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彭才芳</p> <p class="ql-block"> 到了韩城,才知道它的灿烂历史多么悠久,才知道它的文化底蕴多么深厚,才知道这座城市多么富有魅力!</p><p class="ql-block"> 韩城,古称“龙门”,地处陕西关中东北部,与山西隔黄河相望,1984年,韩城撤县设市。</p><p class="ql-block"> 韩城是历史文化名城,西汉伟大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的故里。这里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文物众多。两周时期,韩侯国、梁伯国、古芮国和京国等在此活跃。隋大业11年,筑本邑土城。明清时期,科举中试者高达1400余人,有“朝半陕,陕半韩”之说。</p><p class="ql-block"> 韩城享有“文史之乡”和“关中文物最韩城”之美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每年吸引看海内外游客前来“拜华夏史圣、游千年古城、看民居瑰宝、探芮国之谜、赏黄河风情”,感受这座古城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25日至26日,西安市龙首村军休所组织200多名军休干部,到韩城市进行实践研学活动。活动的主题是“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旨在丰富军休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军休干部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夕阳豪情。</p><p class="ql-block"> 在活动中,先后参观了芮国遗址博物馆、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园、司马迁祠、党家村。两天的参观学习,虽然时间不长,但收获满满,使军休干部开眼界、长知识、抒情怀、激斗志。大家一致反映,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在76周年国庆即将来临之时,军休所组织这次活动太有意义了,让我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受到了一次中华历史文化的熏陶,进一步增添了跟党走、立新功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军休干部刘长传在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碑前集体重温入党誓词之后,饱含对革命先辈崇敬之情,即赋词一首:</p><p class="ql-block"><b>《忆秦娥 · 参观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馆》</b></p><p class="ql-block"><b>战马嘶,铁流东渡兵飞驰。兵飞驰,挥戈杀敌,血铸城池。</b></p><p class="ql-block"><b>凤凰台上立丰碑,重温誓词举红旗。举红旗,黄河如练,江山如诗。</b></p> <p class="ql-block"><b> 一</b></p><p class="ql-block"> 9月25日早上7:30,冉冉升起的朝阳,给美丽的西安大地映照出丽绚多姿的秋色,龙首村军休所的200多名军休干部精神焕发,在所长拓红梅女士的带领下,乘坐四辆大巴车,向远在200多公里外的韩城出发。</p><p class="ql-block"> 一路艳阳高照,一路欢声笑语。大约11点到达了韩城市西庄镇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就座落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据资料介绍,芮国遗址博物馆总面积约33万平方米。2004年8月经考古调查与勘探,发现两周时期墓葬1300余座、车马坑64座,随后对7座大墓及百余座中小型墓进行考古发掘,出土金、玉、铜器等各类文物2万余件(组),仅珍贵文物就有3千余件(组),其中国内首次重大发现的文物70多件(组)。该遗址的惊艳出世,续写和填补了我国两周时期的历史空白,是陕西继秦兵马俑、汉阳陵之后又一重大考古发现,它以其规模宏大、级别之高、布局完整、保存完好,被评为“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p><p class="ql-block"> 芮国遗址博物馆建立在已发掘的梁带村芮国墓地遗址西侧,2018年2月14日正式对外开放。该馆采用国际一流设计理念,建筑恢宏,环境优美,配套齐全,服务优良,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下车,一座雄伟气派、造形独特壮观的博物馆展现在眼前,200多名军休干部迈着雄健的步代走进博物馆。偌大的博物馆,基本陈列以“古芮寻微·故国韶光"为主题,由遗址的惊人发现揭开序幕,以墓葬遗迹还原西周礼制和丧礼葬俗,以独特迹象点亮人物色彩和鲜活生命,以出土文物描摹社会图景和生活风貌,以考古发现补写芮史脉络和时代格局,在未解谜团的悬念中留存遐想。</p><p class="ql-block"> 一件件出土文物,在地下经历数千年,还清晰如新,解说员讲得头头是道,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不少人仔细观赏文物珍品,不时用手机、相机拍照。