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序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p><p class="ql-block">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万世师表,光照千秋。被尊为圣人。</p><p class="ql-block"> 司马迁说:“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p><p class="ql-block"> 文、行、忠、信乃孔子之教,有教无类开平民教育之先河也:因材施教乃教育千年不变之律条也。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孔子教授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传导内圣方能外王。君子这个词也由此而来。何谓君子?徳高、位高,徳位相匹配者也。立德树人是中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当代中国之教育志在为国为党育君子。所以我们把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的主题定为:思接千载 躬行君子</p> <p class="ql-block">仪式一、陈飞乐书记作主题讲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陈书记的讲话真是“思接千载”而又紧贴现实,让人深受启迪:从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找到学习方法,从孔子周游列国中感悟“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坚韧,从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中散发出读书人的坚定………这些都是我们师生都要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基因,根寻之,庚续之,躬行之。</p> <p class="ql-block">仪式二、李安华老师带领学生吟诵《孝经》开宗明义第一章,严海燕老师古琴配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孔子志在《春秋》,行在《孝经》。孝悌者,徳之本也,仁之本也,君子之本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是父母,我们永远亏欠的父母。父母爱子女大多不求回报。我们的点滴进步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回报。我们的正直平安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安慰。也许我们碌碌无为,但爱惜自己的身体发肤,爱惜自己的名声就是对父母的孝敬。请同学们记住:“身有伤,遗亲忧;徳有伤,遗亲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仪式三、敬献水果与花篮</p><p class="ql-block"> 司马迁说“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朱熹说:“天不生仲尼则万古如长夜!”孔子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导师,如灯塔照亮中华儿女的心灵。他所倡导的“忠恕仁爱”精神是中华民族最深层的价值取向。请同学们仰望孔子像,用你最真挚的眼睛看着他的眼睛。</p> <p class="ql-block"> 仪式四、全体师生行拜师礼,江桂华老师做司仪</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生气,是气往上涌,智往下降。 恭敬,则气往下沉,智往上升。发现自己有一分娇气,则在人事上就多一分失败。人多一分敬畏,则多一分清明。用谦徳,可历一切艰险。我希望同学们平日里注目一下孔子像,或是问问孔子“我这样做对吗?”,或是恭恭敬敬地鞠个躬。以此培养自己的敬畏之心,谦谦君子是在切磋琢磨中练就的。</p><p class="ql-block"> 纪念先贤,重在传承,贵在践行。我们把“思接千载”的感悟,化成“躬行君子”的行动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