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回忆录】(饮1)时光剪影——我的平凡岁月

人文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九章 赛罕区大搞生态建设那几年(选节)</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第六节 再说水源工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一、试建饮羊沟山泉截蓄小塘坝水源工程</b></p><p class="ql-block"> 2001年春季,南山之上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在大规模的挖坑整地的同时,我们水电局又在北山设计、开工修建了“饮羊沟”水源工程,这一工程同样是为北山生态林木的浇灌提供水源。</p><p class="ql-block"> 前文曾提及,这个水源工程是我们计划实施修建的第二个工程项目。五月中旬,为了全力推进饮羊沟水源工程,我将刚刚新任的刘建刚副局长从他负责的“五路中低产田节水改造”项目区抽调回来。刘副局长经验丰富,由他主抓这项工程并主持设计方案再合适不过。局里水利设计室的陈国梁主任等专业人员迅速响应,全身心投入到设计方案的编制工作中。而局水工队的张丹枫则精心组织施工力量,为工程的顺利开展做好了充分准备。</p><p class="ql-block"> 然而,三应窑“饮羊沟”这个水源工程并非一帆风顺。这里沟窄地狭,流域面积十分有限,但却有一股明泉溢水常年流淌不息,宛如大自然馈赠的珍贵礼物。在工程初期的勘测设计阶段,我们就遭遇了棘手的难题。如果按照传统的“截伏流”方式修挖开漕,很有可能导致这股活泉水失流,最终不知去向。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前期的努力将付诸东流,水源无水可用,所有的付出都将白费。</p><p class="ql-block"> “截伏流”通常针对的是浅层伏流水,而饮羊沟的情况有所不同,明泉水是由“裂隙水”而形成,我们希望能够充分利用明泉溢流的这股活水。如何才能成功拦截并使用上这股宝贵的水源,这成为了我们研究和考量的核心问题。我与刘建刚副局长、陈国梁主任聚在一起,反复探讨,我们终于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要让地下泉水留住,又要将(明水)雨水拦截下来,这样可以使蓄水坑漕的水量大幅增加,从而保证抽水使用的需求。</p><p class="ql-block"> 基于这个思路,我们为这个水源工程赋予了一个崭新的名字——“山泉截蓄小塘坝”。初步方案是先在沟底的“小泉眼”前开挖一个集水漕,在集水漕内回填石块滤料,以起到过滤和蓄水的作用。与常规做法不同的是,集水漕上面不加覆盖层,以便更好地收集雨水和泉水。而在集水漕前面,自下而上修建一条石坝,这条石坝的作用是拦截溢出的泉水和下雨时的明水,形成一个具有小塘坝功能的蓄水区域。</p><p class="ql-block"> 方案确定后,工程迅速进入施工阶段。水源、蓄水池、扬水管道等各项工作同时开工,水工队技术员尚强同志常驻工地,为施工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挖掘机司机路远为了保证工程进度,日夜坚守岗位,由于工地条件有限,他晚上只能住在饮羊沟西沟沿阳曲窑村一个种瓜看瓜的瓜房里。与此同时,小山顶上的小蒙古包和西坡下的小平房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这些建筑将作为临时管理房使用。</p><p class="ql-block"> 我们深知,饮羊沟“山泉截蓄小塘坝”水源工程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但我们坚信,凭借团队的智慧和努力,一定能够克服重重困难,让这股珍贵的泉水为赛罕区的生态建设发挥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b>(未完待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