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中国·红山文化古国文明特展(第一单元 龙出辽河)2

晓鸥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二部分 融合</p> <p class="ql-block">赤峰市魏家窝铺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重要聚落遗址,其历史简介如下:</p><p class="ql-block">一、基本信息</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 :位于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魏家窝铺村东北约2公里的丘陵台地上。</p><p class="ql-block">年代范围 :距今约6000年(红山文化早中期),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p><p class="ql-block">二、发现与发掘</p><p class="ql-block">首次发现 :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农民耕作意外揭露陶片,引发考古关注。</p><p class="ql-block">系统发掘 :2009年起,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联合开展4年考古工作,累计发掘面积近1.6万平方米,发现124座房址及大量陶器、石器等遗物。</p><p class="ql-block">三、遗址特征</p><p class="ql-block">环壕聚落 :以两道环壕划分阴阳空间,壕内遗址面积约9.3万平方米,包含半地穴式建筑群、祭祀区等,展现红山人“穴居而野处”的生活形态。</p><p class="ql-block">规模与价值 :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红山文化早中期聚落遗址,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提供重要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四、学术意义</p><p class="ql-block">区域地位 :位于红山文化分布腹心区,是研究东北亚史前文化交流、人文地理变迁的关键遗址。</p><p class="ql-block">文化贡献 :出土的中原特色遗物揭示了辽西地区与中原的文化联系,填补了红山文化研究空白。</p><p class="ql-block">五、保护现状</p><p class="ql-block">文物保护 :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5年最新研究进一步强调其学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彩陶筒形罐</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距今约6500-5000年)</p><p class="ql-block">1974年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巴彦塔拉苏木出土</p><p class="ql-block">阿鲁科尔沁旗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这件陶罐汇聚了中、西亚大陆的菱形方格纹、仰韶文化的玫瑰花纹及红山文化的龙鳞纹,印证了五千年前,亚洲东西和中国南北几种古文化在辽西地区的交流融汇。</p><p class="ql-block">考古分期研究证明,仰韶文化与红山文化的发展阶段大致平行,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距今6500年前就已开始。越往后越趋频繁,其过程是以红山文化吸收仰韶文化先进因素如彩陶为主。在红山文化早期遗存中已出现具有仰韶文化特征的泥质红陶和绘有简单条带的彩陶钵等。到中晚期,彩陶在红山文化大量使用,题材也很多样。这件彩陶罐的纹饰有三大类:勾连花卉纹、龙鳞纹和几何形纹。</p><p class="ql-block">勾连花卉纹是受仰韶文化玫瑰花卉纹直接影响的简化形式;龙鳞纹是红山人吸收仰韶文化彩陶技法,创造出的具有本文化特点的彩陶花纹;几何形花纹多呈棋盘式分布,这类花纹的图案和风格与西亚彩陶相近,分布于内蒙古中南部的海生不浪文化也常有这类几何纹彩陶出土,可能说明红山文化这类几何纹彩陶与西亚有较多联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拓展阅读</p><p class="ql-block">大家还可以观看展板上的“仰韶文化与红山文化交汇路线示意图”。</p><p class="ql-block">1985年,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提出,“从关中西部起,由渭河入黄河,经汾水通过山西全境,在晋北,向西与内蒙古河套地区连接,向东北经桑干河与冀西北,再向东北与辽宁老哈河、大凌河流域连接,形成‘Y’字形的文化带。”“它在中国文化史上曾是一个活跃的民族大熔炉,距今六千年到四五千年间中华大地如满天星斗的诸文明火花,这里是升起最早也是最光亮的地带,所以,它也是中国文化总根系中一个最重要的直根系。”</p><p class="ql-block">为了简明扼要地介绍这个概念,苏先生曾画过一张示意图,还作了一首四言诗,诗的首句“华山玫瑰燕山龙”表达的就是距今5000年前,由华山脚下沿渭水和汾河北上的仰韶文化人群,与由大凌河越燕山南下的红山文化人群,在河北省张家口地区桑干河上游对接碰撞。红山文化的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等可以看作是两个不同文化传统的共同体结合到一起,从而迸发出文明“火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