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元代彩塑精品珍藏地:晋城玉皇庙

Laoli

<p class="ql-block">  晋城玉皇庙位于山西省晋城市城区西街街道前进路北端,始建于唐大和二年(828年),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正式创建为道教庙宇,明、清多有修建,现存建筑呈宋元明清诸风格,占地面积3520平方米,以元代二十八星宿彩塑这一全国孤品文物为核心价值,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玉皇庙布局分三进,沿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头道山门、二道山门、成汤殿、献殿和玉皇殿。东西配殿和两庑的二十八宿殿、十二辰殿、老子殿、关帝殿、蚕神殿、太尉殿,以及厢房、钟鼓二楼,对称排列。平面布局为长方形,南北长110米,东西宽32米,计有殿宇楼亭110间,占地面积3520平方米。整个建筑结构严谨,雕刻精细,显示了宋代庙宇建筑的独有风格和泽州先民的艺术才华。</p> <p class="ql-block">  玉皇庙头道山门</p><p class="ql-block"> 头道山门为元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悬山顶。</p> <p class="ql-block">  山门柱、枋、檐袱上精美的斗拱。</p> <p class="ql-block">  山门屋脊上的精致的琉璃瓦。</p><p class="ql-block"> 其琉璃工艺‌制品为孔雀绿、蓝琉璃瓦脊,为明代珐琅陶器,全国罕见。</p> <p class="ql-block">  进入头道山门后东西两侧有碑廊,碑廊创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 面阔三间,单檐硬山顶建筑,为玉皇庙历代碑刻存放处。</p> <p class="ql-block">  进入头道山门后,中为一开阔庭院,两旁为东西厢房。中间通道直抵二道山门。</p> <p class="ql-block">  二道山门两旁有东西两座塔楼式建筑,为明清建筑,系钟鼓楼。歇山顶、琉璃瓦,其上部透空,有8根柱子支撑屋顶,其型制与一般钟鼓楼有别。</p><p class="ql-block"> 此阁为东楼:钟楼。</p> <p class="ql-block">  此楼阁为西阁:鼓楼</p> <p class="ql-block">  玉皇庙的二道山门,面阔三间,进深四橡,单檐悬山式屋顶,琉璃瓦。屋脊上的琉璃塑饰极为精美,脊刹上饰有琉璃宝塔,两边有垂兽琉璃麒麟等装饰,有八仙等形象,工艺精湛,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 二道山门,创建于元至元十八年(1281), 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前檐用方石柱,施单抄单下昂五铺作,里转五铺作偷心造。后檐用圆木柱,施双下昂五铺作,里转五铺作偷心造。方柱与圆柱、单昂与双昂的变化,体现了工匠对结构的精准把控。此山门按《宋营造法式》建筑,是元代留存的建筑真品。</p> <p class="ql-block">  二道山门进口处,有三道门,中间正门关闭,门楣上书古体楷书:精符元武。</p> <p class="ql-block">  二道山门入内后,见门背后木门闩,古朴坚实的原木结构。</p> <p class="ql-block">  进入二道山门后,为此庙第二进院落,北部为成汤殿。两边为厢房殿阁,东首为禁药王殿、五道殿;西首为高谋祠、老君殿等。我不一一详述了。</p><p class="ql-block"> 成汤殿居于中院正中,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呈宋金建筑古风味,典雅、朴实,殿正中供奉成汤帝塑像。</p> <p class="ql-block">成汤殿,</p><p class="ql-block"> 元之前为献享殿。创建于北宋熙宁九年(1076), 金泰和七年(1207)、元至元二年(1265)重修,元贞、至正年间均有修葺,现存建筑为金代风格。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殿内有三间二层楼阁式神龛一座,龛内中央供奉成汤大帝,两侧立持印侍女,东西两壁置古代民众祈雨所用木雕神像12尊。