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开平碉楼 触摸侨乡印记(下)

秋日D雪

碉楼按使用功能不同可分为众楼、居楼、更楼等,其中居楼最多。<br>  <b>众楼</b>建在村后,由全村人家或若干户人家集资共同兴建,每户分房一间,为临时躲避土匪或洪水使用。其造型封闭、简单,外部装饰少,防卫性强。在三类碉楼中,众楼出现最早,现存473座,约占开平碉楼的26﹪<br> <b>居楼</b>也多建在村后,由富有人家独资建造,它很好地结合了碉楼的防卫和居住两大功能,楼体高大,空间较为宽敞,生活设施比较完善,起居方便。居楼的造型比较多样,美观大方,外部装饰性强,在满足防御功能的基础上,追求建筑的形式美,往往成为村落的标志。居楼数量最多,现存1149座,在开平碉楼中约占62%。<br> <b>更楼</b>主要建在村口或村外山岗、河岸,高耸挺立,视野开阔,多配有探照灯和报警器,便于在发现匪情时向各村预警,是周边村落联防需要的产物。更楼出现时间最晚,现存221座,约占开平碉楼的12%。 <b><i>二、锦江里</i></b> 锦江里碉楼群位于广东省开平市蚬冈镇,由黄氏家族于清朝光绪年间(1875-1908年)按统一规划建成。建村时由黄贻桂规定房屋占地尺寸与高度标准,统一限高6米,现存瑞石楼、升峰楼、锦江楼3座碉楼并列于村后,属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核心区。<div>  锦江里门票(50元/人,60岁以上半票,持退役军人优待证者免票)</div> 清朝光绪年间由黄氏家族按规划建成此村。建村之初,由在黄氏家族中威望很高的黄贻桂画定村首界面线,规定纵巷宽 1.5 米 ,每三排建一横隔巷,第一条横隔巷宽 1.5 米 ,从第二条横隔巷开始一律宽 60 公分 。 锦江里不仅有着三座著名的碉楼(瑞石楼、升峰楼、锦江楼),村子的整体规划也非常整齐,环境优美。 1923-1925年建造的瑞石楼高9层,采用进口建材融合罗马穹顶、拜占庭穹顶等中西建筑元素,被誉为“开平第一楼”。我们游览当日瑞石楼未开放,据说因私人管理需额外收费。 从侧面看瑞石楼的楼顶。第 8 层的内部放置祖先神龛,室外则是一圈观景平台,第 9 层是堡垒式的瞭望塔,整体建筑呈现出中世纪意大利城堡风格。 开平碉楼产生于清末民初匪患严重的特殊历史时期,设计于碉楼顶部四个角的防卫台“燕子窝“称为角堡,内设有多个射击孔,为防备敌匪来犯时使用。<br> 锦江楼是村民们集资建造的众楼。这座五层碉楼的主要功能是防御,体现了村民们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敌的精神。虽然它的外观不如瑞石楼那么华丽,但它的历史价值和象征意义却同样重要。 锦江楼可入内参观,楼内陈设留有历史印记。楼梯窄而 陡,爬楼有点费腿。 锦江楼里的倒T型射击孔 升峰楼(六层)是由美国华侨兴建的,这座碉楼不仅在建筑风格上与瑞石楼和锦江楼有所不同,更是在文化交流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它见证了开平与海外华侨的联系,是开平碉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升峰楼的楼顶设计为穹窿状,四面均巧妙地悬挑出罗马式建筑风格的廊道,而巴洛克风格的角亭则位于其中,其四角由三柱一组的巨柱巧妙组合而成。 升峰楼可入内参观,楼顶的建筑内部有着精细的纹饰。 <b><i>三、自力村</i></b> 开平自力村碉楼群位于广东省开平市塘口镇,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华侨为防御匪患和洪涝而建的15座中西合璧碉楼建筑群,2007年作为“开平碉楼与村落”核心组成部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21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div>  自力村门票(78元/人,自力村+立园联票150元/人,60岁以上半票,持退役军人优待证者免票)</div> 自力村由安和里、合安里和永安里三个自然村组成,土改时期合称“自力村”,寓意自食其力。村民多旅居海外,侨汇为主要生活来源。 村内现存15座碉楼及居庐,多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融合古希腊柱廊、哥特式尖顶等中西建筑元素,采用钢筋混凝土与进口建材建造,兼具居住与防御功能。 开平碉楼的造型变化主要在于塔楼顶部,从开平现存的一千四百多座碉楼楼顶建筑的造型可以归纳为约一百种,但比较美观的有中国式屋项、中西混合式屋顶、古罗马式山花顶、穹顶、美国城堡式屋顶、欧美别墅式房顶、庭院式阳台顶等形式。 开平碉楼的下部形式都大致相同,只有大小、高低的区别。 自力村最精美的碉楼是铭石楼,曾作为电影《让子弹飞》取景地。该楼高6层,首层为厅房,2~4层为居室,第5层为祭祖场所和柱廊、四角悬挑塔楼,第6层平台正中有一中西合璧的六角形瞭望亭。 