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行系列(一);一次五台山 缘起五百年

星星

<p class="ql-block">昵称:星星</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450571</p> <p class="ql-block">前记:</p><p class="ql-block">山西,这片位于黄土高原的古老土地,宛如一座 “华夏文明露天博物馆”,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沉淀。这里有历经岁月洗礼的千年古建,有气势磅礴的黄河壶口瀑布,还有传颂着晋商传奇的平遥古城。如果你渴望一场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的旅行,那么山西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现在,就跟着我的脚步,开启这场精彩纷呈的山西之旅吧!</p> 五台山     吉祥满人间 <p class="ql-block">九月十六日由无锡中旅组织的13人的精品小团从无锡硕放机场飞往太原武宿机场,旅程时间六天。第一站就是五台山礼佛。</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驰名中外,佛教圣地,是智慧文殊菩萨的道场,列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素有“金五台、银峨眉、铜普陀、铁九华”之说,同时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p><p class="ql-block">五台山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化、民俗风情、避暑休养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p><p class="ql-block">五台山泛指五台县的五座相互连接环绕、挺拔秀丽的山峰。它们分别是: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和中台翠岩峰。由于台怀镇寺院群分布在五座山峰之间,人们就通常把到过台怀镇视为去过五台山了。</p> <p class="ql-block">红墙金瓦映着苍松翠柏,晨钟暮鼓裹着香火氤氲,千百年来无数人跨山越岭而来,为求一份心安,也为圆一场与历史的相遇。</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寺庙探秘:红墙金顶间的信仰密码</b></p><p class="ql-block">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东北部五台县境内,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点北台叶斗峰海拔3061.1米,被称为“华北屋脊”。五台山的自然环境也极为特殊。这里四季分明,夏季凉爽,即使在最热的七八月份,气温也很少超过20度,因此又被称为"清凉山"。</p><p class="ql-block">五台山寺庙历史悠久,建筑风格多样,是中国青庙黄庙共处的佛教道场,有宗教活动场所86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p><p class="ql-block">代表性寺庙包括:</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显通寺‌</b>:五台山开山祖寺,始建于东汉,为现存最古老寺院之一。</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菩萨顶‌</b>:规模最大的黄教寺院,清代皇家行宫,康熙、乾隆曾驻跸于此。</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塔院寺‌</b>:塔院寺作为汉藏蒙满各族信徒的朝拜地,现存康熙、乾隆等帝王题写的匾额,以及“<b style="color:rgb(1, 1, 1);">毛泽东路居纪念馆”</b>等历史遗迹,凸显其宗教与历史价值。 ‌以高56.4米的大白塔为标志,是五台山标志性建筑。(维修中,无法游览,留有遗憾,下次再来!)</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佛光寺‌</b>:为唐代木结构建筑,被<b style="color:rgb(1, 1, 1);">梁思成称为“中国第一国宝”</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殊像寺‌</b>:供奉五台山最高文殊菩萨塑像(近10米),为文殊祖庭。</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的佛像数量多达30000余尊,此外还有佛塔、影壁、牌楼、碑碣等。</p> <p class="ql-block">半天的游览只能走马观花,在导游的引导下游览了五爷庙(万佛阁)、显通寺、殊像寺、龙泉寺。时间仓促,对五台山的这些名剎,也只能匆匆一瞥,却也领略仰望到各个寺庙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神秘而庄严的光芒。