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在参观、游览了伏羲城、天水博物馆后,我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伏羲城对面街道的天水古城。远远望去,一座巍峨的牌坊矗立在街口,红檐飞翘,气势庄重,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古老血脉。广场上人来人往,撑伞的、背包的,脚步轻快,笑意盈盈。我们就这样一头扎进了这片西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民居群落——229个院落静静铺展在街巷之间,伏羲文化的余韵、丝路文明的痕迹、明清建筑的风骨,在这里悄然交融,像一幅缓缓展开的活态画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穿过干净的街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天水古城,当地人更习惯叫它“西关古城”,就藏在秦州区的老城腹地。一期项目从澄源巷、三新巷一路延伸,青石板路蜿蜒,老屋错落,走着走着,竟分不清是走在景区,还是误入了谁家百年前的庭院。2022年6月全面开放后,这里已接待游客超两百万。如今它已是国家3A级景区,但难得的是,热闹之余,仍保有一份市井的静气。我们踩着微润的石板路,看屋檐连成一片灰瓦的海,忽然觉得,所谓“活着的明清画卷”,不过如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听当地人说,这些老宅子曾因岁月侵蚀而日渐颓圮,直到2018年启动保护工程,才让这片历史街区重获新生。修复讲究“修建如旧、复建如初、新建如旧”,不是冷冰冰的仿古,而是让时光自然延续。走在澄源巷深处,一面斑驳的土墙静静立着,墙根下绿植修剪得齐整,巷口立着“赵家巷”的指示牌,一位游客正笑着指向地图——历史没有被封存,它就在这来来往往的脚步里呼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转过街角,启汉楼忽然出现在眼前。这座三重檐的仿古楼阁,金龙和玺彩绘在梁枋间盘绕,描金工艺让整座楼在阴云下仍泛着微光。它原是西关城门上的瞭望楼,上世纪五十年代毁于风雨,如今复建于此,像是对往昔的一次深情回望。我们没登楼,只在楼下驻足片刻,看檐角挑向天空,仿佛能听见百年前的更鼓声,悠悠荡荡,落在今日的街市烟火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启汉楼无疑是古城中最为耀眼的建筑之一。这座楼阁原本位于天水西关古城西城门上,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城楼遭毁,2021 年复建于此。楼高三层,采用了三重檐庑殿顶的仿古建筑形式,楼内外采用金龙和玺彩绘,图案以形态不一的龙为主,将描金工艺融入其中,使其金碧辉煌。远远望去,启汉楼巍峨耸立,飞檐翘角,在阳光的照耀下,琉璃瓦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极具观赏价值,已然成为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拍照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西关片区有11条街巷,229个院落,其中55处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的一期工程精心打造了“一街十巷”“三坊八庭”,吃、住、购、游、娱一应俱全。我们穿行在华严街,头顶红灯笼与金色鲤鱼装饰随风轻晃,脚边石板泛着微光,左手边是挂着“酒”字招牌的老铺,右手边小摊上摆着手工陶器。一位老人坐在门槛上晒太阳,旁边木推车静静停着,像随时要吱呀呀地驶进某个老故事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这些水塘边的装饰也是十二生肖的兽首仿制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天水古城的历史沿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其城市格局在明代逐渐形成“五城连珠”的独特风貌。古代城居以明清建筑为主,现存160多处古民居,集中分布在东关、大城、中城、西关、伏羲城五座城池内。 </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天水古称秦州,公元前688年设邽县(今天水市),秦汉时期成为军事重镇。隋唐时期,天水成为丝绸之路枢纽,杜甫诗句“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描绘了当时的城市风貌。明代形成东关、大城、中城、西关、伏羲城五城相连的格局,并保留至今。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天水古城,本身就是活着的明清画卷。我们走累了,便在一条小街上随意寻了家小店坐下。屋檐下挂着写有“八大碗”的黑底金字牌匾,两侧红灯笼映着蓝金对联:“品味平素文化,盛宴满堂全席”。推开木门进去,柜台后的人儿在忙碌着,空气里还有弥漫飘散着一股熟悉的、勾人肚肠的香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同行的赵哥看见赵家巷有点亲切和激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天水“八大碗”是甘肃省天水市的传统特色菜肴,由八种菜品组成,包含荤素搭配,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其历史背景可追溯至清代,并在民间流传至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相传清乾隆年间,“八大碗”被纳入“满汉全席”的“下八珍”。