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data-itemshowtype="0" data-linktype="2" href="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ODU0NDYzMQ==&mid=2247485615&idx=3&sn=3b146a8330fcc3d7bf5a475df520568a&scene=21#wechat_redirect" localeditorid="2z2semz9mzkigon2by8" target="_blank" textvalue="潮洛蒙 蒙古族 抗战土默特赴延安参加革命青年 ">潮洛蒙 蒙古族 抗战土默特赴延安参加革命青年 </a> <h3>关于编修《土默特志》</h3></br><h3> 潮洛濛</h3></br><h3><br></br>按:一九八〇年,我旗组织专人编写我旗革命史和《贾力更烈士传略》。十二月二十二日内蒙古党委宣传部长潮洛漆同志回到家乡,就《贾力更烈士传略》一书谈了意见,并指出:要根据中央的指示,搞一本地方志。一九八一年十月我旗就组织人力开始了编修地方志工作,经过两年的努力,编志工作已初见成效。本期史料把潮洛潆同志关于修志意见整理成文刊出。题目为编者所加。 编者</h3></br><h3><br></br>听说土旗要搞一部革命史,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在搞革命史的同时应该搞一搞地方志的编写。革命史只记述革命活动。而地方志包括的内容就多了。土旗的地方志就可把土旗的风士人情,历史沿革,发展变化等都放进去。搞地方志符合中央的精神,对继承我们祖国的文化遗产有重大意义。现在中央指示各地都要整理编修地方志。我们要根据中央的指示,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精神文明建设来搞。<br></br>地方志可以把各方面的情况都写进去,当作我们地方上的历史,用这些历史事实对我们的下一代进行传统教育,并给他们留下可资参考的东西。<br></br>我们都应该学点历史。现在好多土旗人不了解土旗的情况,不知道土旗的沿革变化。从内蒙来说,很多蒙族同志不了解蒙古历史;不知道蒙古族的起源;不知道成吉思汗是什么情况,忽必烈是什么情况。这是因为这方面的历史书太少了。<br></br>在封建社会,我们土旗的文化落后,我们的前人对土旗的历史情况,给我们留下的文字记载太少了。如果以前有我们这个地方的志书,就可以看出过去政治、经济、文化、文物古迹,多方面的发展变化。可是没有。这就给我们今人了解我们的前人及研究历史带来了困难。<br></br>过去有一首诗叫《敕勒歌》,《敕勒歌》上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诗中描绘的“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就是我们土默川。所以说我们这个地方有悠久的历史,也应该有本志书,把我们这个地方的历史记载下来。这个任务要靠我们这代人去完成。现在我们有党的领导,有文化知识,又有人材,具备了搞志的条件。我们的志搞成了,越往后,它的价值越大,它能让后辈人知道前人的情况。<br></br>现在的年青人,对我们这个地方过去的民族歧视,“蒙汉分治”两种政权的情况还不知道,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经过那个时代。我们只有把历史情况变成文字资料留下来,后人才能有所了解。从我们土旗来看,现在蒙汉人民团结一道,共同建设家园。反映在生话方式和风俗习惯上还有不相同的地方。这就需要留下记载,这对于研究士旗由牧转农、经济发展变化都是很好的资料。</h3></br><h3>喇嘛洞是我们土旗唯一的文物古迹,如果有人间起喇嘛洞是什么时候修建,在宗教界有何影响,它什么时期最盛,什么时候衰败,起过什么作用等情况,土旗有几个人能准确的讲清楚?恐怕讲清楚的人是不会很多的。昭君坟的情况也一样。为什么说不清楚,就是缺乏文字记载。我们这一代人不搞,下一代人恐怕更不清楚了吧。<br></br>民国时候,咱们这一代修过《归绥县志》、《萨县县志》、《绥远通志》等,但都包括不了土旗,代替不了我们的旗志。况且是统治阶级主持修纂的,有它的阶级局限性。<br></br>国民党统治时期,尚能修出《归绥县志》,难道我们共产党领导就不能修志吗?我们说,能修,而且我们修的志要更真实,更完美。<br></br>我看过日本侵占我国东北时修成的一本《呼伦贝尔盟志》,是日文版的,那个志书特别详细,记载了那个地方出产什么,森林多少、土地多少、人口多少、山川河流、风土人情、经济状况、历史沿革,有文字,有照片。看完这本志书就把那个地方的全貌看清楚了。<br></br>我们修志,就是要把我们这个时代的面貌记述下来。我们现在修志还有一个有利条件,就是旧社会过来的一些老人还活着,他们对于旧社会的事情还知道点,能凑出些活资料,如果再不搞,这些人一死、就越发困难了。没在旧社会生活过,就不知道旧社会的情况。现在牧区的小青年不知道王爷是什么?我们这里恐怕也有这种情况。<br></br>我看过过去的一些书籍,说土旗打仗曾出兵十万,为什么能出那么多呢?不了解土旗的沿革就不知道这个问题。因为那个时候,土旗管辖范围是很大的,包括现在的托县、和林县、清水河县、右旗(萨拉齐县)、凉城、包头、呼市等地。</h3></br><h3>历史是不断发展的,土旗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土旗的志就是要记述土旗的发展变化。<br></br>我的家乡把什村,在我小时候,全村300户,现在全村900户,比过去增加了两倍,从人口的民族比例上看也有很大变化。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存在。志书就是如实的反映。<br></br>我们认为编写地方志是一项功德事,但又是一件苦差事。它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但我坚信,土旗的地方志一定能完成,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一定会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得到继承和发展。土旗的志书一定会很快看到的。</h3></br><h3><br></br>云耀 整理<br></br></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85-EhCNQeK_X3Dq_vrT6P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