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对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的偏爱,是我心底多年的情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壮阔,“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沧凉,早已在我心中勾勒出一幅雄浑而悲壮的边塞图景。1990年,我在武警西安指挥学校工作时,曾和校务处王乃文助理员赴武警乌鲁木齐指挥学校参观见学返回途中,特意在酒泉市仃留,只为圆一个亲赴玉门关的梦。</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i>玉 门 关 遗 址</i></b></p> <p class="ql-block"><b> 玉门关,别名:小方盘城。设置于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是中国古絲绸之路上的一个关口,汉代时期的历史遗存。玉门关遗址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由戈壁、荒漠、河流、湖滩共同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北与北山相望,南与祁连山呼应,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北约90公里,西距羅布泊东部边缘约150公里。玉门关现存城垣完整,总体呈方型,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4米,残垣高9.7米,全为黄胶土筑成,面积633平方米,西牆、北牆各开一门。城北坡下有东西大车道,是历史上中原和西域诸国來往之路。是中国絲绸之路上重要的关隘,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见证了汉代交通管理、烽燧及长城防御制度。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i>敦 煌 市 旅 游 地 图</i></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i>络 绎 不 绝 的 游 客</i></b></p> <p class="ql-block"><b> 11月12日清晨,我们乘车从酒泉市出发,向敦煌玉门关飞驶而去。车窗外的戈壁滩一望无际,枯黄的笈笈草在寒风中瑟缩,天地间只剩下单调的黄土色,进入敦煌市境内时风力越來越大,捲起的沙粒打在车窗上,发出细碎的声响,临近玉门关时,举目望去大漠戈壁,漫漫黄沙,残垣断燧,一片沧凉。真是“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百草枯”。当“玉门关遗址”的标识牌出现在视野里时,我的心不由得一紧——那座在诗中“孤城遥望玉门关”的矗立千年的孤城,终于让我亲眼看到了。</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i>现 存 的 玉 门 关 遗 扯</i></b></p> <p class="ql-block"><b> 下车之后,举目望去,茫茫戈壁之上,一座土黄色的城堡废墟孤零零的矗立着,这就是玉门关。它没有想象中的雄伟,亦无帶甲土兵守卫,牆体斑驳,多处已经坍塌,露出内部的夯土层,但那份经历岁月侵蚀的沧桑感,却比任何宏伟建筑都令人震撼。城牆周长不过数百米,城门早已无存,只剩下两个巨大的豁口,象凝视着远方的眼睛,見証过无数次的日出🌅日落,也送别过无数的戍边将士。</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i>遗 址 边 界 的 汉 王 旂</i></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i>风 化 坍 塌 的 城 牆</i></b></p> <p class="ql-block"><b> 我沿着玉门关(小方城)残破的城垣慢慢行走,脚下的沙土松软而干燥,每一步都象是踩在历史的尘埃里。不远处,连绵的烽燧遗迹顺着戈壁延伸向远方,那些用土坯垒砌的烽火台早已风化,却依然坚强的屹立在风沙中,仿佛还在等待着传递边关的警报。环顾四周,没有草木,没有鸟🦉鸣,甚至连一絲绿意都看不到,只有无尽的黄沙和辽阔的天空。此刻,我才真正体会到“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含意——这里的荒凉是极致的、纯粹的,却又帶着一种令人心悸的凄美。</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i>遗 址 上 的 夯 土 层</i></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i>残 牆 断 壁 的 遗 扯</i></b></p> <p class="ql-block"><b> 站在城牆上,我闭上眼睛,仿佛能听到千年前的羌笛在风沙中囬荡,能看到戍边将士们身着铠甲,手持兵器在城楼上守望的身影,他们远离家乡,驻守在这荒凉的边关,忍受着严寒苦暑和无尽的思念,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着国家的安宁。那份艰辛,那份执着,穿越千年时光,依然让我这个同为军人的老兵深受触动。如今,我们已不需要象古代将士那样,在“羌笛何须怨杨柳”的艰苦环境中戍边守土。隨着祖国的目益强大,边防綫早已在千里之外的新疆,并且是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但站在玉门关前,我更加深刻的明白,军人的使命从未改变——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守护家园的神圣责仼,永远在肩。</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i>孤 立 的 烽 隧 遗 址</i></b></p> <p class="ql-block"><b> 结束了玉门关遗址的参观,返囬时又顺路游览了鸣沙山,見证了“塞外风光之一绝”的“天下奇观”月牙泉。并骑上有“沙漠之舟”美称的🐪骆驼,上沙丘,听沙鸣,把耳朵贴近沙丘,仿佛能听见古代戍边将士们“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的怒吼声,和汉唐商队打着火把赶路的么喝声。拍照留念后已到18时,于是,急忙登车返回酒泉。</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i>敦 煌 市 鸣 沙 山 </i></b></p> <p class="ql-block"><b> 鸣沙山座落于敦煌市东南5公里处,以沙动成响而得名。月牙泉被其环抱,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汉代时称沙井,唐代时称药泉,清代才正名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近25米,面积13.2亩,平均水深4.2米。水质清冽,澄清如镜,流沙与泉水之间仅数十米,但虽遇烈风而泉不因流沙而掩没,地处戈壁而泉水不浊不涸。这种沙泉共生、共存的独特地貌,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的“天下奇观”。1994年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15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i>笔者在月牙泉留影</i></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i>神 奇 的 月 牙 泉</i></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i>骑骆驼 听驼鈴 看浩瀚沙漠</i></b></p> <p class="ql-block"><b> 那次敦煌之行,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寻访,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它让我为自己是一名軍人而骄傲,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守护祖国壮丽山河的决心。那片黄沙,那眼月牙泉,那座孤城都是祖国的宝贵财富,我们要保护好,开发好,使古迹复活,让历史说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鹧鸪天.游玉门关感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西 出 阳 关 路 漫 漫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黄 沙 万 里 接 雲 天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古 燧 殘 牆 依 危 岭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孤 城 荒 丘 是 边 关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思 往 昔 ,守 疆 边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羌 笛 幽 怨 柳 含 烟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而 今 祖 国 山 河 固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身 为 军 人 志 更 坚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1990年11月12日于酒泉</b></p> <p class="ql-block"><b>备注:部分图片选自网络,致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9月28日修订于长安</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