</p> <p class="ql-block">神龛内的成汤大帝。</p><p class="ql-block"> 成汤大帝即商汤,是商朝的开国国君,以仁政治国著称。他因“以己为牲为民祷雨”的传说被民间尊为“雨神”,在晋东南地区尤为信仰深厚,古时阳城(今晋城一带)曾遍布汤庙,现存仍有120多处。</p> <p class="ql-block">  殿内梁枋结构与神龛设计紧密配合,殿内宋代雕龙梁架、袱檩,</p><p class="ql-block">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  出成汤殿后为玉皇庙第三进庭院,从中间甬道直通北端玉皇殿,中轴线上有一殿:献殿。</p><p class="ql-block"> 献殿为明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单檐歇山顶。</p> <p class="ql-block">献殿</p><p class="ql-block"> 创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是古代信众进行祭祀活动的地方。面阔三间,进深四椽,五架梁通达前后檐,通檐用二柱,单檐歇山顶。柱头科、平身科斗棋均为五踩双下昂计心造,昂首为象鼻状,耍头为龙头形。正面见四柱,山面用三柱,均为四方石柱。屋顶前坡为黄绿相间的琉璃瓦屋面,后坡及两山为筒板瓦。琉璃脊饰,正脊浮雕牡丹花卉,两端卷尾形龙吻对峙。</p> <p class="ql-block">玉皇殿</p><p class="ql-block"> 建造于宋熙宁九年(1076年),也称昊天玉帝殿、凌霄殿,为宋代原构,单檐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六椽,梁柱规整粗壮,斗拱巨大而肥硕。前檐当心间施板门两扇,左右两次间施破子直棂窗,窗台下部的垫脚采用水磨石砌筑,其上浮雕花鸟图饰。前檐施廊,廊柱柱础为覆盆式,上面镌刻莲花。柱子为圆木,上面有卷刹,侧脚升起显著。殿内梁架采用“彻上露明造”形制,结构严谨,造型美观。</p> <p class="ql-block">  玉皇殿门楣上方巨大的竖额:“昊天玉帝之殿”,但不知为何人所书题。</p> <p class="ql-block"> 殿内彩塑:殿内中央塑玉皇大帝,身后围木屏风,身着九章法服,头戴珠冠冕旒,双手持圭于胸前,端坐于须弥座上。两侧立有女官、侍女、宰辅、臣尉等,现存宋代彩塑共51尊,其中侍女像面容秀丽,风采翩翩,是宋代彩塑的精品之作。</p> <p class="ql-block">  玉皇大帝塑像</p> <p class="ql-block">  东首侍女,</p><p class="ql-block"> 侍女塑像风格近似晋祠圣母殿宋塑,衣纹简括自然,系宋金时期彩塑群像精品。</p> <p class="ql-block">  西首侍女</p> <p class="ql-block">  大殿内墙壁上的几幅彩绘,据说为明清时代的彩绘。</p> <p class="ql-block">  大殿内墙壁上的彩绘</p> <p class="ql-block">  玉皇殿与献殿屋檐交接处,可观赏其精美的斗拱与夸张的飞檐翘角。</p> <p class="ql-block">  玉皇庙殿顶上保留有金、元、明部分琉璃艺术构件。 屋顶装饰:屋顶前坡为黄绿相间的琉璃瓦屋面,后坡及两山为筒板瓦。琉璃脊饰精美,正脊浮雕牡丹花卉,两端卷尾形龙吻对峙。建筑艺术极其精美、引人震惊。</p> <p class="ql-block">  玉皇殿西侧有一“四圣殿”,彩塑亦相当精彩,先拍摄于留存于此。</p><p class="ql-block"> 殿内现存彩塑10尊。四圣是紫微北极大帝摩下四将,即天矛、天枪、天棓、天锋。也代表东、南、西、北四方和春、夏、秋、冬四季。四圣均为武将像,天矛身着戈袍,披发握拳,神情肃穆;天枪头有三发束,生有四宵,各持武器,面容凶恶;天 棓头有五发束,生有六臂,双目圆瞪;天锋生有三眼,右手握剑高举,左手下压。彩塑神情各异,姿态勇猛。</p> <p class="ql-block">天矛</p> <p class="ql-block">天枪</p> <p class="ql-block">天棓</p> <p class="ql-block">天锋</p> <p class="ql-block">  现在重点介绍玉皇庙内的二十八星宿殿。</p><p class="ql-block"> 二十八星宿殿位于庙内成汤殿后、献殿前的庙内第三进院落西庑。二十八宿殿在砖砌神台上环绕塑造二十八宿星群像,除进口东面以外,南、西、北三面均布设塑像。