</p> 五爷庙 民间的朝圣中心 <p class="ql-block">五爷庙,又称五龙王殿、万佛阁,居台怀镇中心,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曾为塔院寺属庙;清代重建,改为黄庙。占地面积4898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五爷是东海龙王第五子,传说曾助文殊菩萨镇守五台山,后因救康熙帝脱离险境被赐封为“广济龙王”,并获“龙参”匾额。该传说增强了五爷的神秘色彩,也使五爷庙成为五台山香火最旺的寺庙之一。</p> <p class="ql-block">相传康熙皇帝在一次访问五台山时遭遇狂风暴雨而迷路,龙王五子前来做法救驾才得以安全返回。为了感谢救命之恩,康熙皇帝把他的仪仗队的半副銮驾作为赏赐,还脱下自己的龙袍披在龙王五子身上,并赐金脸。同时,康熙皇帝御笔题写了“参龙”两字,也可以念作“龙参”,由于没有落款,从左右都可读。</p><p class="ql-block">现在,这二字被引申为龙参是真龙天子来参拜五爷,而参龙则是普通人来参拜五爷。又因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皇帝也是龙,所以参拜五爷都可以称作是“龙参龙”。</p><p class="ql-block">此外,“龙参”也代表了五爷作为龙王的儿子被文殊菩萨点化参悟造福百姓的事迹,同时也激励着普通人只要不断努力上进,终能达成正果。</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五爷庙并不大,只有三重殿,龙王殿,文殊殿,还有万佛殿、戏台。传说也是许愿还愿最灵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在龙王殿的后面,是一座2003年建的文殊殿,殿内供奉的文殊、观音、普贤三尊脱纱菩萨像,是从万佛阁请过去的,也是十分的珍贵。</p> <p class="ql-block">龙王殿的侧面是万佛阁,正中供奉佛祖释迦牟尼,两侧及背三面墙壁上,有一万尊泥做的小佛像,称万佛阁。</p> <p class="ql-block">万佛阁外还有三通珍贵的明代石碑,右侧廊檐下一通,正面是各级政府禁止向僧人勒索天花(台蘑),提倡公平买卖的公文;背面是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五台山的寺庙名录,分四大类,首先是十二大寺,有显通寺、圆照寺和塔院寺;其次是五座台顶的寺院;然后是殊像寺、清凉寺、金阁寺等;最后是黛螺顶、狮子窝等,合计90座,是当时五台山寺庙发展的真实记录。</p> <p class="ql-block">五爷庙的“五爷”是五台山的守护神,民间说他“有求必应”,但更重要的是,许下愿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能力一步步实现目标,心中有方向,路才能在脚下。还愿在五台山等于二个字“感恩”,感恩坚持不懈的自己,感恩遇到的一切人和事,三分求七分修才是正能量的信仰!</p> <p class="ql-block">脚步匆匆赶往显通寺,路过罗睺寺…。</p> <p class="ql-block">罗睺寺是五台山五大禅寺之一,内有殿堂118间,创建于唐,当时属显通寺,明成化年间,从显通寺独立出来称罗睺寺。内有大佛殿、天王殿,非常著名。</p> 显通寺 七处九会的千年古刹 <p class="ql-block">位于台怀镇中心区灵鹫峰菩萨顶脚下,海拔1762米。寺宇坐北向南,是五台山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寺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台山佛教协会驻地。</p> <p class="ql-block">显通寺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年间,被称为“中国第二古寺”,与河南洛阳白马寺同为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被称作“释源宗祖”。寺内建筑众多,有大雄宝殿、无量殿,里面有座铜殿始铸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共用铜10万斤,外层镀金,寺中有很多重要文物,1982年,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据《清凉山志》载,显通寺建于东汉永平年间,称大孚灵鹫寺。北魏孝文帝时扩建,称善住院,因寺前有花园,又名花园寺。唐太宗时重修,改称大华严寺。明太祖时再次重修,赐额“大显通寺”。万历年间,明神宗又赐额“大护国圣光永明寺”。1688年(康熙二十六年),又复名大显通寺。1405年(永乐三年),朝廷在此寺设立都纲司,专管寺庙僧尼,使其成为五台山十大青庙之首庙,又是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p> <p class="ql-block">显通寺现存均为明清时建筑,景观丰富多彩。游人从杨林街沿石砌缓坡西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结构精巧的木牌楼。再往前行,便是显通寺大钟楼。钟楼上下两层,下层为石砌门洞,门楣刻有“震悟大千”四字,意为钟声远播,佛法无边,可使大千世界的众生震悟觉醒。</p> <p class="ql-block">显通寺山门坐西向东,高大雄伟,在五台山首屈一指。