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爾馬Parma

都龐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時隔一年,再回義大利,這次來義大利一個月,帶著孩子在帕爾馬小城,讓小夥子盡情瞭解天主教起源地的義大利。帕爾馬 Parma,義大利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的一座城市、帕爾馬省首府。帕爾馬市人口19萬,比之前所介紹的普拉托略少。歐洲各國城建基建都不咋滴,但有一點值得一提,自行車經過所有路面井蓋都非常平穩,隻是偶爾也會碰上一個稍低點的,自行車上下人行道幾乎都是無障礙通過,歐洲交通公交車為主,自行車也多,很難看見滿大街私家車擁堵狀況,除了8點短暫早高峰。每到雙休或節假日,街道上幾乎沒車,偶爾有公交車駛來,這是騎自行車最舒坦的時候,禮拜天市中心和部分市郊街道上都會有地攤集市。</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皮洛塔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河西公爵花園橋頭和橋上觀皮洛塔宮。</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4/09/2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帕爾馬皮洛塔宮內珍寶薈萃,國家美術館收藏了柯雷喬、帕米賈尼諾、卡納萊托,甚至是李奧納多·達文西的傑作。更令人驚奇的是法爾內塞劇院——這座巨大的文藝復興時期木製劇院建於1618年,二戰後重建。考古博物館,它帶你從當地發現一直到古埃及的文物,以及收藏著數千份珍貴手稿的帕拉蒂尼圖書館。甚至還有一座博多尼博物館,專門紀念史上最偉大的印刷師之一。皮洛塔宮的特別之處在於它不只是一座宮殿,更是一個獨立的文化世界。藝術、歷史、書籍、戲劇——一切都匯聚於此,對我們來說,恰巧「這就是我們來義大利的最大原因」。如果你在帕爾馬,千萬不要錯過。</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1/09/2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現在的整個皮洛塔宮是集國家美術館、考古博物館、博洛尼博物館、帕拉蒂尼圖書館、法爾內塞木製劇院於一身,逛個通透需一整天。</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1/09/2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目測整個0樓淨高應該有9米,除了紅磚再無別物支撐,甚至沒有一根木頭。</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1/09/2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義大利民俗表演,貌似「十字軍」又準備東征。</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1/09/25</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和平廣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帕爾馬朱塞佩·威爾第紀念碑是對義大利最偉大的歌劇作曲家之一朱塞佩·威爾第的致敬。雕塑濃縮了威爾第不朽遺產的精髓,提醒著人們他對音樂和文化的深遠影響。對於古典音樂和歌劇愛好者來說,參觀這裏如同朝聖之旅。它提供了一個機會,讓你在這座頌揚威爾第根源的城市,與他的天才作品親密接觸。即使你不是歌劇愛好者,這座紀念碑也因其藝術價值和帕爾馬的文化地標地位而值得一遊。紀念碑於 1913 年(朱塞佩·威爾第誕辰一百週年)開始豎立,於 1920 年 2 月 22 日落成,最初雕塑安置於車站前的廣場上,由建築師 Lamberto Cusani 設計。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4 年 5 月 13 日,紀念碑遭到盟軍轟炸,儘管損壞並不嚴重,但還是決定將其拆除,遷至現今皮洛塔宮前的和平廣場。</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1/09/2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背面還有三幅高浮雕:左側描繪的是1859年9月12日帕爾馬各界一致投票宣布帕爾馬省併入北義大利王國的結果;中間描繪的是威爾第作為帕爾馬代表抵達都靈,向國王呈遞全民公投結果時,民眾對他的熱烈歡迎;請注意著名的縮寫“VIVAVA VERDI」(維托裏奧·埃馬努埃萊二世,義大利之王);右側描繪的是1859年9月15日,威爾第與其他名人在都靈向國王維托裏奧·埃馬努埃萊二世遞交艾米利亞各省併入皮埃蒙特的全民公投結果的場景。</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1/09/2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帕爾馬遊擊隊紀念雕塑,致敬二戰期間反抗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權的英勇遊擊隊員,描繪了遊擊隊的三部份:一位手持斯登步槍的士兵,象徵積極抵抗;躺在地上的遊擊隊員,象徵戰爭的犧牲者;一堵磚牆,部分由1944年轟炸中被毀的材料砌成,象徵行刑牆。雕塑家馬裏諾·馬扎庫拉蒂 (Marino Mazzacurati) 和建築師古列爾莫·盧西諾利 (Guglielmo Lusignoli) 的作品,紀念碑於 1956 年 6 月 30 日落成,共和國總統喬瓦尼·格龍奇 (Giovanni Gronchi) 和其他當局也出席了盛大的儀式。