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左为副会长,文昌理事会黄良丰会长,右为执行会长黄缵其宗长。</p> <p class="ql-block"> 怀着探究祖先或先祖究竟是谁,海南省黃氏宗亲联谊会执行会长黄缵其宗长;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光繁;副会长黄刚,副会长,文昌理事会会长黄良丰先生以及黄美花女士等16人应邀参加会议。</p> <p class="ql-block"> 于2025年9月26日至28日,在中国“中原第一侨乡”河南固始,隆重举行《第十届江夏文化交流会》;旨在汇聚全球黄氏宗亲之力,共溯血脉根源,共商家族发,共扬黄氏文化。</p> <p class="ql-block"> 夫天下之大,姓氏之繁,莫不有其源流所自,支派所分。黄氏一族,肇自陆终,伯益之后,受封于黄,以国为姓,绵延四千余载,子孙遍布华夏,流衍五洲。其先祖之德,如江河之长流;后裔之盛,若星辰之布列。代有英才,或立功于社稷,或垂范于乡里,或著述以传世,或孝悌以化民。是以宗族之谊,愈久弥坚;祖训之承,历久弥新。</p> <p class="ql-block"> 题目:浅析海南黄姓来源特点和问题</p><p class="ql-block"> 海南 黄培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摘要]海南汉族黄姓是怎么来的?没有文字的黎族是如何取黄姓的?认错始祖应采取什么态度?本文试图论证回答上述问题。</p><p class="ql-block"> [关键词]多样性,特殊性,严肃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第十届江夏文化交流大会暨黄庭坚诗书画院落成两周年庆典活动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p> <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黄培平,海南省琼海市人,曾任原琼山市文体局局长,海南省黄氏宗亲联谊会副会长。</p> <p class="ql-block"> 黄氏为中华大姓之一,源出贏姓,陆终,伯益之后,受封于黄国(今河南潢川),春秋时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黄氏在魏晋汉唐时期逐渐发展为中原望族,汝南世家。形成十二个郡望:江夏,会稽,零陵,巴东,洛阳,晋安,濮阳,东阳,南安,西郡,江陵,松阳等郡。</p> <p class="ql-block"> 一,黄氏文化的起源与早期发展</p><p class="ql-block">黄氏文化的起源与早期发展,不仅是一部家族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诗。它承载着华夏文明上万年的厚重积淀与独特基因。黄氏作为中华民族的古老姓氏,其起源可追溯至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p><p class="ql-block"> 1,黄帝至黄国得姓的渊源密码</p><p class="ql-block">黄氏作为中华民族的古老姓氏,其起源可追溯至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甲骨文中“帝黄奭”的记载,印证了商王对黄姓先祖的祭祀活动,揭示了黄姓在中华文明早期的存在和地位。至夏商时期,黄姓族人建立黄国,定都于今河南潢川,创造了辉煌的青铜文明。从考古中发现,潢川黄国故城出土文物达458件,见证了古黄国十四世纪的繁衍生息。从这些器物上的铭文与纹饰可见,不仅是早期黄氏宗族的文化印记,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实物例证。</p> <p class="ql-block"> 2,楚吞并黄国与江夏郡望的形成</p><p class="ql-block">公元前648年,楚国吞并黄国,成为黄氏宗族发展的转折点。亡国后的黄氏族人被迫四散迁徙:一支迁至楚国腹地,形成湖北黄石、黄冈、黄陂等地名;一支内迁至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至武汉江夏区)。战国时期,春申君黄歇在江夏地区开疆拓土,其子孙与早期分迁此地的黄国遗民融合,最终孕育出“江夏黄氏”这一光耀史册的郡望。尤其是汉代名臣黄香(“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出现,使江夏正式成为黄氏的“文化坐标”和“精神向往与归宿”,海内外黄氏宗祠高悬的“江夏堂”匾额,正是这一认同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3,汉晋迁徒一一固始中转站的形成</p><p class="ql-block">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战乱频仍,江夏黄氏开启大规模分流。其中一支重要宗支北迁至光州固始,使这个豫南小城成为黄氏南迁的“中转站”。西晋永嘉之乱(308年)中,固始黄氏黄知运、黄元方父子举家入闽,任晋安(福州)太守,在福州乌石山建万卷书楼,开“晋安黄氏”一脉,后裔分衍为莆田岸公派和泉州紫云派。这一时期,固始作为中原移民南迁的枢纽,见证了黄氏文化从中原向东南沿海的空间拓展,也为唐代更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埋下伏笔。</p> <p class="ql-block"> 二,固始与黄氏南迁的历史脉络</p><p class="ql-block"> 黄氏南迁的历史脉络与固始的关联主要体现在东汉至隋唐时期的多次大规模迁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唐末移民潮……随王审知入闽,略</p><p class="ql-block"> 2.六叶传芳……黄峭遗子开枝散叶的家族</p><p class="ql-block">典范。</p><p class="ql-block"> 一是黄敦与夫人陈氏育有六子:宗,礼,凝,勃,启,余,世称“六叶”。黄敦曾作训子诗:“六叶同开一样青,莫因微利便相争,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兄弟?”这首充满智慧的诗句,成为虎丘黄氏千年的族训。</p><p class="ql-block"> 六子分迁闽地,形成庞大支系。</p><p class="ql-block"> 图表:黄敦“六子”后裔分布与成就,略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历经1120年发展,虎丘黄氏已传40余世,全球后裔超200万人,堪称固始南迁旺族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二是黄峭与三个夫人生子21,广顺元年(951年)毅然将21子中的18子遣往各地安居创业,并赋认祖诗一首:骏马登程往异方,任从胜地立纲常。