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今天早上从易县县城出发,沿着京环线经高碑店奔霸州,再也没有看见过山,感觉一路缓下坡,骑起来比前些天容易多了,怪不得叫易县呢!原来这么个易!</p><p class="ql-block">今天路过高碑店,高碑店的豆腐丝挺有名,地球人都知道。我感觉高碑店这个地名有故事。出发前,我在百度地图搜高碑店周边景点,果然有一个辽代的塔,一个金代的寺。</p><p class="ql-block">九几年的时候,我来过几次胜芳镇,都是坐着人家的车,匆匆忙忙在小食品批发市场跟着人家进点货就回去了。会骑车子以后看到许多大神级骑友一天往返胜芳镇,来游览胜芳古镇,知道了胜芳镇不止有批发市场,还有个古镇,臣妾做不到啊!俺的腿忒菜。这次就选择住宿胜芳镇,看看古镇究竟嘛模样?</p> <p class="ql-block">看!殿前的这通石碑高不高?这不就是高、碑、殿吗?这是俺瞎编的啊!你可别信以为真。也别跟俺争论。想一探究竟,去找小度。</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有驼石碑的大王八 ,还有躺下的高碑,也替俺做证。</p> <p class="ql-block">这一高一矮,不就是牧羊犬嘛!</p> <p class="ql-block">这个狮子真够老的,脖子上的毛都掉没了。</p> <p class="ql-block">这个小狮子不甘示弱,往上一蹿一蹿的, 冲着不虔诚进庙的人表示不欢迎。</p> <p class="ql-block">这个大殿从那个角度看,都脚着气势雄伟,总也看不够。</p> <p class="ql-block">大钟默默地告诉你,这里叫开善寺。</p> <p class="ql-block">这精美的石头会说话,说别看我老了,还是那么美。</p> <p class="ql-block">这个塔虽然是复制的,却是按辽代的塔复制的,虽然周围杂草丛生,远远看去就是古塔一样。</p> <p class="ql-block">这个寺据说是北京潭柘寺的弟弟,也就是说,它的名气仅次于潭柘寺。</p> <p class="ql-block">俺从一踏进这个寺的门槛,就听到梵音环绕,就像天籁之音,心里立马有点儿严肃了,走着走着就看到花池子里有一个花里胡哨的塑料小玩意儿,原来是它在念佛,插点儿让俺信了。</p> <p class="ql-block">虽然没有信佛,俺还是怀着一颗善良的心离开高、碑、殿。</p> <p class="ql-block">九几年的时候,我来过几次胜芳镇,都是坐着人家的车,匆匆忙忙在小食品批发市场跟着人家进点货就回去了。会骑车子以后看到许多大神级骑友一天往返胜芳镇,来游览胜芳古镇,知道了胜芳镇不止有批发市场,还有个古镇,臣妾做不到啊!俺的腿忒菜。这次就选择住宿胜芳镇,看看古镇究竟嘛模样?</p><p class="ql-block">搜胜芳镇景点,第一个就是王家大院。噢?咱河北也有一个王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迎面一个大门楼上的砖雕最令人瞩目,后来听讲解,那是刻的上海、北京、天津三个直辖市的典型风景,老王家那时候就逛遍了京津沪了!</p> <p class="ql-block">咱王家大院虽然比山西王家大院小多了!却也很精致。现在仅存的两个院子一个以精美的洋派砖雕令人咋舌,据说是请了上海建石库门的师傅盖的。</p> <p class="ql-block">另一个院子是以欧派风格为主,欧就欧在窗户上的大块玻璃上。你想啊!1888年的时候,中国老百姓都用纸糊窗户,谁家用的起玻璃呀?没有见过玻璃呢!人家就用一米一块儿的玻璃镶窗户。</p><p class="ql-block">这两个院子有一个共同的冀中建筑特点,就是平顶房加有女儿墙。</p> <p class="ql-block">出了王家大院,在街西南角上立着一座钟楼。大钟的指针还走字,每个小时打一次钟,可见镇上的人时间观念多么强,比深圳人提出时间就是金钱还早!</p> <p class="ql-block">张家大院以大压王家大院一头,也是一中一洋两处院落 每一 处都是两进院。这是清 朝时期的院落。</p> <p class="ql-block">这是洋派的院落。</p> <p class="ql-block">现在胜芳镇为什么这么有名,人家是有来历的,不信你看图片。</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和张家大院,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都住过党和国家领导人,如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等大人物都曾在这两个大院住过。仅就这一住过,就是国家文物。</p> <p class="ql-block">“古街”最南面是文昌阁。可以进阁里面去,只能上到二楼。</p> <p class="ql-block">这个小店虽然不起眼,它的建筑风格代表了冀中水乡的建筑风格,这是大师冯骥才先生说的</p> <p class="ql-block">这个门面房代表着计划经济时代。</p> <p class="ql-block">一个小镇上的这所建筑是中苏火热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我从文昌阁出来,太阳就要落山,夕阳的余晖照在文昌阁上,余晖告诉我,胜芳镇一游到此结束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