另外,廣場南部每週三、六上午都有地攤集市。</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1/09/2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是車展嗎?精緻漂亮的小車都扎堆了。</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8/09/2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位於和平廣場(威爾第廣場)南邊,帕爾馬皇家劇院被認為是義大利最重要、最負盛名的傳統劇院之一。劇院由瑪麗亞·路易吉婭公爵夫人委託建造,並由建築師尼古拉·貝托利負責設計。劇院最初設有1800個座位,如今可容納約1200名觀眾。它堪稱一座卓越的威爾第神殿,每年十月(朱塞佩·威爾第的出生月),都會舉辦「威爾第音樂節」,是歌劇愛好者的必遊之地。</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9/09/2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傍晚準備回家,路遇街頭芭蕾,連公交車都禮讓了10分鐘。</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6/09/2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游擊隊陣亡將士的紀念碑,由建築師馬裏奧·蒙吉迪設計,他匯集了包括路易吉·弗羅尼和雷納托·布羅齊在內的多位藝術家的作品。建築師將聖保羅古塔改造成了一座戰爭中陣亡將士紀念碑,他並沒有對其進行徹底的改造,而是巧妙地將新元素疊加在原有的建築結構上。</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4/09/25</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帕爾馬主教座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穿越街道酒吧,抬眼可見哥德式鐘樓。</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5/09/2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老奶奶大步流星激速走過。</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5/09/2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帕爾馬主教座堂廣場。</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01/09/2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帕爾馬主教座堂,也叫聖母升天大教堂,這是一座重要的義大利羅馬式主教座堂。教堂可能在6世紀已經存在,後來荒廢。後重建於1178年,於1284-1294年再增建哥德式鐘樓。</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4/09/2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教堂中心回望進教堂大門上面的彩色玻璃,其實這整版牆面的繪畫也相當震撼。</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2/09/2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穹頂的幻覺壁畫極具影響力,出自文藝復興畫家科雷吉歐之手。</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2/09/2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貝內代托·安特拉米(Benedetto Antelami)於1178年創作的《下十字架》(Descent from the Cross)石雕。 這件雕塑位於帕爾馬大教堂的南耳堂,是羅馬式雕塑的重要作品。它最初是教堂唱詩班屏風或講壇的一部分,描繪了耶穌被從十字架上取下的場景。雕塑分為三組,中央部分是移走耶穌的身體,左側是哀悼者和教會的擬人化形象,右側是猶太人與士兵,士兵們正在為耶穌的長袍擲骰子。這件作品以其風格創新而聞名,影響了後來的藝術家,如尼古拉·皮薩諾(Nicola Pisano)和阿爾諾爾福·迪·坎比奧(Arnolfo di Cambio)。</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2/09/2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帕爾馬主教座堂內部以繪畫裝飾所有牆面,跟雕塑比起來一樣有特色,甚至在某些角度下根本看不出是繪畫,非常有立體感,正中間的穹頂用的仰角透視法非常驚人,遠近的距離感非常立體,值得一看。</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2/09/2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樓的視角也不錯。</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3/09/2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帕爾馬洗禮堂,貝內代托·安特拉米的傑作。1196年,帕爾馬市議會委託Benedetto Antelami修建帕爾馬洗禮堂。