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914山西游—洪洞

桂增

<p class="ql-block">中午12点坐地铁到太原南站,坐去洪洞G625次13:39开到洪洞北,大约1.5小时,出站有26路公交车等候,坐30分钟到县城。</p> <p class="ql-block">入住酒店后,出去吃饭、逛逛。</p> <p class="ql-block">金狮饭店,是一个有38年的饭店,在当地还是比较有名的,吃起来味道还不错。在山西吃饭有个特点,下午2点到5、6点之间是无饭开吃的。中间他们都是要午休的。</p> <p class="ql-block">小小的县城里,还有一个很大的教堂,可惜的是现在已经关门了。</p> <p class="ql-block">苏三监狱,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知县杨茂主持修建,是中国现存唯一一座保留明代形制的监狱。因京剧《玉堂春》中苏三蒙冤入狱的故事闻名,现存普通牢房与死囚牢房。普通牢房共12间,每间仅4平方米,通道上方设铁丝网与铜铃预警系统;讨论死囚牢房称“虎头牢”,墙厚1.7米并填充流砂防越狱,西侧房间曾囚禁苏三,院内保留其洗衣水井及蜡像馆。该监狱历经多次损毁与修复: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因地震坍塌后重建,光绪四年(1878年)重修,1977年损毁后于1984年按明代形制复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广胜寺</p><p class="ql-block">广胜寺,坐落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是国家AAAA级景区霍太山(广胜)风景名胜区内的景点。寺院始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原名俱庐舍寺,亦称育王塔院,唐代改称广胜寺。唐大历四年(769年),中书令汾阳王郭子仪撰置牒文,奏请重建。宋、金时期,广胜寺被兵火焚毁,随之重建。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平阳(今临汾)一带发生大地震,寺庙建筑全部震毁。大德九年(1305年)秋又予重建。此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和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平阳一带又发生地震,但这两次地震寺宇未遭大的损坏,除上寺飞虹塔及大雄宝殿明代重建外,其余均为元代建筑。霍太山(广胜)风景名胜区的飞虹塔、《赵城金藏》、水神庙元代壁画,并称为“广胜三绝”。飞虹塔是五座佛祖舍利塔和中国现存四座古塔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留有工匠题款、最大最完整的琉璃塔,央视86版《西游记》中《扫塔辩奇冤》唐僧扫塔的取景就在此处。2018年8月,经世界纪录认证官方工作人员现场测量审核,该建筑被确定为“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赵城金藏》是宋代中国第一部木刻版大藏经《开宝藏》的版式,这部藏经是唐代三藏大法师玄奘自天竺取回的梵文经卷中译善本,全世界只此一部,因而被视为稀世瑰宝,是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死囚洞</p><p class="ql-block">在押囚犯病死或被酷刑致死者,尸体就从这里拖出</p> <p class="ql-block">狴狂牢</p><p class="ql-block">是关押死刑罪犯的牢狱。双墙双门,夹道低矮,犯人进出均得低头躬躯,以示封建王朝刑律威严。 “狴犴”,传说中龙之四子,形似虎,有威力,平生好诉,故立于狱门。后人亦称狴犴牢为“虎头牢”。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丈八墙</p><p class="ql-block">死囚院南围墙高达一丈八,墙体厚为五尺一寸,墙体内灌流沙,以防止犯人打洞外逃,从中可见统治者用心良苦。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男死囚牢</p><p class="ql-block">东西这3间牢房关押的是男死囚犯。犯人具体行刑的日期上司还没批复。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苏三囚牢</p><p class="ql-block">这套东西走向的枕头窑分为两个囚室。窑洞结构为两栿两券,双层窗棂墙体厚达三尺三寸,真可谓固若金汤。当年苏三曾在西牢关押,后人俗称"苏三囚牢。</p> <p class="ql-block">苏三井</p><p class="ql-block">死囚院内的这口井,是死刑犯人被处死前以罚打水为牢务的象征物。井口直径23cm,井深六七尺。井口上数道磨痕是历代犯人打水时用绳索拉的痕迹。 苏三当年蒙冤落难时在此打水洗衣,后人称此为“苏三井”。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洪洞关帝庙</p><p class="ql-block">洪洞关帝庙位于洪洞县城关帝楼街。民国五年(1916)《洪洞县志》记载: “关帝庙,元大德十年(1306)里人苏汉臣重建,明嘉靖十年(1531)增修正段为五间,清顺治二年(1645)增建戏楼,清康熙四十九年重建春玖楼(关帝楼)及戏楼”。另据重修碑记载,清道光二十年(1840),光绪二年(1876)分别予以修葺。现存正殿主体保留元代遗构,东西厢房为清代建筑,余为明代建筑。占地面积1064.4平方米。坐北面南,中轴线上存关帝楼、献段、正店</p><p class="ql-block">4殿。两侧存钟鼓楼、东西厢房。原有后殿,现不存。庙院存清代维修碑2通、关王辞曹操书碑1通。1991年维修关帝楼。2006年重修戏台。现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戏台</p><p class="ql-block">戏台也叫路台,位于钟鼓楼中间与关帝楼北面接衔处,戏台(倒座)坐南朝北,为卷棚式屋顶,与献殿相对应,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戏台中间是一座可搭可拆的活动台面。平时大门洞开,供人进出,每逢庙会演戏,架上木板变为戏台。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关帝楼</p><p class="ql-block">关帝楼,又名春秋楼,始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是我县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高层楼阁式古建筑, 楼平面呈方形,十字歇山顶。 北面悬挂有董寿平先生题写的“飞栋凌庐”额, 楼内顶层供奉关帝夜读《春秋》木雕像。 </p> <p class="ql-block">其实关帝庙就剩这么一个小小的院子了。</p> <p class="ql-block">从关帝庙出来逛了逛街就回酒店了</p> <p class="ql-block">2025.9.1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