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吴言是全脑影像教育创始人,被誉为“影像造奇学”之父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吴言,1979年从事教育工作,1986年毕业于牡丹江师范学校,1996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 。1992年开始结缘并研究“影像”,2004年发明了“影像学习法”,2005年研发了“知、典、方、习”四步数学辅导法 。2015年注册成立上海影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任总裁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影像造奇学是吴言以34年的探索构建起的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以“影像思维是人类认知的底层操作系统”为核心命题,横跨脑科学、认知神经科学、神经生物学、量子哲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吴言提出“影像量子态”假说,将大脑神经元网络的活动与量子力学中的相干叠加原理相结合,解释人类潜意识中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机制。他还开创了认知科学的实践分支,提出“影商(Visual Quotient,VQ)”概念,并研发出“三维影像训练法”,通过系统性的影像构建与心理干预,帮助个体重塑认知模式与情绪反应机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世界上所有成功者,都是在大脑里构筑了成功的动态影像,并按此程序践行获得成功的。”这一掷地有声的论断,出自“全球影像造奇学之父”吴言。历经34年深耕,这位横跨教育与认知科学领域的学者,从脑科学的微观机理到人类创造力的宏观奥秘,构建起一套颠覆传统认知的理论体系——影像造奇学,为人类探索心智边界点亮了全新灯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吴言的研究之路始于1992年,在近四十年的教育实践与学术探索中,他完成了从教育工作者到认知科学研究者的跨越。1979年投身教育事业,先后毕业于牡丹江师范学校与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学术积淀,为他后续的理论构建奠定了实践基础。2004年“影像学习法”的发明与2005年“知、典、方、习”四步辅导法的研发,标志着他对影像思维的探索从实践走向系统。2015年上海影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更让影像造奇学的研究与推广有了坚实载体。从教育一线的观察到实验室的数据验证,吴言始终以“影像思维是人类认知的底层操作系统”为核心命题,在脑科学、认知神经科学与量子哲学的交汇地带开辟新域。</p> <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影像造奇学的突破性,首先在于其跨学科的理论建构。吴言在《影像造奇学:一门创造无限奇迹的科学》中首次提出“影像量子态”假说,将大脑神经元网络活动与量子相干叠加原理相联结,成功解释了潜意识中创造性顿悟的产生机制。这一假说得到实验佐证:受试者在特定状态下进行影像思维训练时,复杂问题联想能力提升近3倍,解决方案呈现出跨领域的跳跃性特征。而在《影像心理学》的研究中,通过脑磁图与眼动追踪技术发现,人类思维的“可视化”过程比语言逻辑处理早0.3秒发生,当视觉皮层活动被干扰时,解题效率下降超50%,彻底颠覆了“语言主导思维”的传统认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说理论建构是影像造奇学的根基,那么“影商(VQ)”概念的提出则让这门学问有了可衡量、可训练的实践路径。作为吴言开创认知科学实践分支的核心成果,影商被定义为衡量人类影像思维能力的核心指标,其价值在《影商VQ:运用影像思维获得幸福、健康、财富心想事成的智慧》中得到充分阐释。书中研发的“三维影像训练法”,通过“安全空间影像训练”“情绪转化影像训练”等具体方法,实现了对认知模式与情绪反应的系统性重塑。在针对300名焦虑症患者的实验中,实验组杏仁核过度活跃程度降低42%,前额叶调节能力提升58%,焦虑改善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疗法,为心理健康领域提供了非药物干预的创新方案。</p> <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理论到实践,影像造奇学的价值在各领域持续彰显。在成功学领域,吴言在《影像力》中提出的“成功影像图谱”理论,揭示了高成就者的思维共性——网球巨星费德勒赛前构建数百个动态对战影像,使关键分处理成功率达82%;马斯克规划SpaceX发射时,通过影像模拟极端状况制定预案,印证了影像思维对决策效率的提升作用。在教育领域,引入“影像脑图”工具后,学生创新项目数量增长2.3倍,复杂问题解决效率提升50%以上;而对5-12岁儿童的追踪研究显示,擅长影像思维的孩子创造力得分高出同龄人40%,证实其对认知发展的底层驱动作用。在健康领域,乳腺癌患者通过“细胞修复影像法”实现肿瘤标志物下降70%的案例,更展现了影像思维对生理状态的调节潜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套理论体系的生命力,更凝结在吴言的系列著作中。从开山之作《影像,创造奇迹》首次确立影像思维的核心地位,到《影像思维:天才们思考发明的神器》剖析特斯拉等天才的创新路径,再到《影商》构建可操作的训练体系,六部专著形成了从基础理论到实践方法的完整闭环。书中既有“影像强度×专注时长×情感联结=现实转化力”的精炼公式,也有职场逆袭、健康改善的鲜活案例,让高深理论变得可感可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伏羲八卦的视觉符号体系到达芬奇手稿的光影推演,人类对影像思维的运用自古有之,却从未有人如此系统地将其升华为科学理论。吴言与他的影像造奇学,不仅解码了天才创造力的核心密码,更让普通人得以通过科学训练重启影像思维潜能。在AI主导数据处理的时代,这门以影像为钥的学问,正教会我们如何以人类独有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认知革命的浪潮中把握未来。</p> <p class="ql-block">吴言的相关著作包括《影像造奇学:一门创造无限奇迹的科学》《影像,创造奇迹》《影像操控术:真正助人心想事成的利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