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说走就走的旅行第四季(八)——橘子洲

陈洁慧

<p class="ql-block">今天本来是没有行程的,卷毛阿华硬是给挤出了半天时间,带我们到了橘子洲,让我们没有留下遗憾。</p> <p class="ql-block">早上八点半,我们离开张家界住了三天的酒店,前往长沙。</p> <p class="ql-block">途径常德,听卷毛阿华说常德的甲鱼最出名,我们便停下吃个特色。</p> <p class="ql-block">这也是我们团队八天七晚的最后一顿集体餐,大家都吃得开心。</p> <p class="ql-block">下午两点半到达长沙橘子洲。</p> <p class="ql-block">橘子洲形状像一艘航母,我们都在甲板和船舱里游玩。</p> <p class="ql-block">检票进去便看到三个醒目的大字“橘子洲”。</p> <p class="ql-block">橘子洲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四面环水,长达5千米,狭处横约40米,宽处横约140米,最宽处仅300余米,岛形狭长,形似长龙。橘子洲大桥从上横跨而过,离长沙市中心1千米。面积0.614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今天主要是参观毛主席雕像。坐上小火车行驶3.5千米,到达雕像广场。</p> <p class="ql-block">雕像以1925年青年毛泽东形象为原型,展现其创作《沁园春·长沙》时的风采,通过雕塑传递“心忧天下、济世救民”的情怀。基座设计成毛泽东的肩膀形状,寓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既缅怀历史又展望未来。</p> <p class="ql-block">雕像头部表情刻画展现毛泽东的沉思与睿智,基座采用山体造型象征其“胸怀大志”。雕像高32米(对应毛泽东创作诗词时32岁),长83米(对应其享年83岁),整体寓意“风华正茂”的青年时期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革命抱负。 ‌</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雕像的正前方是望江亭。望江亭始建于唐朝,1962年橘子洲头辟为公园时按原样进行了恢复,2008年又进行了重建。望江亭精致而古朴,伫立亭前,举目遥望,既可感受湘江之水滔滔南来, 波澜壮阔的气势,又可眺望湘江两岸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是休憩和观景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1911年少年毛泽东来到长沙求学,直到1923年,毛泽东在长沙读书和从事革命活动长达十多年之久。期间,曾多次和挚友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人搏浪击水,横渡湘江,来到这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925年在此写下了《沁园春·长沙》。 </p> <p class="ql-block">掐着时间点,刚好在六点到达长沙黄花机场。</p> <p class="ql-block">途中可以远眺岳麓山。</p> <p class="ql-block">再见,长沙,再见,张家界,再见,我们亲爱的队友们,期盼着下次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