看见那光彩夺的玉或金首饰,我便问了一句:这是复制品,还是真品?解说员微笑着回答:都是原件。这时我心中暗暗赞叹:3000多年的玉、金首饰还保存得如此清新完好,真是太神奇太珍贵了!</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陈列的文物瑰宝,记载着3000多年前古芮国的历史,一个在历史中默默无闻的畿辅小国,用它埋藏了数千年的秘密一鸣惊人。原安排45分钟的参观,军休干部们饶有兴趣参观了一个多小时,直至12点半才乘车去约20公里的市区酒店聚餐。</p> <p class="ql-block"><b> 二</b></p><p class="ql-block"> 吃过午饭,中午2点半左右,大家又乘车20多分钟,来到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园。纪念馆位于韩城市芝川镇东南,黄河岸边的凤凰台上。</p><p class="ql-block"> 军休干部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展览馆,展览馆虽然不大,但内容丰富,布置精致。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讲解,军休干部们聚精会神地听讲。</p><p class="ql-block"> 据讲解员介绍,1937年8月下旬至10月上旬,八路军总部及所辖一一五师、一二0师、一二九师主力先后从泾阳县、富平县等地出发,经韩城县芝川黄河渡口分批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最英勇、最坚决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彪炳史册的历史贡献。</p> <p class="ql-block"> 在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碑前,200多名军休干部排着整齐的队伍,庄重举行了重温入党誓词仪式。仪式由军休所办公室主任成鹏女士主持,她精神饱满,用简短精练的语言表达了在纪念碑前举行集体重温入党誓词的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 接着所长拓红梅女士致辞。拓所长饱含深情地说,我们这次实践研学活动,参观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园,具有特殊而深刻的意义。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革命前辈的热血和忠诚;每一段历史,都兆示着信念和理想的伟大力量。今天我们来到这里,既是为了回顾历史,缅怀先烈,更是为了在革命精神的感召下,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这对于我们每一位同志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是一次初心的叩门,是一次使命的呼唤。我们在纪念碑前即将重温入党誓词,是一次特殊而深刻的党性教育。</p><p class="ql-block"> 她最后表示,希望军休干部通过这次活动,深刻感悟先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矢志不渝、视死如归的坚定信仰;同时,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军休所的工作,发挥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为全所建设和发展献言献策、添砖加瓦,共同把我们的精神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为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应有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拓所长致辞之后,军休干部们脱帽挺立举起右手,由拓所长领读,一字一句地重温入党誓词,大家声音铿锵有力,精神振奋,仿佛回到了当年入党宣誓的时刻。这震撼人心的场景,让每个军休干部心潮澎湃,深受教育。军休干部姚月福,曾是一名副师职特级飞行员,现已78岁,具有59年党龄,这次在纪念碑前参加集体重温入党誓词,难以抑制心中的感动。他兴奋地说,曾驾驶飞机经常飞越这里的上空,腑瞰这块神圣的土地,令人倍感力量,今天来在这块美丽的热土,回顾先辈事迹,重温入党誓词,让人倍受鼓舞。他表示,在有生之年继续发挥余热,与老战友们共迎中国式现代化实现。</p> <p class="ql-block"><b> 三</b></p><p class="ql-block"> 在纪念碑前举行完集体重温入党誓词仪式后,大家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司马迁祠。司马迁祠毗邻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园。</p><p class="ql-block"> 据资料介绍,司马迁祠始建于西晋永嘉四年,距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是为纪念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所修建的祠,也是一处集朝圣祭拜、历史熏陶、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景区保存有九十九级台阶、献殿、司马迁墓等珍贵遗迹,并设有史记大讲堂、千秋太史公、史记纪念馆、风追司马等展馆。