云妈妈被评为劳动英雄。<br></br></h3></br><h3>春节时,毛主席宴请各路英雄模范,云妈妈是参加这次盛会的唯一蒙古族。</h3></br><h3>毛主席听了她的事迹介绍后说:“是个了不起的好同志,总是战斗在第一线。”</h3></br><h3><br></br>一九四六年春天,在张家口,我又遇见了云亭妈妈。张家口虽然解放了,国民党反动派还盘据着许多城市。在张家口成立内蒙古自治联合政府。大家工作十分繁忙,没有给云妈妈分配具体任务。她整天自己找事做,给牧区新来的同志领发军衣,又去兵工厂制手榴弹,后来,我悄悄跟随去了兵工厂。云妈妈说。“秀务,这可是件保密事,干着当心,这是个细心活</h3></br><h3>儿,要装好,到了战斗场合甩出去炸死一片敌人”。我们到兵工厂做手榴弹,人家给很高的工资。</h3></br><h3>云妈妈却说:“我们是来支援前线的,不是来挣钱的。”云亭妈妈和我母亲是好友,大小事她俩总爱在一起商量。听说组织上打算送我们几个小孩去苏联学习。我母亲和云妈妈商量去还是不去!商量到最后,都认国家战乱不休,跑到人家外国去干什么?孩子们小,不能自理,还得拖累人家。国家有难,应该脚踏实地在国内斗争,孩子们会在战争中锻练成长的。<br></br>由于战争,我和云妈妈分别多年,我母亲也早已去了。人们一提起我母亲,云妈妈就掉泪。我怕引起她老人家伤感,就咬咬牙一直没去看她老人家。</h3></br><h3>在“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中,云妈妈全家几代人,一个个都被触及得皮开肉绽,惨不忍睹。我的亲人也一个没剩全被触及了。我担心云妈妈。可是,又想她为革命做了许多工作,始终是个无名英雄,该不会整她吧。我大着胆子悄悄去看望她老人家。一见面,她说:“同志,你找谁!”我一边哭一边说:“云妈妈,您不认识我了吗!”她先是一楞,多少年的往事一下子回想起来,她立刻拉住我流着泪说:“闺女,你从那儿来?这么多年盼也盼不来,现在鬼神都不敢登门了,你还敢来看妈妈。快走吧,怕连累你呀,闺女!”云妈妈的老泪掉在我的手背上,痛在我的心上。她家除了被关押的外,祖孙三代挤在一间破烂黑暗的小东屋里。她用发抖的手端出一个缺角的磁盘,里边盛着三个发黑的冻柿子。云妈妈说:“孩子吃吧,妈妈知道你自小爱吃凉的。你好容易回来了,妈妈什么好东西也没有呀!”我摸着她那粗糙的双手,心里很不平静。诉说起关于我的事,她什么都知道,可见她平时对我的关切。我说:“云妈妈,咱们为啥这么倒莓呀!革命革得有罪了!”云妈妈安慰我说:“可怜的孩子,我抚养你们可不是为你们今天挨整。盼着吧!天总会亮的,咱们那会儿那么困难,不是也闯过来了吗!你们还年轻,革命不易呀,还有多少工作要做。我怕等不到那一天啦!••⋯•”</h3></br><h3>近八十高龄的云妈妈也没能幸免于难:打骂、抄家、揪斗,无数次的搬迁,日夜为儿女们操心、担惊,国家的前途担忧。她耗尽了心血,没等到天亮,就与我们永别了。亲爱的云亭妈妈!安息吧!</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vxU_N5pyGSRcm-81piXPmg"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