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朝夕莫忘亲命语,辰昏当荐祖宗香。但愿苍天垂庇佑,三七男儿总炽昌。经过一年多的奔波,各自找到新的安身居地,纷纷修书报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图表:黄峭21子择地安居分布,略……</p><p class="ql-block"> 3.,固始南迁的历史影响</p><p class="ql-block">固始黄氏的南迁不仅改变了福建的人口结构,更重塑了东南文化版图,略……</p> <p class="ql-block"> 三,江夏文化的核心价值与精神传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江夏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非常重要的文化时期,它的影响深远,给后人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宝贵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孝悌忠信一一伦理基石,略……</p><p class="ql-block"> 2,开拓进取一一移民精神,略……</p><p class="ql-block"> 3.崇文重教一一文化自觉,</p><p class="ql-block"> 黄氏素有崇文重教传统。黄元方入闽即建万卷书楼,开福建私家藏书之风;邵武黄峭强调:“读书为根本”。弃官归隐后于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8年)创办禾坪书院,为闽北地区最早的宗族学堂之一,先后培养出137名进士禾坪被誉为“进士之乡”。莆田黄氏自唐末黄璞始,“一门五学士”,宋代产生“四代联登八进士”的佳话。这种传统在当代仍熠熠生辉:虎丘黄氏后裔黄开绳任福建省科学馆馆长,其家族走出六位教授;航天功臣黄春平担任“神舟五号”总指挥。教育投资带来人才辈出:据不完全统计,仅虎丘派历史上就诞生状元4位、宰相5位、进士逾百名。这种文化自觉使黄氏在不断迁徙中始终保持强劲的竞争力,从科举世家蜕变为现代科技、商业精英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 四、当代固始根亲文化的实践与创新路径</p><p class="ql-block"> 固始根亲文化通过多维度实践与创新推动当代发展,将根亲文化融入城市建设,通过城市设计植入文化元素,打造特色片区,并依托根亲文化资源开发文旅线路,实现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p> <p class="ql-block"> 1.研究体系与节庆品牌 </p><p class="ql-block">固始县自2008年起系统构建根亲文化体系:成立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出版《根亲文化蓝皮书》,成功举办了十届“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这些举措将学术研究与文化实践结合,如《固始移民与姓氏寻根研究报告》梳理陈、林、黄、郑四姓的南迁史,为姓氏寻根提供学术支撑。今年,固始接过“第十届江夏文化论坛”主办权,标志着黄氏文化传承进入新阶段。政府通过“田野调查”发动各姓氏研究会搜集族谱、典籍,数字化保存珍贵史料,使固始成为全球黄氏谱牒研究的重镇。</p> <p class="ql-block"> 2.文旅融合与产业赋能 </p><p class="ql-block">固始创新“根亲+旅游”模式,打造三大名片:</p><p class="ql-block"> 一是寻根旅游:建设黄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根亲博物馆,开通“闽台—固始”寻根专列。在此基础上笔者建议固始——潢川——江夏三地联合开辟三日游寻根线路,让凡是来到这三地的“客人”都能享受此“套餐”带来的寻根便益;</p> <p class="ql-block"> 二是节庆经济:根亲文化节期间吸引数万海内外宗亲,带动投资逾亿元,侨资企业达14家;</p><p class="ql-block"> 三是生态保护:在开发中坚持“生态优先”,如虎丘黄氏祖墓(凤栖山)与七叠温泉景区联动,形成文化生态复合线路。</p><p class="ql-block">以上模式使固始从“农业大县”转向“文化强县”,获评“全球华人最向往的根亲文化圣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p> <p class="ql-block"> 3.数字化传播与青年参与 </p><p class="ql-block">面对代际传承挑战,固始正在探索创新路径:</p><p class="ql-block"> 一是云端祭祖:疫情期间开通在线谒祖平台,2024年黄氏网络祭祖点击量超百万;</p><p class="ql-block"> 二是文化活化:将黄香、黄庭坚孝道故事、虎丘传说改编为动漫、短视频,在B站等平台传播;</p><p class="ql-block"> 三是青年组织:成立“根亲文化青年委员会”,开发“寻根APP”,结合DNA技术辅助族谱溯源;</p><p class="ql-block"> 这些创新使古老文化焕发新生,如2023年马来西亚华裔青年黄伟明就是通过基因检测确认固始祖源后,返乡投资茶产业,体现“血缘+产业”的新融合。</p> <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从潢川古黄国到江夏郡望,从固始南迁到闽台拓殖,黄氏文化的历史长卷,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微观缩影。固始作为“中原第一侨乡”,见证了移民潮中的文化韧性;江夏作为文化符号,承载着“孝悌忠信”的价值永恒以及“忠孝义和”的江夏精神。第十届江夏文化论坛在固始召开,象征着地理根脉与文化认同的合璧。在当代实践中,固始通过学术研究、节庆品牌、文旅融合与数字化创新,使根亲文化从历史记忆中转化为民族复兴的资源。这种转化,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主动实践。当海内外黄氏宗亲共诵“六叶同开一样青”的祖训时,共吟“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的 诗句时,共呼“天下黄姓出江夏,万派朝宗江夏黄”的文化认同“谚语”时,他们不仅延续着天下黄氏家族的根亲血脉,更是在文化认同中构筑根亲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正是江夏之魂的当代回响。</p> <p class="ql-block"> 黄姓起源多元化为一体的黄氏,历经几度迁徒,更替,根仍在河南潢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