楼内完整保存着家具、生活设施及生产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生动再现当年华侨的生活场景。 碉楼内陈设的生活用品中可见不少楼主当年从西方带回来的物件,如留声机、大浴缸…… 建于1919年的养闲别墅 御敌防虫,一网打尽。 村落布局与荷塘、稻田形成和谐且独特的景观。 这些碉楼均是铁门、铁窗,遍布枪眼,配备枪械、铜锣、探照灯,储存了大量的粮食,一旦有贼匪入侵,村民便躲进楼内与之抗衡,令贼匪望楼兴叹,无功而返。 柱廊建筑在碉楼中较为常见,等距离排列的西式立柱与拱券结合,整齐宽敞,显得典雅富贵。除了从美学角度考虑以外,柱廊还具有巡逻、休息、防御等实际作用。<div>  拱券常和柱廊一起组合,除了竖向荷重时具有良好的承重特性外,还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使碉楼的外观显得更有生机。</div> <b><i>四、立园</i></b> 开平立园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塘口镇赓华村,是塘口镇旅美华侨谢维立的私人园林。<div>  立园门票(100元/人,立园+自力村联票150元/人,60岁以上半票,持退役军人优待证者免票)</div> 开平立园以人名作园名,有“立树立人”的含义。 开平立园从1926年动工建设,1936年初步建成,占地约19600平方米,集传统园艺、西洋建筑、江南水乡特色于一体,其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在中国园林中独树一帜,是中国较为完整的中西结合的名园。开平立园被誉为中国华侨园林一绝。 立园的布局有大花园、小花园和别墅区三个区域,彼此以人工河或围墙分隔,又用桥亭或通天回廊连成一体,形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特征。 别墅区有泮文、泮立等融汇中西建筑风格的六幢别墅和碉楼一座,其外部黄墙绿瓦,飞檐斗拱,气势磅礴。其中西合璧的独特建筑艺术在中国园林中独树一帜,在中国华侨私人建造的园林中堪称一流,拥有“小观园”的美誉。 泮文楼的顶部 泮文楼室内地面和楼梯皆为意大利彩石 墙壁装饰中国古代人物故事为题材的大型壁画、浮雕和涂金木雕。 大花园区在别墅区的西边。它的布局为南北向(即是坐北向南),主要以立园大牌坊和“本立道生”大牌坊为轴心进行布局。大花园地下,是用钢筋水泥建筑的地下室,有暗道内外相通。大花园四周是曲径回廊,把整个花园建筑连成一体。小花园区位于大花园区和别墅区之南,中间与运河相隔。 挹翠亭建于1926-1936年间,为中国传统六角亭式建筑。柱、栏均为水洗石米式,顶层透气窗斜装玻璃,明亮透气。 鸟巢建于1931年,整个建筑中西合璧,新颖独特,巢顶仿古罗马城堡设计,其五顶象征谢氏家族的子孙读书聪明,博学多才,五子登科。“鸟巢”也反映了主人祈望日后子孙后代像百鸟归巢一样,无论去到哪里都不忘故土、落叶归根。   花藤亭宛如一个大鸟笼,是一座具有西亚色彩的伊斯兰式花亭,建于1933年,占地面积150平方米,上圆下方,顶部为圆拱形,仿英国女王皇冠而建,四壁皆为通透的钢筋水泥花墙,其上有攀藤植物遮荫,一年四季花开不辍,当年客人未进花园先闻花香。亭中有水池,相传为养龟池,与亭侧鸟巢相映衬,寓意鸟语花香,花开富贵。<div><div><br></div></div> 立园艺术长廊长180米,廊内展示开平独特的民间艺术灰、壁画等。 <b><i>五、其它</i></b> 车行途中,道路两旁时常遇到不知名的碉楼,各具风采。 中坚楼位于开平市蚬冈镇东和村,建于1918年,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五层碉楼,占地面积45.27平方米。该建筑因顶部巴洛克式与哥特式风格融合的造型,远观酷似机器人,故有“机器人碉楼”之称。其墙体厚达30厘米,设有铁板窗、射击孔及五层“燕子窝”,顶层配备射程200米的铁炮,主要功能为防匪患及监视日军活动。 联登楼建于中华民国六年(1917年),坐西北向东南,首层面阔7.04米,进深5.64米,占地面积为39.71平方米。楼高七层,穹隆顶,带有巴洛克式和拜占庭式建筑特点。 在开平游玩两天,住在亲友推荐的赤水红楼民国碉楼主题酒店。 外表复古,内部是原汁原味的民国风,非常干净整洁。 酒店的服务很贴心到位,还有民国服装提供给喜欢拍人像的朋友。 想到开平旅游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哦 <p class="ql-block">对兼具防御和居住功能的建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a href="https://www.meipian.cn/5b5ndqmb"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探秘阿曼【下】</a>了解一下阿曼的城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