天水本地因移民融合不同饮食文化,形成独特的八大碗体系,包含扣肘、酥肉、扣肉等四荤四素组合。农村地区至今仍保留用八大碗待客的习俗,如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都会准备全套菜肴。 作为当地非遗项目,八大碗不仅是美食,更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成立于2022年1 0月的初心居,位于天水古城华严街46号(西关古城内),主打一个</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76, 79, 187);">现场展销本地特色菜和名优小吃。</span><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该餐饮店曾参与2023年5月“千山万水、食在天水”地方特色美食展示活动,为公航旅天水古城优秀餐饮商户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踏入天水古城,就仿佛踏入了一座明清建筑艺术的殿堂,每一处建筑都是古人智慧与匠心的结晶 ,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古城内的建筑大多保留了明清时期的风格,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处处彰显着那个时代建筑的精致与大气。明清建筑在风格上讲究对称与平衡,注重装饰的精致与华丽,这些特点在天水古城的建筑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从整体布局来看,古城内的建筑多以中轴线为基准,左右对称分布,给人一种秩序井然的美感。而在建筑的装饰细节上,木雕、砖雕、石雕等技艺被广泛运用,每一处雕刻都栩栩如生,寓意深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天水古城现存明清古民居160余处,包括南北宅子、赵家祠堂等典型建筑。古民居多分布于三新巷、自由路等历史文化街区,这些建筑群以木雕、砖雕、石雕工艺著称,门楼牌坊上的楹联和雕刻展现了传统文化。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石雕像细腻生动、栩栩如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天水古城飞将巷是为纪念西汉名将李广而命名的历史巷道,作为李广故里及明清古民居群的代表,承载了天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飞将巷原名李家巷道,因西汉名将李广(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秦安)的故居及后裔聚居地而得名。李广以“飞将军”著称,一生抗击匈奴,其英勇事迹被后世传颂,巷名“飞将”即源于其“汉之飞将军”的美誉。该巷历史可追溯至汉代,明清时期形成完整街巷格局,是天水古城“西关里”的重要组成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汉将军府相传是西汉 “飞将军” 李广后裔的故居处 ,是一处典型北方四合院规制的明、清时代建筑院落。走进汉将军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朴庄重的大门,门楼上的砖雕细腻精美,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但其工艺的精湛依然清晰可见。进入院内,主厅房、耳房、东西厢房、倒座、垂花门、绣楼、马厩等建筑一应俱全,布局严谨合理。院内还保存了百年老炕、古井等,这些古老的物件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在主厅房的梁柱上,木雕工艺展现得淋漓尽致,雕刻着的龙凤、花鸟等图案,线条流畅,造型逼真,让人不禁为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所折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飞将广场:巷口立有李广骑马射箭铜像及影壁,展示其征战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李广(?—前119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人,祖籍槐里(今陕西兴平)。西汉名将、民族英雄,秦朝名将李信的后代。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以良家子身份从军。攻打匈奴有功,授中郎。汉景帝时,参与平定七国之乱,历任北部边境七郡太守。汉武帝即位后,召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骁骑将军,出击匈奴,众寡悬殊,负伤被俘,佯死求生,迁右北平郡太守,号称“飞将军”,使匈奴畏服,数年不敢来犯,迁郎中令。元狩四年(前119年),参加漠北之战中,担任前军将军,途中迷路,未能参战,愤而自杀。司马迁评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唐德宗时,名列“武庙六十四将”之一。宋徽宗时,追封怀柔伯,位列“武庙七十二将”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这首诗中提到的“飞将”,指的就是西汉时期的名将李广。他出生于甘肃天水,有“飞将军”之雅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天靖阁是明清时期古建筑,天水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是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落的一部分。