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亭 "十里一亭,以安名亭,以亭为镇" 这就是“安亭”古镇名字的由来。 安亭古镇的牌坊名为安亭老街牌坊,位于老街入口处,刻有“安亭老街”字样并配有楹联。楹联“怡神安心看车城,风光处处胜景;游目骋怀观江南,水乡皆成錦绣”。该牌坊为四柱三盖结构,兼具徽派建筑特征,是古镇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之一。 安亭老街,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境内,占地面积1.3公顷,是一条集文化旅游特色街 。安亭镇地处沪嘉昆三界交汇,自汉代发端,明代已成繁华集镇。市河安亭泾穿镇而过,完整呈现"因水成街、倚桥立市"的江南古镇格局。 安亭老街是上海西北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水乡古街之一,以明朝古桥严泗桥为中心,保留江南水乡的“路—桥—街”格局,结合菩提寺、永安塔和严泗桥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构成了老街千年的历史风貌。 严泗桥坐落于安亭老街永安塔下,东西向横跨安亭泾,历史上是嘉定与昆山两县的界桥。据光绪《嘉定县志》记载,该桥初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原名严泗桥;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知县陈率祖主持修缮;道光六年(1826年)民间重建后更名为“集庆桥”,但民众仍沿用旧称。作为一座单孔石拱桥,其全长11.6米,桥面宽6米,高3.7米,拱券跨径4.4米,桥南侧楹联“十字河分两县界,百厘市聚四方人”清晰标注了其地理分界与商贸枢纽的双重功能。桥身南面一株胸径25厘米的花石榴树已生长160余年。严泗桥于2000年被列为嘉定区文物保护单位。 严泗桥桥身南侧石缝中顽强地生长着一棵石榴树,称为花石榴,它即可观花又可观果。生长在老街严泗桥上的这课花石榴与众不同,它扎根在桥墩的石缝中,非常奇特,已有百岁以上的树龄。1988年安亭老街的花石榴被市园林管理局列为“上海市名目古树”。 固石工艺 石榴树传说与糯米固石工艺有关。工匠用糯米粉浆拌石榴籽填充石缝,既稳固桥体又促进树木生长,形成"石留"的寓意。类似工艺在上海朱家角放生桥等古桥中也有应用,石榴树种选择符合江南水乡气候条件,通过糯米钙化增强桥体结构稳定性。 <br> 自然生长 练塘朝真桥的石榴树属于自然生长的乡土树种,因江南多雨气候和糯米砂浆粘合作用,使种子能在石缝中扎根存活。这类树木通常生长缓慢,对桥体结构影响较小,成为古桥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成桥位于严泗桥西侧,南北向横跨西泗泾,为明嘉靖四年(1525年)始建、清嘉庆九年(1804年)重建的单孔石拱桥。其全长7.2米,桥面宽4.1米,高2.6米,与严泗桥(跨安亭泾)、中和桥(跨东泗河)共同构成“两河三桥”的品字形格局。三桥与永安塔相映生辉,形成“永安映朝晖,三桥叠塔影”的独特景观,成为安亭老街的核心地标。 井亭桥坐落于安亭泾南段,作为嘉定与昆山的界泾桥梁,东岸属嘉定,西岸归昆山。这座单孔石拱桥全长12米,桥面宽3.8米,高3.6米,拱券跨径5米,桥南镌刻楹联“龙门旧锁春申渡,鸿运新开甲子年”,2000年被列为嘉定区文物保护单位。据《安亭志(嘉庆)》记载,该桥历经明弘治八年(1495年)重建、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修及嘉庆八年(1803年)乡民修缮,历史上曾是安亭南市的核心枢纽。桥身采用花岗石质,桥长约13米,宽约3米,东西各有台阶8级,桥侧刻“井亭桥”三字。栏杆柱柱头为方形,中间两根刻有如意,两侧的四根刻有代表八宝的暗八仙图案,暗含“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意,同样有保佑来往行人的美好寓意。 杨家木桥 永安塔 相传在三国时期,东吴大帝孙权的母亲吴国太曾下令建造菩提寺,以祈求一方的平安。后来,在原寺的东南角,人们建立了“永安塔”,寓意着菩提的永恒与一方的安宁。然而,由于年久失修,这座塔在风雨中倒塌。明清时期,人们在原地重建了永安塔,但不幸的是,在抗战初期,它再次被战火摧毁。永安塔建于三国时期,战乱中毁坏,后多次重建,寄托着吴国太求平安的愿望。 2005年,永安塔由华侨企业家汤妙林先生慷慨捐资,最终圆满建成。塔名由玉佛寺方丈觉醒大法师亲笔题写,旨在重现昔日“永安映朝晖,三桥叠塔影”的盛景。塔身九层六面,高达56.88米,底层每边长6.6米,塔基直径约12米。南北各设入口,沿九级台阶可至台基之上,汉白玉栏杆环绕四周。塔内上下立柱表面采用精美的嵌铜掐丝装饰工艺,红底铜线交织成花团锦簇的图案,既华贵雍容又秀美超然。塔刹部分高达10.8米,由九道相轮构成,黄铜镀金更显尊贵。塔下有地宫、顶有斗室,内部金箔镶嵌、富丽堂皇、清净庄严。每层塔内还设有主题壶厅佛场并配有题图等景观供人欣赏。