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红物的美篇

落红物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八月十五守月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落红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金秋送爽,农历八月十五已在向我们招手走来,我不由得想起小时候八月十五守月花的事。那个时候的那种热衷,那种虔诚,那种幼稚,那种乐趣……是好多人一生不曾感受过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我的家乡农村,有一个八月十五守月花的传统习俗,就是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那天晚上,当一轮圆月如银盘当空悬挂的时候,人们习惯于搬把椅子,或坐于禾场上,或憩于院子里,在明媚的月光下赏月聊天。因为这个时节粮食已入仓,农事已不忙,大家就趁着不热不冷的天气守着月光休闲唠嗑,也算是一种享受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小时候,每到中秋节晚上,只要是晴天,只要有月亮,我都会早早地搬着凳子跑到禾场上,或者家门口,等着妈妈忙完家务来跟我一起守月花。因为大人都说,只要把月亮守得落了山,直到看不见她的月花(光亮)的时候,月亮就会给守月花的人送礼物。至于送什么礼物,送多少礼物,我和小朋友们从来都没见到过,因为我们等不到月亮下山就都进入了梦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不过我每次跟妈妈一起守月花的时候,都是得到过礼物的,那就是妈妈给我讲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妈妈给我讲过很多故事,什么牛郎织女天仙配;什么从小偷针,长大偷金;什么长长尾巴的外婆等等等等。好多故事我至今记忆在心。妈妈曾经讲到一个农人八月十五的夜晚趁着月色去耕地,他耕着耕着,突然看到地头有一只大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稻茬里找食吃。在月光的照射下,这一群鸡金光闪闪,炫目惹人。他听说过金鸡的故事,又是在八月十五,他以为自己碰到财宝了。于是他地也不耕了,急不可待地跑过去捉住了一只小鸡。当他准备再去捉第二只、第三只,以至更多的时候,母鸡妈妈奋力跑过来啄破了农人的腿。当农人捂住自己的伤口再找那群金鸡时,前后左右什么也没有了。他只好赶着牛,揣着那只小金鸡回家了。后来,他把那只小金鸡拿去换了钱,用来为自己疗伤。可伤口一直治不好,直到把用金小鸡换来的钱全花完了,伤口才慢慢愈合。对于这个故事,我当年听得聚精会神,可对其寓意,直到长大了才明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童话故事,一般都是奶奶、外婆给孙辈们讲,可我的奶奶外婆在我出生不久相继去世了,那种传承就留给了我妈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妈妈出生在兵荒马乱的年月,没有读过书,可她知道的故事却很多。每当她坐在一泻如银的月光下给我讲那些故事的时候,总会有壪里的许多小朋友围拢过来听。听着听着,大家都入了迷,我也为我有这样的妈妈感到骄傲。当时我太小,哪里知道,正如那只月光下的金母鸡拼命护崽一样,这是母爱,是天下一种无可比拟的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妈妈讲故事的经年累月中,我也渐渐成长了,懂事了。也就从这些故事的回味中明白了其中所蕴含的做人的道理,所揭示的社会真相,也明白了妈妈的一片用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长大后,我参加了工作,离开了妈妈,再也没有坐在八月十五的月光下听妈妈讲她那不知从哪里贩来的这样那样的故事了。不过我时常想起小时候的八月十五,想起家门前、禾场上我们一家三口坐在一起的场景,我们一人一把竹椅,我靠在妈妈腿边,专心地听妈妈不紧不慢地讲述。父亲拿着一把大蒲扇,面对着我们母子不停地扇着,为我们驱赶时有时无的蚊子。那种场景,虽然很普通,很寻常,但在我的心里,那是天下最温馨的画面,是人间最美好的幸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