北依青山,南俯城区,与伏羲城相邻,构成天水历史文化的重要节点。依山就势而建,采用传统道家布局(如八卦方位),飞檐翘角,造型精美。天靖阁见证了天水地区的历史变迁,是触摸天水历史的“活化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天水古城,不仅是历史与文化的殿堂,更是美食爱好者的天堂。来到天水就听说这里的美食独具特色,融合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悠久历史,每一口都能让你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仿佛一场热闹非凡的味蕾狂欢派对,让人沉醉其中,欲罢不能。所以,我们在游罢古城后就赶紧去寻找念念想吃的、火得出圈的网红天水麻辣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天水麻辣烫,它与其他地区的麻辣烫有着明显的区别,独具特色。天水麻辣烫最早可追溯到上个世纪 80、90 年代的麻辣粉,那时主材料只有土豆粉、土豆片和油泼辣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其食材逐渐丰富起来,如今加入了鱼丸、牛肉丸、火腿肠、虾、鱼、生菜、莲菜等各种肉类和菜类 。天水麻辣烫以麻辣鲜香为特点,汤底用料基本取自本地,如甘谷的红辣椒,武山、秦安的花椒等 ,这些本地食材赋予了它独特的地域风味。其灵魂汤底讲究 “清透醇厚”,需用牛骨或羊骨熬制 8 小时以上,慢炖出鲜香。在烫煮食材时,遵循 “先煮耐煮食材,后煮易熟食材” 的原则,确保每一种食材都能煮出最佳口感 。最后,独特的调味是其画龙点睛之笔,核心是芝麻酱、芥末、辣椒油的搭配,调出的味道浓而不重、香而不杂,每一口都能让你感受到浓郁的地方特色,仿佛是一场舌尖上的热舞,激情四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没错,就是它——今年火遍全网的天水麻辣烫。我们一人要了一碗,汤色红亮却不刺目,香气扑鼻却不见辣油翻滚。夹一筷子土豆片、一缕宽粉、几片薄肉,入口竟是鲜嫩可口,香而不燥,辣得温柔,麻得含蓄。难怪有人说“一碗麻辣烫带火了一座城”,此刻我才懂,这哪是麻辣烫,分明是天水人的待客之道——热烈却不张扬,浓烈中藏着体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吃一口就忘不了。我们边吃边笑,看窗外行人撑伞走过,有游客陆陆续续地进来,也有人举着手机直播:“来都来了,不吃麻辣烫等于白来!”这话听着热闹,却也真实。这座城,用一碗烫征服了全网的胃。而我们,从伏羲城走到天水古城,从历史深处走到舌尖烟火,终于明白:所谓文化,不在展柜里,而在这一碗热腾腾的人间滋味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天水的美食文化丰富多彩,每一种美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和制作工艺,它们是天水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这座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古城的街边小店,还是热闹的美食广场,你都能品尝到这些美味佳肴,让你的味蕾在天水古城尽情狂欢,留下一段难忘的美食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天水呱呱,被誉为 “秦州第一美食”,无疑是这场派对的主角之一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相传是宫廷御膳,如今已成为天水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美食。吃呱呱时,独特的手抓捏技艺是其灵魂所在,食客需用手将呱呱抓碎,再浇上辣椒油、芝麻酱、酱油、醋、蒜等二十多种调料 。入口瞬间,香辣绵软的口感在舌尖上跳跃,荞麦的清香与丰富调料的味道完美融合,那种独特的风味,让人回味无穷,仿佛每一口都在诉说着天水的古老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天水凉粉也是天水市的传统特色小吃,以荞麦、豌豆、扁豆等为原料制成,其历史可追溯至西汉末年,距今已有两千余年,曾作为宫廷御食流传至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天水古城,犹如一座巨大的文化宝库,承载着丰富多元的文化,这些文化犹如一条条奔腾不息的精神脉络,贯穿了古城的千年历史,也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城中的每一条小巷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飞将巷,或许曾是英勇将军们挥洒热血的场所;折桂巷,也许见证了无数文人墨客寒窗苦读的岁月。这些小巷如同古城的生命脉络,连接着历史与现在,让人们在漫步间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同时,天水古城也是文化繁荣的见证。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这里曾经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丰富的文化遗产在这片土地上得以孕育和传承。也让它们在古城街头巷尾绽放独特魅力。如今这里也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让更多人能够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