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学生主体,扬教师个性——中山小学教育集团语文组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树之歌》研讨课

晓慧

<p class="ql-block">  九月教研绽芳华,九月,秋意渐浓,校园里的树木褪去盛夏的葱郁,酝酿着新的生机。为深化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提升低学段学生对自然与文字的感知力,我校于9月24日开展《树之歌》同课异构公开课活动,由陈小玲老师和黄亚猜老师执教,她们分别带领自己班的学生走进“树木的世界”,在朗朗书声中探索自然之美与语言之趣。</p> <p class="ql-block"> 精心准备,潜心试教</p> <p class="ql-block"> 团队磨课,匠心铸课</p> <p class="ql-block">  两位老师在试教中出现的不足,老师们深入研讨,从教学环节的优化、提问方式的改进,到课堂突发情况的预设,不断打磨细节。每一次调整都是认知的深化,每一次反思都是经验的积累。试教磨课的经历,如同匠人雕琢璞玉,为呈现更优质的课堂奠定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  评课时,由二年级语文备课组长刘芳老师主持。</p> <p class="ql-block">  课后,陈小玲老师和黄亚猜老师分别讲解了她们的教学思路和设计意图。</p> <p class="ql-block">  二年级语文备课组的老师们,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师行为,学生行为”三方面来进行评课。</p> <p class="ql-block">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两堂课,两位老师对《树之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设定贴合二年级学生学情,本课围绕三维目标展开教学,达成效果整体良好。</p><p class="ql-block">陈小玲老师:</p><p class="ql-block"> 知识与技能上,通过图文结合、范写指导,学生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 “松、柏” 写法,还借助分层背诵达成背诵目标。</p><p class="ql-block">过程与方法上,以品读关键词、拍手背诵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理解课文和背诵儿歌的方法。</p><p class="ql-block">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结合树木特点、播放视频及布置实践任务,有效增强学生爱护树木意识。整体目标达成度高,但可增加学生自主探究树木价值的环节,深化目标实现。</p><p class="ql-block">黄亚猜老师:</p><p class="ql-block"> 知识与技能上,通过范写、书空、练写结合展评,学生掌握 “松、柏” 书写要点;用开火车读、填空式背诵等方式,实现课文正确朗读与背诵目标。​</p><p class="ql-block">过程与方法层面,借助图文结合、小组讨论,学生清晰了解 11 种树木特点,仿说句子、创编儿歌环节,有效积累树木相关词语;但谚语积累仅停留在读与了解意思,未深入拓展运用,稍显不足。​</p><p class="ql-block">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通过播放树木视频、“爱护树木” 短片及课堂小结,充分激发学生对树木的喜爱,牢固树立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目标达成度高。</p> <p class="ql-block">学生行为:</p><p class="ql-block"> 在黄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展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和积极的探索精神。课堂上能专注听讲,主动参与朗读与互动,对文中树木的特征表现出浓厚兴趣,并乐于分享自己的观察与联想。在小组讨论中,能认真倾听同伴意见,协作完成学习任务,体现了良好的合作意识。</p><p class="ql-block"> 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浓厚兴趣,课堂氛围活跃。学生能认真跟读、积极发言,结合生活经验分享对树木的观察。讨论时分工协作良好,体现了探索精神和团队意识。总体展现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对自然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教师行为:</p><p class="ql-block"> 陈小玲老师教学行为紧扣教学目标,环节设计贴合二年级学生认知。其一,复习导入以“猜树名”趣味形式激活旧知,自然衔接新课;品读环节善用图文与地图工具,将“喜暖”“耐寒”等抽象词具象化,有效突破难点。其二,生字教学扎实高效,聚焦“松、柏”二字,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字形共性与差异,从关键笔画讲解到范写、巡视纠错,环节完整且重点突出,还通过优秀作业展示激发书写兴趣。其三,背诵指导分层科学,结合拍手、填空式背诵等方法,搭配“树木名称+特点/生长地”的规律梳理,降低记忆难度,兼顾不同基础学生,同时融入多元朗读形式,强化儿歌节奏感与积累效果。</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黄亚猜老师紧密围绕“识字写字、品读课文、情感升华”展开,环节设计层层递进。教学中善用多媒体资源,通过图片、视频直观呈现树木特点,有效突破“松柏四季披绿装”等理解难点,符合低学段学生认知规律。生字教学注重书写指导,从结构分析到师范写,步骤清晰;拓展延伸环节结合校园树木引导创编儿歌,能激活学生生活经验。此外,教师注重情感渗透,课堂尾声通过“爱护树木”公益短片,自然升华环保主题,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导的有机结合。整体而言,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师生互动充分,教学效果较好。</p> <p class="ql-block">  每一次互动都是思维的碰撞,每一次欢笑都是成长的印记。语文学习不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充满温度的体验。愿这份寓教于乐的美好,继续陪伴孩子们在语言的世界里探索前行,让每一堂课都成为点亮心灵的星光,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书写属于孩子们的精彩篇章!</p> <p class="ql-block">  此次公开课不仅是教学成果的展示,更是老师们一次互相学习的好机会。未来将总结经验,优化教学设计,也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助力学生全面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