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日记 九月二十八日 周六 晴

zmzg 龙腾

<p class="ql-block">清晨五点五十,天光未明,秋意沁人,万籁俱寂中开启一场直播,仿佛在静谧里点燃一盏心灯。这一刻,不只是向世界问好,更是与自我对话的开始。在微凉的晨风中,我以声音唤醒沉睡的时光,也悄然开启了一天的思索与成长。</p> <p class="ql-block">几分钟内,数十人悄然进入直播间,有人驻足,有人留言,有人申请连麦。其中一位名叫洁洁的女子,来自济南,是一位建筑行业的从业者,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说,行业低迷让她萌生转型之念,正努力在直播中寻找新的可能。她提到自己是菁英会的一员,言语中透着坚韧与期待。那一刻,我看见的不仅是一个连麦请求,更是一颗在现实重压下仍不甘沉寂的心。</p> <p class="ql-block">八点整,准时走进三七读书会,开始拆解昨日共读的《我才不想做家务》。这本书豆瓣评分高达9.3,微信读书推荐值90.7%,近十万读者为之驻足。它以三代女性的命运为线索,编织出一幅当代女性生存的图景。家务,这个看似琐碎的日常,实则承载着沉重的社会期待与性别枷锁。</p> <p class="ql-block">上野千鹤子曾说:“女人的一生,是被‘母职’绑架的一生。”这句话如针般刺入人心。家务从来不是天职,而是一种被美化的隐形劳动——无偿、无休、无名。它被冠以“爱的奉献”之名,实则是一种结构性的压迫。当“为家付出”成为默认义务,女性的自我便在日复一日的操劳中悄然消解。</p> <p class="ql-block">纪静蓉笔下的三位女性,各自以不同的方式突围。她们拒绝将家务视为宿命,而是将其重新定义为可协商、可分担的共同责任。当母亲与妻子的身份不再吞噬个体的存在,当“我”终于从“我们”中挣脱出来,女性才真正拥有了选择生活的权力。这不仅是反抗,更是一种温柔而坚定的重建。</p> <p class="ql-block">下午观看了菁英会创始人刘卫东的直播,人气之旺令人惊叹——点赞数突破九万,粉丝团过万,弹幕如潮。他言谈从容,节奏流畅,举手投足间尽显直播老手的风范。这不仅是一场内容输出,更是一场影响力的艺术。我默默记下他的节奏与互动技巧,反思自己的表达是否足够清晰有力。</p> <p class="ql-block">傍晚五点,我如期来到赣江边。中秋将至,江风微寒,水面泛着冷冽的光。泳场空旷,寥寥数人,却有几位熟悉的身影——那些一年四季坚持下水的冬泳者,早已成为江畔一道沉默而坚定的风景。与他们擦肩而过时,心中竟生出几分亲切与敬意。</p> <p class="ql-block">我已游泳四十余年,坚持冬泳十年。这一池江水,不仅强健了我的体魄,更磨砺了我的意志。每一次破浪前行,都是对惰性的挑战;每一次呼吸换气,都是对节奏的掌控。游泳教会我的,不只是如何在水中前行,更是如何在生活的起伏中保持从容与自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