殿不大,呈南北长方形,面积只有150平方米,却塑竖着中国唯一的元代彩塑:二十八尊宿像,为中国古代彩塑艺术珍宝。</p> <p class="ql-block">二十八宿殿</p><p class="ql-block"> 现存彩塑28尊。二十八星宿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为了观测天象及日、月、五星运行划分的二十八个区域。古代匠人运用写实与写意,想象与象征、中西方雕塑技艺相融合的艺术手法,塑造成二十八位不同性别、年龄、性格、身份的人物造型,突出了人物内在心灵的刻画,以附属动物和人物形成互动,创造性的把天上星宿人物化,世俗化。整堂彩塑造型生动、性格鲜明、体态自然、服饰华丽、衣纹流畅、动静相宜、形神皆妙。为中国古代宋元彩塑的巅峰之作,被誉为海内孤品。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二十八星君‌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与道教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分为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四组,每组七宿,共二十八位星君。</p><p class="ql-block"> 二十八星宿都是有名字的,系古代星宿天文概念,也难记。我就不一一列名了,供各位有兴趣研究者自已去对照,也是有趣的。</p> <p class="ql-block">  顺便报告各位:所有照片都是我亲手拍摄的,是隔着防护铁栏,把手机伸进栏内逐一单手拍摄的,所以光线、角度、位置不由我个人掌握。且参观者多,人群拥挤,参观时间又有限,没能拍上最好效果。但我想保留这些泥彩塑形象,因为是我本人第一手真实资料,未经任何Al修改。</p> <p class="ql-block">  二十八星宿雕塑泥彩人物形象丰富多样,有慈祥的老者、端庄的妇女、稳重的文官、威猛的武士等,且体态、表情各异,衣纹彩带飞舞飘逸,展现出神仙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外貌特征,使全殿彩塑气势磅礴、呼之欲出。</p> <p class="ql-block">  这些高度约1.8米的彩塑,细节处理也极为精细,如袖口的沥粉堆金处理,服饰华丽、衣纹流畅自然,体现了雕塑家高超的写实功底。</p> <p class="ql-block">二十八星宿的艺术特色:</p><p class="ql-block"> 首次将星宿、动物、五行、日月与人的形象融合,塑造出“虚日鼠”“房日兔”等神话人物形象。塑像将神仙星宿世俗化,刻画了慈祥老者、端庄妇女等多种人物形象,表情丰富,无一雷同。同时,每一个星宿都有一个依附于自己的小动物,两者相互呼应,如张月鹿塑像旁有小鹿依偎,轸水蚓塑像捏着蚯蚓,生动有趣。</p> <p class="ql-block">文化内涵 :</p><p class="ql-block"> 二十八星宿在道教中是元始天尊座下的侍从星君,作为护卫神,地位崇高。这些塑像将抽象的天文概念与道教文化相结合,体现了古代的天文学成就以及道教的宇宙观、人生观与价值观。</p> <p class="ql-block">二十八星宿塑像群的文物价值 :</p><p class="ql-block"> 是我国现存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将星宿拟人化表现最完美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是研究中国古代雕塑艺术、道教文化及天文学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  献殿西边,正巧是一座十二元宸殿。</p> <p class="ql-block">  十二元宸殿,位于二十八星宿殿的北端。与庙内其他小殿一样,宋元建筑风格,进门很小。但内部彩塑非常精彩,我将其拍摄下,连同二十八宿像,一起供各位瞻赏。</p> <p class="ql-block">  现存彩塑12尊,即子、丑、寅、 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十二地神,俗称十二属相。彩塑头戴五梁通天宝冠,身着宽身大袍,胸前佩戴璎珞,手持笏板,动作各异、面部表情丰富,冠前圆饰内分别有鼠、牛、 虎、免、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图案作为十二属相标识。