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访古:穿越千年的静谧之旅

董爱冰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18日,</p> <p class="ql-block">踏上晋祠的青石小径,仿佛步入一幅徐徐展开的宋代山水长卷。这里不仅是供奉唐叔虞的千年祠庙,更是中国古建筑与园林艺术交融的典范。苍柏掩映间,殿宇错落,水声潺潺,历史的气息在每一寸砖瓦间静静流淌。</p> <p class="ql-block">入园不久,高大的“晋祠”牌坊在云影下显得庄重而温润,红墙灰瓦隐现于绿树深处,檐角轻挑,像是从古画里伸出的一角。我沿着石板路缓步前行,穿过“通幽”牌坊,两旁松柏森然,石狮静立,仿佛时间在此处放慢了脚步。圣母殿前,琉璃瓦顶在微光中泛着沉静的幽蓝,“聖母殿”匾额下斗拱层叠,雕梁画栋间依稀可见宋代匠人的呼吸与体温。那一刻,不是我在看建筑,而是建筑在凝视我,带着千年的沉静与宽容。</p> <p class="ql-block">周柏如龙盘曲,已有三千余年岁月,金属箍护着它沧桑的躯干,旁边立着详述其传奇的介绍牌,苏轼曾为之题诗,今人驻足仰望,仍能感受到那份厚重的文化回响。难老泉畔,水波不兴,亭台倒影清晰如画,我在献殿前短暂停留,木匾斑驳,却依旧庄重肃穆。</p> <p class="ql-block">石碑静静立在树影之间,字迹清晰,讲述着周柏的千年故事。它不只是一棵树,更像一位沉默的守祠者,见证了无数朝代更迭与人间悲欢。我站在碑前,抬头望向那扭曲如龙的枝干,仿佛看见时间本身在风中低语。游人轻声交谈,脚步放得很慢,像是怕惊扰了这份沉睡的庄严。</p> <p class="ql-block">跨过九孔白石桥,护城河如带环绕古城墙,拱桥与塔楼倒映水中,静谧中透出雄浑气度。城墙巍然耸立,歇山顶城楼层层叠叠,我倚栏远眺,山色朦胧,林木葱茏,仿佛听见了历史深处传来的脚步声。</p> <p class="ql-block">石桥由灰石砌成,栏上雕纹已略显模糊,却更添岁月质感。桥那头,古城墙巍然矗立,塔楼错落,飞檐在阴云下勾勒出沉静的轮廓。绿树成荫,枝叶轻摇,护城河如镜,倒映着整座城的魂魄。走在这条路上,脚步不由自主地轻了,仿佛怕惊动了沉睡的旧梦。</p> <p class="ql-block">湖畔古塔倒影成双,轻舟划过涟漪微起,我在塔下微笑留影,黄衣在秋意中格外明亮。身旁游人悠然漫步,垂柳拂面,一派宁静祥和。</p> <p class="ql-block">湖水如镜,古塔倒悬其中,仿佛天地对称,一上一下,共守着这片静谧。几只小船轻轻划过,涟漪荡开,塔影微微晃动,又很快恢复平静。岸边垂柳拂水,风过时沙沙作响,像是低吟一首无人听懂的古谣。我站在石栏边,忽然觉得,所谓“穿越千年”,未必是回到过去,而是此刻的宁静,恰好与千年前的某一个清晨重叠。</p> <p class="ql-block">晋祠皇家花园美得醉人心扉,美得目不暇接,美得让人流连忘返。掐着集合时间还有,方二和我脱离导游的线路,返程选择开启了另一个大门走。拍下了很多美景,导游的电话来了,除了我俩,所有人已到齐集中地点,方二据理强调,还未到点,但我们心已慌了,因为让所有人等,这毕竟不妥,询问得知我们所处地,离集中地方还有步行10分钟路程,方二急中生智,拦下一辆拾荒电摩,我俩左右一边蜷缩在拖斗上,终于没超时赶到集合地。一路上方二笑得前仰后合,我被紧绷的神经累得精疲力竭。堪称充满挑战的旅游第一天。</p> <p class="ql-block">可说来奇怪,正是这狼狈的一程,反倒让我记住了晋祠最真实的一面——它不只是供人膜拜的古迹,更是可以奔跑、可以迟到、可以慌张、可以笑出眼泪的生活现场。那些飞檐斗拱、千年古木、静水深流,原本就不是为了被供奉在画册里,而是为了在某个阴云密布的秋日,让一个穿着黄衣的旅人,在塔下轻轻按下快门,留下自己微笑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晋祠的静,不是死寂,而是一种包容万物的安宁。它允许你走错路,允许你赶时间,也允许你在电摩的颠簸中,突然笑出声来。</p> <p class="ql-block">这一天,我走过了千年的门槛,却在最后一刻,回到了人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