</p><p class="ql-block"> 我一走进这里,就被一尊高耸入云的巨大司马迁雕像所吸引,无声之中一种景仰之情由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走过雕像,一条古道映入眼帘,古道全用石条铺成,上面有车轮碾轧、风雨侵蚀的痕迹,凸凹不平,是一个千年古道。</p><p class="ql-block"> 古道的右侧,是一座木牌坊,上书“高山仰止” ,意为司马迁的人格如山,行人敬仰。同时启示后人,司马迁走过的道路是一条追求真理之路,我们应沿着他走过的路奋勇前进。</p><p class="ql-block"> 军休干部们踏着千古古道,冒着秋天炎热,情绪高昂,拜谒华夏“史圣”,寻访汉太史司马祠、史记大讲堂、史记纪念馆、司马书院、风追司马等展馆,感受司马迁的功绩与魅力,领略《史记》的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 在景区有一块石碑上,刻着伟人毛泽东曾书写的:“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站在石碑前,欣赏半天,也浮想联翩。</p><p class="ql-block"> 司马迁祠景区景点很多,内容很丰富,军休干部们参观兴趣很浓。下午5点半左右,大家踏着夕照红霞离开了司马祠景区。</p> <p class="ql-block"><b> 四</b></p><p class="ql-block"> 9月26日,军休干部们在韩城国际大酒店吃过早餐,9点乘车出发,大约9点20分来到党家村参观。</p><p class="ql-block"> 据介绍显示:党家村始建于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至今已有690多年的历史。主要有党、贾两族,座落在东西走向的泌水河谷北侧,所处地段呈葫芦形状,俗称“党圪崂”。党家村古建筑群历史悠久、文化气息浓厚,村落选址符合“风水”,建筑布局遵循“礼制”。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和观赏价值,被国内外专家誉为“民居瑰宝”、 “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p><p class="ql-block"> 大家一下车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军休所几位工作人员(均是退伍不久的军人)的带领导,喊着“一二三四”响亮的口令,人人精神昂扬地走进了党家村。先在党家村有几分气派和特色的村庄门牌前来了张合影,然后解说员一边引导参观,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解起来。</p><p class="ql-block"> 在刚入村口的山坡上,大家居高临下举目观看,党家村全貌一览无遗。那土墙瓦屋一栋紧挨着一栋,几乎都是高低一致好大一片,唯有一座“文星阁”(如塔状)高高耸立,这“文星阁”是全村求学、求财、求功名、求平安之处,它犹如一座灯塔照耀着党家村。解说员带有自豪而神秘感向大家说,党家村每家的房顶瓦上都非常干净,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等会再告诉大家。她故意卖了个关子,吸引着我们在参观中去深入了解党家村。</p> <p class="ql-block"> 在解说员的引导下,我们从山坡往下走,大约走了200米就正式进入村庄了。村民们几乎都搬走了,只留下这座具有特色的古村庄让游客参观。走进这里,有点像走进山西的“乔家大院”和“王家大院”,但又有很大的不同。这里房屋大都是大小不一的呈长方型天井的四合院,院里空间不是很大。村庄道路都是石板路,有些高低不平。</p><p class="ql-block"> 村庄民清风正,风俗理念内容丰富。在一家墙壁上书写着这样两句话:“遵祖宗二字格言曰勤曰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书惟耕;古今来多少世家无非积福,天壤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从中可以体会到他们崇尚勤俭、读书、耕种、多积福。这个村子曾出过进士、状元,可谓不乏人才。</p><p class="ql-block"> 在全村一个过道的墙上,书刻着特别夺人目光的一个很漂亮的大“福”字,旁边配有“慈禧赐福”四个小字,吸引着不少军休干部手摸福字留下影照,让自己沾沾“慈禧赐福”之喜。大家还饶有兴趣参观了“党家分银院”、“家训展馆”、“龙门书院”、“翰林故居”等景点,一个个景点有着丰富的内涵,听着解说员讲述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p><p class="ql-block"> 一路参观到结束,我也没有听到解说员解答她开始抛出的问题:为什么党家村屋顶都干净如洗?我想这答案是否是,因为党家村是一块风水宝地,也因为这里民风正、风俗好、环境美,还因为这里天时、地利、人和吧!</p><p class="ql-block"> 上午11点半,大家怀着赞赏之情告別了党家村。</p> <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27日于西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