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南疆深度游2》 红土会宁漫行记

周锡章

<p class="ql-block">   9月5日清晨七点,我们从三门峡启程赴兰州。车刚驶离,便遇瓢泼大雨,连霍高速路面积水严重,车辆不时打滑漂移,险象环生。</p> <p class="ql-block">   直至驶入甘肃陇东地界,雨势才渐渐收敛。当“会宁县”的路牌映入眼帘,这场曾让人揪心的行程,终于迎来了安稳的转折。</p> <p class="ql-block">   从服务区驶出匝道,会宁,这座被红土环抱的小城骤然闯入视野。空气中象似裹着历史的厚重气息,让人不自觉地放慢了车速。</p> <p class="ql-block">   循着导航与路标前行,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塔很快出现。粉色塔身直插云霄,衬着红土更显庄严肃穆,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塔顶的红星在午后阳光里熠熠生辉,基座上“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的鎏金大字笔力遒劲,泛着厚重光泽。</p> <p class="ql-block">   烫金铭文的字里行间藏着当年会师的峥嵘岁月,其字迹似在无声的诉说,将八十余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缓缓铺展在我们眼前。</p> <p class="ql-block">   拾级而上,纪念塔前的广场透着肃穆庄严的氛围。几株老槐树虬枝舒展,枝叶随风轻摆,似在躬身迎接每一位探寻红色记忆的旅人。</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步入红军长征会师纪念馆内,时光仿佛骤然的倒流,瞬间将人拽回那个战火纷飞、红旗高扬的峥嵘年代,心绪也随之而沉定。</p> <p class="ql-block">   在玻璃展柜里的一双双破旧草鞋,其鞋底现在还沾着当年的泥土,仿佛能让人看见当年红军踏过雪山草地时的蹒跚步履和艰难岁月。</p> <p class="ql-block">   泛黄的军用地图上,红色路线清晰勾勒出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轨迹,每道褶皱里都裹着浴血奋战的故事,静静等候被世人倾听与铭记。</p> <p class="ql-block">   墙角陈列的步枪、马灯与搪瓷缸,裹着岁月的锈迹和斑驳。步枪旧痕、马灯划痕、搪瓷缸掉漆的边缘,仿佛还留存着先辈们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   指尖象似能触摸到他们心中那份滚烫的信念与执着,随着讲解员的声音,我们的思绪被轻轻拉回到了1936年那个意义非凡的深秋。</p> <p class="ql-block">   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历经千难万险,先后抵达会宁。10月10日,县城文庙大成殿里,三大主力会师庆典盛大举行,气氛激昂。</p> <p class="ql-block">   嘹亮军号响彻云霄,鲜红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每一个激荡人心的瞬间,都成了镌刻在历史长河里的滚烫印记,闪耀着信仰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   这一刻,不仅标志着历时两年的万里长征终于抵达终点,更重要的是在中国革命的暗夜中,点燃了一簇照亮前路的新的希望之火。</p> <p class="ql-block">   脑海里,长征路上牺牲的战士、嚼着草根仍前行的身影一一浮现;耳畔,枪林弹雨中的呐喊清晰鲜活,似跨越时空传递不灭信念。</p> <p class="ql-block">   听着这些故事,不由的让人动容,深深感慨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夕阳西下,余晖为纪念塔镀上金边,也为会宁红土坡染上浓郁色彩。</p> <p class="ql-block">   我们驱车离开会宁时,回望这座小城,感觉它已经不再是地图上那个简单的地名,而是一个承载着厚重记忆与精神力量的特殊坐标。</p> <p class="ql-block">   回望这段西行路,连霍高速中的雨幕惊险不过是沿途插曲,而会宁那抹滚烫的红色印记,成了这次西北南疆游中最厚重的记忆注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