两旁立有“龙”、“虎”石碑,取“左青龙”、“右白虎”之意,龙虎把门,确保平安。龙虎两字为唐代雷雨居士所书,字体挥洒自如,龙腾虎跃,堪称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显通寺一连7进大殿,由南向北,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依次为观音殿、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和藏经殿,无一雷同,东西廊房对称互合,整肃严谨,阔敞宏大,为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其中无量殿,又名七处九会殿,<b style="color:rgb(1, 1, 1);">相传释迦牟尼佛先后在七个地方讲经九次,故称七处九会</b>。此殿为砖结构,藻井精细,镂刻华丽,是古代砖石建筑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显通寺文殊殿前,有两座六角碑亭,亭内立有石碑。东侧一碑,为康熙御制碑文;西侧一碑无字,人称无字碑。相传盖碑亭之地,原是两个圆形水池,池水清澈,如高卧灵鹫峰的龙之眼睛。当年康熙朝台,见此情景,怕龙生睛活化,出真龙天子,便让和尚立石碑镇压。碑虽无字,但观赏者甚多,看着无字碑,游人浮想联翩,可谓无字胜有字。</p> <p class="ql-block">登临钟楼,凭栏远眺,心潮起伏,远山近水,寺庙佛塔,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显通寺方丈院仓楼,现改建为佛国藏珍楼,集中陈列五台山寺庙之文物,陶、木、金、石雕刻佛像和书画艺术作品中,有不少国家一级文物,吸引众多文物爱好者观赏。</p> <p class="ql-block">显通寺最重要的景观是铜殿和铜塔。铜殿是迄今全国唯一的青铜建筑物,1605年(万历三十三年)铸造于荆州。这座铜殿是明神宗为其母亲李太后祈福延寿,永保大明江山,由妙峰祖师从全国13省募化10万斤生铜铸造而成。座殿用了10万斤铜,相当于当时全国铜产量的十分之一。</p> <p class="ql-block">2025年“铜殿修复工程”完工,3吨重的铜铸殿体在阳光下金光闪闪,殿内万尊小铜佛排列整齐,光影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功德箱上,随手拍都是《长安十二时辰》同款质感。</p> <p class="ql-block">铜殿前有5座铜塔,象征5座台顶,1606年(万历三十四年)由本寺僧人胜治建造。日寇侵入五台山,中间三塔遭破坏。1988年,显通寺住持成佛法师补铸3座铜塔,使五塔重新并峙。五座铜塔造型各异,有的为密檐式,有的为佛钵式,塔身各铸佛像多尊,并铸有不同佛经经文,玲珑剔透,精妙绝伦,成为游人伫立观赏、摄影留念的重要景观。</p> <p class="ql-block">铜殿南面有一座须弥座瓦顶照壁。照壁坐南朝北,背靠千钵文殊殿的后墙,面向铜殿的正门,壁面正中镌刻“清凉妙高处”五个红色大字,上方还有“敕封妙峰真正佛子”。照壁上的题词是万历皇帝对妙峰和尚的最高褒奖。</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 可以说是集东方寺庙之大成,也是唯一一个青庙(和尚)黄庙(喇嘛)共处一山的佛教圣地。</p> <p class="ql-block">去殊像寺路上,修心和礼佛的禅樾以及皈依者每年也会到五台山来虔修佛法,全国各地大小寺庙,以及其他三座佛教名山的僧人法师们可以不远万里,风尘仆仆的前来五台山交流佛学,使得五台山的山门终日络绎不绝。而在殊像寺殿内,还有正面高大的金漆木刻像三大士:观音、文殊、普贤。如此包罗万象,使得五湖四海的信徒们都能有所求,有所信、有所得。</p> 殊像寺 震撼的亚洲最大骑狮文殊像 <p class="ql-block">卡在下午五点五台山寺庙关门之前,我们连奔带跑进了殊像寺。为五台山五大禅寺之一,因寺院供奉文殊菩萨而得名,被称为“文殊祖庭”,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象征智慧,无数人到此祈求智慧、学业进步和事业顺利。我虽不是信徒,却也在心里默默祈祷儿子媳妇事业顺利、孙女学业进步!</p> <p class="ql-block">文殊师利在佛教中的地位非常高,被尊为七佛之师,万佛之母,象征着智慧第一。五台山也因为文殊师利而闻名中外,被誉为离智慧最近的地方。许多人为求学或求智慧而来,他们会在殊像寺向文殊师利问好,寻求智慧的增长。</p> <p class="ql-block">山门的设计别具一格,其台阶呈菱形布局,稳重而独特。中央高悬着“殊像寺”的匾额,远远望去,宛如一道影壁墙,增添了寺院的庄重气息。寺院的山门采用单檐歇山顶式样,覆盖着黛瓦,墙面漆成红色,显得古朴而典雅。檐下还悬挂着“宗乘之门”的牌匾,更是彰显了其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文殊菩萨曾经发愿:只要你来五台山,八百里相迎,一千里相送,<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必会见你,</span>只是以什么样子来见你,不知道!或许是一朵漂亮小花,亦或是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众生皆有可能,这是何等美好的遇见!我来了,相信曾经遇见!