</p> <p class="ql-block">  与二十八星宿一样,每尊星宿的法名我对不上,让各位自已去查核了。</p> <p class="ql-block">  临参观结束出门时,得去二道山门进口内左边一小殿看看。这处有一老君阁,供奉老子,也是一小门庭,好像是一人独坐一阁。老人家是中国道教始组,作为道教庙宇,祖宗是必须供奉的。给老祖宗留一圣像吧。</p> <p class="ql-block">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约公元前470年)姓李名耳,字聃,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时期人。《史记》《后汉书》等记载老子出生于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厉乡曲仁里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编后感</p><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彩塑艺术,是我国古代雕塑技艺珍宝之一,也是世界雕刻艺术珍宝之一。中国现存彩塑,除了61尊唐代彩塑,376尊宋金彩塑,目前遗存的386尊元代彩塑(包括晋城玉皇庙、洪洞广胜寺等)已是极其珍贵的稀世珍宝了。玉皇庙二十八星宿等彩塑位于山西晋城泽州县府城村的玉皇庙内,是元代彩塑作品代表,被赞为“海内孤品”和中国“彩塑艺术巅峰之作” 。</p><p class="ql-block"> 玉皇庙的庙内保留有金、元、明三代彩塑280余尊,壁画120平方米,金、元、明、清记事、重修碑碣36通(方)。玉皇庙殿顶上还保留有金、元、明部分琉璃艺术构件。</p><p class="ql-block"> 玉皇庙内二十八宿塑像位于庙内西边偏殿,是元代遗存,塑于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现存塑像28尊,造型生动,体现了元代道教造像的高超枝艺。</p><p class="ql-block"> 玉皇庙二十八星宿像,据记载是由元代雕塑家刘元(刘銮)雕塑的。雕塑者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将本是古代用来观测天象的二十八星宿化身为二十八位人物,使得道教宣扬的星宿偶像有了具体的形象,也使民间对天道宇宙星宿及掌管天堂的玉皇大帝的全方位信仰有了具体的参拜对象。</p><p class="ql-block"> 玉皇庙里的元代星宿等塑像,人物形象丰富,造型逼真,不但是中国重要的道教艺术品,也是研究元杂剧的重要资料,通过研究这些塑像的造型、服饰及场景,也可窥探到当地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p><p class="ql-block"> 此外,我们也观察到玉皇庙建筑形制的古朴,它显示了宋代殿堂建筑特有的风韵和三晋地区古代建筑的地方特色。玉皇庙整座沿中轴线的重要建筑都采用琉璃建筑,釉色以黄、绿、孔雀蓝为主,部分屋面还采用了琉璃铺锦和剪边工艺。玉皇殿顶正脊前后两面保存有金代烧造的二十八宿琉璃像和脊刹上的琉璃狮子、后坡垂兽琉璃麒麟,是中国国内同类琉璃制品的仅存之物。还有,垂脊上立着的琉璃骑马仙人、持兵武士;玉皇殿屋顶的黄绿釉色龙首鸱吻,造型古朴大气,与整体建筑风格相得益彰,增添了殿宇的庄重与威严之感,具有很高的文物与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 玉皇庙内除保存有众多的道教彩塑外,还保存有大量的装饰性砖雕、石雕和琉璃构件。玉皇庙设置神祇之全面、保存塑像之丰富、雕塑技术之好则为中国国内罕见。现存建筑玉皇殿是宋代所建,成汤殿是金代所建,后院东西耳殿和东西廊庑是元代所建,其余皆是明请时期建筑。玉皇庙是研究道教史和雕塑艺术的宝贵遗产。</p><p class="ql-block"> 晋城玉皇庙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文化影响力主要体现在雕塑艺术、天文历史和文化传播三个层面,对当代有很大的影响与意义,从而成为不少搞建筑、雕塑、绘画、天文、历史、考古诸方面学者专家重点关注的对象。我这里就不展开了,留待读者们去思考。简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Laoli(锋)</p><p class="ql-block">2025.09.28,编撰于宁波(初稿)</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