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常谈》领读—《辞赋》第十一

文文文老师的语文课堂

<p class="ql-block">  大家好,我是许成阳,今天我来领读的是辞赋第十一,本篇讲述了屈原是我国历史里永被纪念的一个人,《楚辞》中《离骚》、《九章》等各篇皆由屈原放逐时所作,荀子的赋篇最早称“赋”,主客安排,问答成篇,开后来赋家的风气,《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分赋为四类,东汉后班固作《二都赋》,张衡仿作《二京赋》,晋左司做《三都赋》。接下来请同学们翻开经典常谈第九十七页,看到第二段,这里我用蓝笔勾画的地方表现了《离骚》中屈原表达的情感以及写作手法,例如譬喻等以及后世对离骚的看法及评论。</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请翻到第九十八页,第一段用粉色荧光笔勾的。这里读完大家会想到一个问题,为何说屈原是“一家之学”“神仙家”?这是因为屈原的《离骚》是中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接下来请同学们翻到第九十九页。这里我勾画了一大段,这里主要写的是屈原的思想受多门学派家的影响,但并不是简单的相加,神仙派比其他学派更进一步,是他们还达不到的境界。接下来请翻到第一百零一页,这里我用绿色的荧光笔所勾画的表现了随时代变迁,无不论是辞还是《庄子》、荀赋,都顺应人们的思想以及时代的需要而发展、混合。</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请翻到102页,同样用绿色的荧光笔勾画的段落,这里是作者对赋的地位以及评价。本篇读完后我们可以感悟到辞赋源于屈原《离骚》的个人深情与政治苦闷,至汉代则渐成铺陈排比、歌功颂德的宏大文体,这既是文体的成熟,也是个人述情向集体叙事的转变,折射出文学与权力关系的微妙互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