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蒲城县唐五陵是唐代五座帝王陵墓的合称,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北部,自西向东依次为桥陵(唐睿宗李旦)、景陵(唐宪宗李纯)、光陵(唐穆宗李恒)、泰陵(唐玄宗李隆基)和惠陵(让皇帝李宪),依山而建,形制仿唐长安城,石刻艺术精湛,体现了盛唐皇陵特色,其中桥陵和泰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桥陵是唐睿宗李旦的陵墓,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西北约15公里的丰山(唐时称桥山),建于唐开元四年(716年),以规模宏大、石刻艺术精湛著称,被誉为“石刻甲天下”,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陵园依山而建,总面积约85万平方米,城墙周长约13公里,呈刀把形布局,设四门(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神道长625米、宽110米,为唐陵之最。陵内原有献殿、阙楼等建筑,现仅存夯土墙基及石刻群。</p> <p class="ql-block">桥陵陵主李旦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第四子、唐玄宗李隆基之父,曾两次登基并三让天下,为开元盛世奠定基础。其陵墓营建于开元盛世,历时33年完工,耗资巨大,象征唐朝鼎盛时期的国力与文化。</p> <p class="ql-block">神道两侧现存50余尊石刻,包括:</p><p class="ql-block">石华表:高8.3米,雕缠枝卷叶纹,象征“王者纳谏”。</p><p class="ql-block">石鸵鸟:高浮雕,形态生动,体现盛唐写实风格。</p><p class="ql-block">石狮与石人:石狮高2.8米,威猛庄严;石人高4.2米,为诸唐陵之冠。</p><p class="ql-block">石刻以“雄浑大气”著称,与乾陵并称唐代陵墓艺术巅峰,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p> <p class="ql-block">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是唐朝第五位和第八任皇帝,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幼子,一生两度登基、三次让位,为开元盛世奠定基础。</p><p class="ql-block">李旦初名李旭轮,后改名李轮、李旦,生于长安,为唐高宗与武则天第四子。他谦恭好学,精通书法,早年封殷王、豫王、相王等职,深受唐高宗宠爱。</p><p class="ql-block">在位经历与政治生涯</p><p class="ql-block">第一次登基(684-690年):</p><p class="ql-block">嗣圣元年(684年),武则天废中宗李显,立李旦为帝,但李旦被软禁,实为傀儡。载初元年(690年),迫于形势让位母后武则天,改国号周,被降为皇嗣,赐姓武轮。</p><p class="ql-block">武周时期与复唐准备:</p><p class="ql-block">李旦蛰伏自保,秘密策划复唐。圣历元年(698年),主动让储君位于兄李显。神龙元年(705年),参与神龙政变,助中宗复位,封安国相王后辞官避祸。</p><p class="ql-block">第二次登基(710-712年):</p><p class="ql-block">景云元年(710年),子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诛韦后党,拥立李旦复位。立李隆基为太子,但姑母太平公主干政,引发姑侄之争。先天元年(712年),借彗星出现禅位李隆基,退为太上皇,仍掌部分大权。先天二年(713年),李隆基诛太平公主后归政。</p><p class="ql-block">李旦以退让保全家族,促成开元盛世。</p><p class="ql-block">治政成就:整修纲纪,裁减冗官,朝政重现贞观遗风;姚崇、宋璟辅政,被誉为“邪不如正”</p> <p class="ql-block">唐睿宗妻刘氏、窦氏被武则天所杀;子李成器让太子位予李隆基。开元四年(716年)病逝,享年55岁,葬桥陵,谥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