由此見證了羅馬式向哥德式的轉變,被認為居於歐洲最重要的中世紀古蹟之列。這是一座八角形建築,外表為粉紅色的維羅納大理石,內部有16個拱,裝飾以13世紀和14世紀的壁畫和繪畫。需要支付入場費,而且必須遮蓋手臂和腿部才能參觀,所以,請勿穿著短袖襯衫或短褲,請務必穿著得體。</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9/09/2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帕瑪教區博物館是這座城市的藝術和宗教寶藏之一,博物館於2003年落成,旨在保護和弘揚帕爾馬教區的藝術遺產。博物館收藏了可追溯至羅馬和中世紀時期的文物,見證了這座城市悠久的宗教傳統。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館的門票也包含前面的洗禮堂。</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4/09/25</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聖若望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聖若望堂也叫聖約翰福音教堂,教堂就在輝煌壯麗的大教堂和洗禮堂前面,大教堂的正後方。教堂內部呈拉丁十字形,有三個中殿和十二個側殿,壁畫由16世紀的艾米利亞藝術家繪製。由科雷喬設計、弗朗切斯科·瑪麗亞·隆達尼完成的猶太和異教徒祭祀的飾帶沿著中殿延伸。科雷喬也繪製了壯觀的穹頂(繪製於1520年,早於科雷喬1526年的大教堂版本),描繪了聖約翰的受難,他也創作了聖約翰和雄鷹的弦月窗。帕爾馬賈諾、波代諾內、吉羅拉莫·貝多利·馬佐拉以及米開朗基羅·安塞爾米的《聖尼古拉斯》等畫家的畫作也同樣精美絕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教堂內部令人嘆為觀止,穹頂壁畫是科雷喬的傑作,正是這位藝術家將帕爾馬打造成了一座文藝復興時期的小都。</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9/09/2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耶穌基督下十字架。</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9/09/25</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聖方濟各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趣的雕塑----教堂廣場西邊,帕爾馬音樂博物館門口,由塞爾吉奧·布里佐萊西(Sergio Brizzolesi)為紀念威爾第誕辰兩百週年而創作,可以來這裏與威爾第合影,他也很樂意與你暢聊音樂。</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9/09/2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裏不僅是音樂博物館/圖書館/音響圖書館,還是帕爾馬大學音樂學系。在音樂之家裏面居然也有一組海格力斯與安泰俄斯雕塑,與帕爾馬市政廳的雕塑一模一樣,不知道哪個是複製品。</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9/09/2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聖方濟各會教堂建於1240年,擴建至1443年,曾遭到拿破崙軍隊的破壞與侵擾,改建為監獄。直到1992年才恢復原狀,教堂於2018年進行了修復,至今仍在繼續修復工作。這座輝煌的教堂經過漫長而艱辛的修復,教堂內多幅壁畫重見天日,其中包括穹頂和後殿的壁畫。</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9/09/25</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斯泰卡塔聖母聖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聖瑪利亞德拉斯泰卡塔主教座堂是一座聖母朝聖地,建於1521年至1539年之間,並於2008年升格為聖殿。教堂於1539年2月24日由帕爾馬和皮亞琴察公國教皇使節吉安·馬裏亞·喬基·德爾蒙特樞機主教祝聖。</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4/09/2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其實教堂就在和平廣場與總督府廣場之間,方便的話不容錯過。</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5/09/25</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總督府廣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總督府建築歷史與演變:最初建於1283年至1285年間,名為「商人宮」(Palazzo dei Mercanti),採用晚期羅馬式風格,由兩部分組成,中間由聖馬可博爾戈(Borgo di San Marco)的一條狹窄街道隔開。失去商業功能後,它曾作為市政首領的辦公室,後來成為總督、民事法官和其他市政官員的辦公地點。1606年,城塔倒塌後,建築群得以重建:兩部分由拱門連接。 1673年,由吉安·巴蒂斯塔·巴拉蒂耶里(Gian Battista Barattieri)設計的新塔建成,內有保存完好的1453年鐘(現代複製品)。 