<br> 沿河有几座百步长廊、两面有亭、花坛、树木、假山组成各种景观,每到夏天廊亭外赤日炎炎,廊亭内凉风习习,在廊内观景聊天、散步,自得其乐。 进入永安塔大门第一层,正中央便可见到大肚弥勒金身佛像,四周墙上则镶嵌着四幅大型铜雕“二十四孝图。 第二层中央则是青铜制的释迦牟尼双身佛像,四周墙上则是四幅大型东阳木雕“释迦如来八祖成道图。 第三层中央则是缅甸玉雕刻而成的观世音菩萨像,四周墙上则挂有四幅大型扬州漆器画,分别描绘了观世音菩萨应化人间普度众生的故事。 第四层,双面药师佛由东北大兴安岭的香樟木雕成,四周墙上,四幅大型嘉定竹刻展现古代文人描绘安亭风土人情的诗作。 第五层,文殊菩萨圣像端坐须弥座上,四周墙上,安亭市民广场与国际赛车场等地的铜雕景观栩栩如生。 第六层,济公活佛的青铜雕塑引人注目,四周壁挂的七幅红木框菩提寺历代名僧画像,展示了寺庙的历史底蕴。 第七层,一口大钟悬挂中央,篆雕铭文“造福大众”寓意深远。<div> 第八层,明代大散文家归有光的生平介绍与徙居安亭时的情景介绍相互映衬。正门上方的归有光立身像与两侧的楹联,更是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沉。</div> 第九层为金顶,穹顶表面装裱的九百九十九尊佛像金碧辉煌,彰显了永安塔的庄严与华丽。 永安塔第八层是全塔观景的最佳层面,从这里可以眺望到大半个安亭的风光。 塔内每层均有扶梯攀登,登上极顶,举目四临,整个汽车城尽收眼底。塔下有古桥(严泗桥)相托,周围是仿明清建筑相衬,桥下潺潺水声,仿佛诉说着两岸历史的沧桑和时代的变迁,展现了安亭“永安朝晖,双桥塔影”一景 。 看到塔角上的铃铛,想起了《金陵塔》上海说唱曲艺作品,主要特色在于灵巧运用绕口令,在唱念中融合了快口、绕口技巧,咬字清楚,发音准确,舌如鼓簧,语似连珠,快而不喘,一气呵成。其作品是由上海说唱的创始人袁一灵所创作,其中,袁一灵其嫡传弟子黄永生所演唱的《金陵塔》被同行誉为"绝活",现此曲在江浙地区流传不衰。 金陵塔,塔金格陵,金陵宝塔第一层,一层宝塔有四只角,四只角上有金铃,风吹金铃旺旺响,雨打金铃唧呤又唧呤,这座宝塔造的真伟大,全是古代劳动人民汗血结晶品啊,名胜古迹传流到如今。 菩提寺全貌 上海嘉定菩提寺是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的佛教寺院,始建于三国东吴赤乌二年(239年),由孙权之母吴国太敕建,为上海现存最古老的佛寺之一。寺院现存建筑为明清风格,主体包括天王殿、大雄宝殿、菩提阁等,寺内保存有六株清乾隆年间古银杏及“投钥泉”井圈遗迹,民间素有“天下两个半菩提,安亭占其半”之说 。 塔前通往菩提寺的河堤上有石桥一座,石柱上蹲坐小石狮,威武庄严,与安亭古镇江南水乡的林茂葱葱,河溪潺潺的影致融为一体,回荡着千年古寺的佛鼓梵音。前是香花桥,中是弥陀桥,过桥即是人寺山门,山门上悬挂“菩提禅寺”匾额,进入山门后便是天王殿,墙外大书“南无阿弥陀佛”六个楷体大字。 菩提禅寺中另一古迹是六棵雄壮高大的古银杏树,这六棵银杏均为清乾隆年间(1736—1796)栽种,枝茂叶绿,见证着佛寺的兴衰。据上海市园林局考证,这六棵银杏三雄三雌,据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系上海古树名木保护第155号至第160号。颇为神奇的是,其中一棵古银杏树的枝干上天然形成有两尊菩萨像,引起许多信众的注意,并纷纷以结愿系红丝带的方式寄托心愿。 上海古树公园位于上海嘉定区安亭镇光明村泰海路230号,占地约10亩,以江南园林风格布局。公园因一棵树龄超过1200年的古银杏树而建,该树被称为“上海第一古树”,编号为上海“0001”。 千年古银杏生长所在地原是老古庙,也叫八石庵。银杏是雌雄异株的乔木,这棵千年古银杏是一株公银杏,所以不曾结白果。为了保护上海这棵最古老的银杏树,当时嘉定区政府在安亭镇政府的配合下,动迁了20余户农宅,投资100多万元,辟建了古银杏公园,从2002年4月底动工,于当年10月竣工。 古银杏“树王”高24.5米,胸围6.5米,冠径20米,树根分布范围达数亩地。公园以植物造景为主,配置耐旱植物,铺青砖地坪,保证古树根系透气。景区布局上,全园以古银杏群为中心,南边建有曲廊、花厅、亭台、花池、黄石假山等,营造出幽静清雅的古典风格。每到深秋,银杏叶金黄,形成金色地毯,景色宜人。 这株千年树王有个美丽传说:很久以前,银杏树上有个树头神,是位非常漂亮的姑娘,她能看到方圆几十里的人家。有一次,她眺望到有户人家穷得连烧火凳也买不起,非常同情,就用脚朝下蹬了蹬,那树根呼地一下窜到那户人家的灶前头成为烧火凳。当她看到这家主人每年虔诚到前来祭祀,就将那把瓷茶壶变成了金茶壶。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古银杏青枝绿叶越长越高,渐渐成了吉祥的象征。这些传说使得古树声名远播,吸引人们前来许愿祈福。最佳观赏期为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的金叶季,有时间前去看看这棵上海的一号树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