</p> <p class="ql-block">殊像寺大雄宝殿称为“大文殊殿”。它是五台山最大的殿宇,殿内正中佛台上供奉的文殊骑狮塑像高近十米,是五台山诸寺中最髙大的一尊文殊塑像。</p> <p class="ql-block">走进殊像寺,高 9.3 米的文殊菩萨骑狻猊像扑面而来 —— 菩萨头戴五佛冠,左手持智慧剑,右手握般若经,脚下狮子回首怒吼,堪称 “文殊圣像的巅峰之作”。相传这尊像由工匠按梦中所见塑造,面部与康熙皇帝极为相似,故有 “人皇即佛” 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摸狮子爪子:顺时针绕像三圈,触摸狮子前爪的 “智慧球”,寓意开启智慧之门;写许愿牌:寺内提供黄色许愿笺,写上姓名与所求,悬挂在文殊像对面的 “智慧树” 上。</p> <p class="ql-block">其实,五台山各个殿宇内供奉的各尊神灵菩萨造像都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只因为宗教场所的纪律和禁忌,就不方便用照片展示了。</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来这里最大的感受就是:没有了尘世的喧嚣,被这片净土深深吸引,感觉一切都很美好,这里的神奇只有身临其境才可以感受到。传说修七辈子的福报,才能去一次五台山。而每个来五台山的人,都会遇到心中的文殊菩萨!</p> <p class="ql-block">去龙泉寺路上</p> 龙泉寺 汉白玉雕刻的艺术殿堂 <p class="ql-block">龙泉寺位于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杨家将的家庙,以牌坊闻名。</p><p class="ql-block">龙泉寺始建于宋代,历经明嘉靖年间和清末民国初年的重修与重建,现存建筑多属民国初年风格。寺庙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包括牌楼、影壁、台阶和三座院落,内有大王殿、观音殿、大佛殿等。2025年“石牌坊修复”完工,特别是那座纯汉白玉雕刻的石牌楼,精雕细琢,生动逼真。</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龙泉寺的“三绝”为汉白玉石牌坊、影壁和普济和尚墓塔,三者均为民国初年石雕艺术的巅峰之作,被誉为“华北第一雕”。</p> <p class="ql-block">影壁:青砖八字形设计,中心嵌汉白玉浮雕,立体呈现五台山18座寺庙微缩景观,包括大白塔、演教寺等,雕刻深度达15厘米。‌‌1922年完成,正反面分别雕刻“三星高照”和五台山寺庙分布图,兼具写意与写实风格。‌‌</p> <p class="ql-block">每个人一辈子一定要来一趟五台山,一方净土,三柱清香,愿所愿皆所求,三分求,七分修,但行好事,莫问前程!</p> <p class="ql-block">汉白玉石牌坊:高9米、宽14米,采用三门四柱结构,全镂空雕刻技法,耗时6年完成。共刻有89条蛟龙、36只狮子及佛道儒三教元素,中门题刻“佛光普照”“法界无边”,檐下斗拱仿木构建筑,被誉为“中华第一雕”。1925年由工匠胡明珠设计,200余名工匠参与,耗费47000银元,融合三教文化,象征“破除烦恼”的108级台阶直通牌楼。</p> <p class="ql-block">普济和尚墓塔:通体汉白玉打造,八角须弥座塔基刻金刚力士像,塔身四面龛内供奉弥勒佛像(普济自称弥勒转世),顶部十三层相轮象征佛教“十三天”,高9.9米。‌‌1920年为纪念高僧普济(1850-1912年)所建,其生前修建18座寺庙,塔身多处刻“东”字,暗含预言传说。‌‌</p> <p class="ql-block">传说古时有九条恶龙肆虐,文殊菩萨将其镇压于山下,泉水从镇压处涌出,故得名“龙泉”。泉水被认为具有消灾去病、强身健体的功效,当地人常取泉水饮用以求平安。</p> <p class="ql-block">站在高高的台阶上,看着眼前的美景,半天时间也只是走马观花,借用伟人游览五台山时说过的话:<b style="color:rgb(1, 1, 1);">“是啊,我们也只能走马观花了,并且还只能就在这近处看,远处的寺庙我们也去不了。不过,不管看了多少,我们总算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这里的美景和文化了。”</b></p> <p class="ql-block">作为佛教文化圣地的五台山,承载着深厚的宗教内涵,千百年来,香火不断,人们在这里寻求心灵的慰藉和感悟,感受佛法的智慧和慈悲。这些寺庙不仅是佛教文化的瑰宝,也是历史的见证。每座寺庙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魅力,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我们因时间有限,来去匆匆,却也感受到了浓厚的宗教氛围。</p> <p class="ql-block">一次五台山,缘起五百年!心善,事事皆善;心美,事事皆美!总要来次五台山,与其说是一次旅行,不如说是一场修行!五台山,我还会来!再来观赏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秀丽风景,再来领略厚重悠久的中华佛教文化!</p><p class="ql-block"> --后记</p> 感谢欣赏!2025/09/17日下午摄于山西五台山,26日整理成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