1760年,埃內蒙德的宮廷建築師亞歷山大·佩蒂托(Alexandre Petitot)將這座建築改造成優雅的新古典主義風格,並在中央壁龕中安放了由讓-巴蒂斯特·布達爾(Jean-Baptiste Boudard)創作的加冕聖母像雕塑。1829年,瑪麗亞·路易吉婭公爵夫人委託洛倫佐·法拉利(Lorenzo Ferrari)和路易吉·帕佐尼(Luigi Pazzoni)為建築立面打造大型子午線系統和日晷(用於指示真實時間、平均時間、時區、月份、日出日落時間、星座和其他天文數據)。</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4/09/2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朱塞佩·加裏波第(Giuseppe Garibaldi)紀念雕塑,1893年5月28日,就職典禮在傾盆大雨中舉行。紀念碑由雕塑家達維德·卡蘭德拉創作,於1893年落成。基座上裝飾著三幅淺浮雕,描繪了這位英雄一生中的三個關鍵時刻:保衛羅馬,聖費爾莫戰役,登陸馬爾薩拉。 它取代了一座古老的國王維克托·伊曼紐爾二世的雕像,後者於1893年被拆除,以容納一件紀念加裏波第的作品。這座紀念碑是當地人最喜歡的聚會場所----廣場上遍布咖啡館,周圍充滿了當地生活的活力。</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4/09/2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帕爾馬市政廳,中世紀一直沿用至今。</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4/09/2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市政廳東側有海格力斯與安泰俄斯雕塑(Hercules and Antaeus),這組雕塑由雕塑家巴喬·班迪內利(Baccio Bandinelli)在1530年左右為美第奇家族工作時期創作。 這組雕塑描繪了希臘神話中的英雄海格力斯和安泰俄斯之間的激烈搏鬥, 安泰俄斯從母親蓋亞(大地)身上獲得力量,每一次倒地都能重新站起。 海格力斯最終將安泰俄斯舉離地面,阻止其從大地上獲取力量,並將其擊殺。 在當時的文藝復興時期,海格力斯常被視為力量和勇氣的象徵,而安泰俄斯代表著需要被克服的挑戰或敵人。</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4/09/2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歐洲網紅街?每天傍晚總見有人在這打卡,今晚回來路上我也打卡一張。</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4/09/25</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聖克裏斯蒂娜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聖克裏斯蒂娜教堂位於帕爾馬的歷史中心,其原始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 10 世紀,在中世紀早期,它標誌著帕爾馬的東部邊界。應拉努喬一世·法爾內塞遺孀瑪格麗特·阿爾多布蘭迪尼公爵夫人的請求,教皇烏爾班八世·巴貝裏尼於 1629 年 1 月 22 日頒布教皇詔書,將聖克裏斯蒂娜教堂和附近的其他建築委託給泰阿提納教會定期神職人員管理,該教會一直管理到 1805 年。從 1649 年開始,戴蒂納修會的教父徹底重建了這座教堂及其附屬的修道院,該工程於 1662 年完工。教堂內部分為三個中殿,採用巴洛克風格的巴西利卡式佈局,教堂的特色包括天花板上繪滿壁畫,看似真實的祭壇,實則為彩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每天路過聖克裏斯蒂娜教堂,不得不進去看看,年久失修,部份壁畫脫落,很是可惜。</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4/09/2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每天探望小夥子回來都趕上這所小學放學,270年歷史的學校一直沿用至今,另一半則是寄宿中學。學校建在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巴巴羅薩的阿雷納皇宮地基上,曾是達·科雷喬家族的住所,並於16世紀由安東尼奧·拉拉塔修葺。1755年開始,這裏一直是拉拉塔學院的所在地,自1834年以來,這裏成為瑪麗亞·路易吉婭·杜卡爾學院的所在地。瑪麗亞·路易吉婭·杜卡爾學院成立於1831年,由貴族學院和拉拉塔學院合併而成。內部保留著米開朗基羅·安塞爾米和拉坦齊奧·甘巴拉創作的16世紀壁畫,以及一座19世紀的小型劇院。</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4/09/2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卡西諾·佩蒂托特(Casino Petitot)是義大利最早的公共「咖啡館」之一,是知識分子、貴族和資產階級的聚會場所,他們在這裏享用咖啡,在音樂和交談中交流思想。由 Ennemond Alexandre Petitot 於 1762 年至 1766 年間建造,坐落在自由烈士大道的盡頭,如今變成了環島大圓盤,這也是音樂之心協會眾多大咖現場音樂表演場地,極小眾俱樂部需會員卡。這幢260年歷史的兩層古建築,每天晚上回來必經之路,今晚也特地打卡一張。</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6/09/25</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聖若瑟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聖若瑟堂也叫聖朱塞佩教堂,建於1629年至1634年間,建於一座古老祈禱室的遺址上,由傑羅拉莫·雷納爾迪修改。