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什库的中西交响

一品燕麦Joy

<p class="ql-block">  周末午后的西什库大街,藏着一座穿越三百年的建筑。刚转过街角,哥特式尖塔便刺破天际,与近处黄琉璃瓦碑亭相映成趣,让人想起“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意境,却又多了几分中西碰撞的奇妙张力。</p> <p class="ql-block">  这座俗称“北堂”的教堂,身世藏着帝王与时代的印记。康熙年间,法国传教士以金鸡纳霜治愈帝王疟疾,得赐蚕池口之地建堂,御笔“万有真原”匾额曾悬于此。可它命运多舛,先因禁教令遭查封,后因慈禧忌惮钟楼窥望御园,获银四十五万两易地迁建西什库。1900年那场“炮打西什库”的围攻中它顽强矗立,而后历经修缮,终成第六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正如雨果所言:“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北堂的每一块砖都镌刻着光阴。</p> <p class="ql-block">  最动人的莫过于它的建筑密码。31米高的钟楼尖塔直刺苍穹,是哥特式建筑追求“向上的力量”的写照,正面玫瑰窗在阳光下流转着斑斓光影,36根明柱顶的鎏金崧菜叶纹饰熠熠生辉。可转至堂前,汉白玉栏杆、重檐歇山顶碑亭与镇守的石狮子,又满是中式古韵。这种“以西洋之形制,蕴东方之神韵”的巧思,恰如钱钟书“东海西海,心理攸同”的洞见,让两种文明在此和谐共生。</p> <p class="ql-block">  对北京人而言,北堂早已超越宗教场所的意义。老辈人记得这里曾有育婴堂、医院与光华女中,晚辈们则爱来此拍一组citywalk照片,或是聆听3000余音管的管风琴奏响乐章。周日的弥撒后,常有老人坐在碑亭下闲聊,阳光穿过尖拱窗洒在他们身上,时光仿佛在此慢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离堂时暮色渐浓,钟鸣悠悠回荡。这座“东方巴黎圣母院”不再只是建筑奇观,更像一位沉默的见证者,诉说着北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城市品格。</p> <p class="ql-block">感恩遇见,佛度有缘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