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故事为媒播撒品德种子 <p class="ql-block">中华大地,美德如河,流淌千年而不息。经典美德故事是滋养学生心灵的宝贵养分。在日常教学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美德故事教育,便是传递这份养分的重要载体——无需刻意强调行动,只需让故事中的善意与坚守浸润校园,便能让品德的力量在学生心中自然生长。</p> <p class="ql-block">孔融让梨:藏在果盘里的谦让智慧</p><p class="ql-block">“四岁让梨”的故事,是刻在中国人记忆里的温暖启蒙。当孔融面对盘中大小不一的梨子,主动选择最小的那一颗,将更大的果实留给兄长与弟弟时,他交出的不仅是一枚梨子,更是一份懂得体谅、尊重他人的初心。在友好中心学校的课堂上,这个故事不是简单的情节讲述,而是引导学生思考:“谦让不是吃亏,而是用小小的善意,让身边的人感受到温暖。”这份藏在果盘里的智慧,正悄悄教会学生们关注他人、包容彼此。</p> <p class="ql-block">曾子杀猪:写在承诺里的诚信重量</p><p class="ql-block">“言必信,行必果”,曾子用“杀猪践诺”的行动,诠释了诚信的真正含义。当妻子为了哄骗孩子随口许诺“杀猪吃肉”,曾子却坚持“既然说了,就要做到”,即便代价是杀掉家里仅有的猪。这个故事在校园里传递的,是“承诺不分大小,一旦说出,便要承担责任”的道理。它让学生们明白,诚信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每一次遵守约定、每一句说到做到里,最珍贵的品格重量。</p> <p class="ql-block">黄香温席:融在细节里的孝亲温情</p><p class="ql-block">寒冬里,少年黄香为让父亲睡得温暖,提前钻进凉席用身体捂热;酷暑时,他又拿着蒲扇为父亲扇凉枕席。“黄香温席”的故事,没有轰轰烈烈的举动,却在细微处藏满了对家人的孝心。这个故事让学生们看见:孝亲不必做惊天动地的大事,也许是一句关心的问候,也许是帮家人分担一点小事,这份融在日常里的温情,便是对“孝”最好的诠释。</p> <p class="ql-block">司马光警枕:藏在坚持里的奋进力量</p><p class="ql-block">为了抓紧每一刻时间读书,司马光特意制作“警枕”——一段圆木枕在头下,只要翻身,圆木滚落,他便立刻起身继续研学。这份“警枕励志”的坚守,不是对自己的苛刻,而是对梦想的执着。在友好中心学校,这个故事传递的是“勤勉不是强迫,而是为了心中目标,愿意付出时间与努力”的信念。它让学生们懂得,成长路上没有捷径,唯有坚持与专注,才能走向更远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这些跨越千年的美德故事,是无声的老师,是无形的灯塔。友好中心学校愿以故事为桥,让孔融的谦让、曾子的诚信、黄香的孝亲、司马光的勤勉,化作校园里的缕缕清风,悄悄滋养每一颗年轻的心,让美德的种子在时光里慢慢扎根、向阳生长。</p> <p class="ql-block">编辑:王 辛</p><p class="ql-block">校阅:李淑敏</p><p class="ql-block">审核:蒲甲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