然而,目前的立面是1782年由安東尼奧·布裏安蒂設計的,靈感來自蒂巴迪的《薩隆諾聖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紅磚砌成,點綴著塞雷納寶石和白色大理石,賦予這座神聖建築莊嚴而莊嚴的氣質,純粹紅磚打磨的圓柱很少見👍</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4/09/25</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帕爾馬公爵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座宮殿始建於1561年,由帕爾馬公爵奧塔維奧·法爾內塞下令建造,並作為公爵府邸所在地,直至17世紀下半葉,公爵府邸遷至皮洛塔宮。當時為帕爾馬和皮亞琴察公國提供永久的宮廷住所,宮殿選址在斯福爾扎家族設計的塔樓附近,並委託雅格布·巴羅齊(Jacopo Barozzi)負責建造。喬瓦尼·弗朗切斯科·泰斯塔(Giovanni Francesco Testa)負責監督建造。宮殿風格與法爾內塞家族當時建造的佛羅倫斯和羅馬式宅邸(包括羅馬的法爾內塞宮和卡普拉羅拉宮)相似。喬瓦尼·博斯科利(Giovanni Boscoli)在宮殿前建造了一座宏偉的噴泉,噴泉中點綴著眾多雕像和水景,使其在當時聲名遠揚。據說,途經帕爾馬的旅客無一不慕名而來。維泰利在寫給皮科·德拉·米蘭多拉的信中指出,卡普拉羅拉那些著名的噴泉與這座噴泉相比毫無價值。這座噴泉在18世紀下半葉被佩蒂託對宮殿進行現代化改造時徹底拆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現是憲兵省指揮部駐地以及憲兵科學調查局(RIS)總部,不對外開放。</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8/09/25</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維斯康蒂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維斯康蒂塔也叫托裏奧內城堡(Torrione),是貝爾納博·維斯康蒂(1358-1389)為防禦目的而建。貝爾納博也建造了新門城堡(Porta Nuova Castle),如今已不存在,它是帕爾馬現存唯一的維斯康蒂軍事建築,位於法爾內塞大街公爵公園/花園的正門附近,河對岸即皮洛塔建築群。卡洛是貝爾納博五個嫡子之一,曾是克雷莫納、聖多尼諾莊園和帕爾馬的領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854 年 9 月 25 日,多梅尼科、羅科和卡洛·博爾米奧利從塞爾文蒂家族手中購買了“帕爾馬皇家陶器和玻璃工廠”,該工廠建於一個多世紀前,由波旁王朝大臣紀堯姆·杜蒂洛 (Guillaume Du Tillot) 授意建造。該工廠佔據了連接羅凱塔橋(現為 G. Verdi 橋)和聖特雷莎鎮(現為羅道夫坦齊鎮)的區域;工廠內,陶瓷和玻璃的生產採用手工藝方法,幾乎完全由手工完成。位於 Oltretorrente 的玻璃廠代表了 Bormioli 家族在帕爾馬經歷的第一步:第一家工廠近五十年的經營(1854-1903 年)標誌著一段漫長而密集的歷史開始,這段歷史伴隨著該市的工業(和城市)發展,直接涉及數千名工人及其家人。在關閉後的幾年裏,位於法爾內塞大街的工廠經過翻新,改建成住宅用途:現存的新藝術風格建築由建築師 Alfredo Provinciali 設計,於 1905 年建成。</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4/09/2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河邊這處120年前由玻璃工廠翻新改建的4層住宅區,其實是由臨河臨街兩個部分組成,臨街是由統一風格的一大片住宅,而臨河則是三幢不同風格的4層建築,中間由狹長天井隔開兩邊住宅,更方便採光。</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8/09/2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CIAC幫你解決辦理居留權的問題。</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4/09/2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Caritas幫你解決吃飯穿衣的問題。</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4/09/2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義大利語言學校,這裏免費註冊學習義大利語言,幫助你更容易融入義大利。</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4/09/2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未成年社區,政府特殊關照未成年人。</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4/09/2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流浪的狗窩,早上7點起床洗漱吃早點(牛奶咖啡+麵包),8點離開,白天關閉,晚上8點開放,回來洗澡睡覺,住宿條件跟搭舖差不多。</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25/09/25</span></p>